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百年来学术理论界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的批评中,大致有三种结论趋势值得商讨:一是“悲观主义”论,二是“为文学而文学”论,三是“境界”与“意境”等同论.当代无数学者试图对王国维的“境界”与“意境”加以辨析,但最终回到“等同”论的园囿.这些论点或者关注其“哲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哲学范畴,或者关注“诗学血缘”而把“境界”说视为审美范畴.而文献表明,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他的文学批评观,包括三个基本层次:“人生境界”、“诗人境界”和“文学境界”.以“人生境界”为核心,以“诗人境界”为枢机,以“文学境界”为导航,疗救国民灵魂,这正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旨意所在,也是“境界”说的基本思想,体现了“美育救国”的积极主张.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3.
董作宾是甲骨学界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齐名的“甲骨四堂”之一。本文介绍了董作宾的身世、经历及在甲骨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模糊学的内涵之后,从“境界说的模糊概念”、“品评词作风格的模糊类比”、“联想法的模糊指向”三个方面,论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词的模糊思维,进而探讨了这种分析法对于剖析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用三句宋词描述了治学过程中的三种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联想到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是一个逐步深化、内化的过程,姑且称之为品德教育的“三种境界”吧。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史论丛》八○年第一辑,首篇有荣同志的《试谈西周纪年》,方法全用王国维“月相四分法”,而拙著《两周考年》首列四个论点:〈一〉否定“三统历”〈二〉否定“三正论”〈三〉否定“月相四分法”〈四〉确定失闰失朔率并说明这四个论点如果有一个动摇,全文推翻。王国维先生不了解齐梁星历家何承天、祖冲之的话“四分历久则后天,三百年辄差一日,”也不知道刘歆“孟统”  相似文献   

7.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李新灿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首句即已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并以五代北宋之词为例来证实这一命题.“境界”说并非王国维首创,在王国维笔...  相似文献   

9.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境界”说是王国维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核心,与传统的“意境”理论相比,王国维更重视诗歌客观、真实、自然方面的特征。王国维还提出了关于“境界”说的几对范畴,从微观角度展示了“境界”说深刻而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时代成功的追赶者,曾几何时,陷入了“战略的贫困”。这对“成功者”带来什么样的警示呢?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是王国维早年“见识、文采诚有过人”之处的美学专论,它发表于《红楼梦评》问世与《人间词话》创作之间的1907年。其时,王国维已由《红楼梦评论》第四章对叔本华美学的怀疑和辩护,经《叔本华与尼采》对它的批评和扬弃,过渡到第三、第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应该说,读书、著书和藏书,是人类同书打交道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互相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而,同读书一样,著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境界,大致来看,有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学是指1923—1949年间中国现代坛上存在的一种巨大学现象。它在这26年里经历了“革命学”、“左翼学”、“工农兵学”三个阶段,完成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流贯其问的是服务于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功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文学理论在批评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越来越重大。但是从近年来对王国维文学理论的研究情况来看,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对他的所谓“纯艺术论”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关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学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理性,其雏形以梁启超和王国维为代表.这两种理性的生成既有其特定的社会成因、文化转型背景以及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又有其个人身心气质和经历的原因.这两种诗学理性决定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融合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盲目的意志冲动”的美学思想;北宋理学和传统诗话为其提供了天人境界的思想和话语质料。  相似文献   

20.
1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艺术重要范畴的“意境”,其研究在我国至少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了一个孕育、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诸如唐代皎然的“取境”说,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说,宋代严羽的“兴趣”说,清代王夫之的“情景”说以及王士祯的“神韵”说等等。到了清末民初,王国维先生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并借鉴康德、叔本华的有关美学思想,在其《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之说,对意境的內涵,意境的分类以及意境的创造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使,意境乃至中国诗学与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