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纹管在汽车碰撞吸能中的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设计法对波纹管 (用于提高汽车碰撞能力的部件 )的各个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结果表明 :厚度对削减整车质心减速度峰值的影响最大 ,波距与夹角α的影响次之 ,直径的影响最小 文中的结果对于波纹管在汽车碰撞中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笔者首次将正交设计法应用于汽车碰撞优化中 ,为汽车碰撞的优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波纹管的结构,以单波补偿量最大、质量最小为优化设计目标,建立了膨胀节波纹管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混合离散变量组合型优化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3.
车身低速碰撞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汽车低速正面碰撞时车身部件的抗撞性优化问题,选择了碰撞盒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合理分布试验点,并结合最小二乘法构造出整体质量、吸能值及最大碰撞力关于板厚的响应面模型;综合考虑实际车身部件板厚范围及轻量化要求,采用自适应响应面法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提出的碰撞盒结构优化方法及流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轿车底盘为研究对象,采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客观定量评价标准,建立了直接生成操纵稳定性评价值的ADAMS函数;用ADAMS软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整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了虚拟正交优化设计。虚拟样机技术在车辆操纵稳定性参数正交优化中的应用,不仅使仿真模型与集中质量模型相比提高了精度,还分析出整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零部件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优的一组设计方案。由于是直接对具体零部件的优化,整个设计过程适于在企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汽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车辆纵梁和前保险杠之间安装一套可伸缩的缓冲吸能装置,以实现在碰撞前将设计安装在原吸能梁中的辅助吸能梁及保险杠的中段伸出车外并将其限位,使其参与碰撞吸能,达到增加吸能空间,延长碰撞时间历程的效果。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可靠性强等优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实用的优化设计方法——正交回归法,它利用正交表和最小二乘法来构造目标函数与多种设计变量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并以150轧钢机上的十字轴式无螺栓万向联轴节叉头为例,采用正交回归法建立叉头最大应力与其结构尺寸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为以后叉头的优化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汽车模拟碰撞吸能器的特点及原理,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吸能器的波形复现原理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销柱间钢筋预变形产生阻尼力,改变钢筋的属性并调节钢筋的类型、数量、长度和位置,改变钢筋预变形量,复现出不同车重、不同碰撞车速所期望的减速度波形.通过仿真分析,对汽车碰撞模拟吸能器进行了改进:减小钢筋直径;钢筋预变形量做成可调式,根据需要调节预变形量.在达到同等阻尼效果时通过增加钢筋根数,提高了系统的微调能力和模拟波形的精度.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汽车模拟碰撞吸能器仿真模型复现的波形和吸能器碰撞的试验波形吻合较好,验证了吸能器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吸能器的优化提供了依据,缩短了调试时间,提高了波形复现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CAE技术在汽车碰撞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利用CAE技术进行汽车的碰撞模拟以及建立汽车安全约束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用大型力学软件ANSYS进行了汽车碰撞试验的初步仿真,得出了汽车碰撞时的变形、加速度等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工程设计方法,通过介绍微粒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应用,并分析微粒群智能算法的优化流程,最后针对一汽车零部件进行了实证优化设计,该流程对于汽车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低速碰撞时汽车前纵梁的数值仿真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yperMesh和LS-DYNA对薄壁直梁的正面撞击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其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前纵梁的优化设计,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车辆结构,使车辆由于碰撞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不同截面的汽车前纵梁的碰撞过程的数值模拟,设计出最合理的前纵梁,为进行汽车碰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基于变形能的汽车碰撞分析新模型,以动量守恒为基础,根据恢复系数与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建立补充方程来进行碰撞过程的分析计算。谊模型分析过程简单可靠。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碰撞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字滤波技术在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使开发的汽车碰撞试验系统的数据处理结果满足CMVDR 294法规要求,研究了汽车碰撞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根据汽车碰撞试验的具体要求改进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并应用Matlab进行了不同频率的幅频特性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计算精确性的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了满足法规要求的数字滤波器.同时,通过对大量的碰撞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验证了该数字滤波器能够有效屏蔽原始数据中的噪声与高频分量,幅值不失真.  相似文献   

13.
面向中级轿车的低成本螺纹剪切吸能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适合中级轿车的低成本螺纹剪切吸能结构的最优结构参数,对与总重量为2 500 kg轿车匹配的低成本螺纹剪切吸能装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基于eta/VPG及LS-DYNA3D软件平台,对其建立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螺纹的剪切宽度、剪切高度对最优结果非常敏感,螺纹的剪切力随着螺纹剪切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螺纹的截面宽度每增加0.1 mm,平均减加速度就增加约50 m/s2;螺纹剪切的位置与螺纹被剪切的金属屑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吸能盒在汽车低速碰撞下无法更加有效地吸收碰撞能以保护车身和减轻乘员伤害的问题,提出利用铝合金吸能盒结构有限元模型优化其吸能特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碰撞理论和变量参数法,采用吸能量、变形量和碰撞力峰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吸能盒壁厚、截面形状对吸能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V型诱导槽对吸能盒吸能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对吸能特性影响更为突出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吸能盒壁厚,可提高吸能盒的吸能特性和吸能潜力;与圆形截面相比,六边形和八边形截面吸能盒的吸能量分别提高了6.2%和19.3%,正方形截面吸能盒的吸能量下降了5.44%;与普通吸能盒相比,分别添加1V、2V、3V型诱导槽的吸能盒可提高吸能量约16%,而诱导槽数的变化对吸能盒吸能特性的改善并不明显。与壁厚和诱导槽数对吸能特性的影响相比,吸能盒的截面形状和有无V型诱导槽对吸能特性的影响更为突出,与原吸能盒相比,带有V型诱导槽的八边形吸能盒的吸能特性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LS-DYNA在汽车碰撞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S-DYNA实现整车的正面碰撞模拟,佐证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现代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正交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机优化方法——正交设计法。指出电机优化设计应属于求解非线性混合离散规划问题,正交设计法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有效材料费用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电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汽车碰撞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结构分析簌件对多种汽车进行碰撞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在数百例碰撞算例的计算结果中,对速度、加速度、撞压变形、能量、碰撞力作了统计分析,给出了统计规律和相应的解析方程.  相似文献   

18.
将正交实验法用于雷达吸波材料吸波性能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磁导率μ″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频率)、B(平均粒度)、A(Co T i含量)、C(温度),且当Co T i含量为0.79、B平均粒度为7μm、C温度为200℃、D频率为15 GH z时磁导率最大,最佳工艺方案参数.并推理磁畴自然共振是引起铁氧体磁粉在雷达波段(f>108 H z)的吸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汽车非对称正面碰撞过程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对整车非对称正面碰撞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20.
耐碰撞车体吸能元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物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2种方法对车体吸能元件吸能和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试验 ,得到了管形元件在纵向载荷下的压溃变形的基本模式和吸能特性 .有限元仿真结果则获得了与试验较为一致的结果 ,从而证实了非线性有限元仿真的可行性 .最后 ,研究了吸能元件建模和仿真中几种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