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为加强对基层社会资源的控制,不断试图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整合,而实行地方自治则是当时通常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在此背景下,以阎锡山为代表的国家权力在山西进行创制新"村制"探索,并最终走上了乡村社会体制变革的道路。由此,国家权力不仅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直接控制,也正式以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替代了乡村社会原有的权力组织。由此可知,当时国家政策不仅在有计划地改造基层社会,且已成功介入了乡村社会的秩序再构、权威重塑等领域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对民国时期以山西"村制"为主要内容的具体考察,可以揭示民国时期中国乡村社会自治思潮兴衰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已日益深入到乡村田野,形成“乡政村治”的格局。所谓“乡政村治”,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但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层社会事务;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自治组织,依法进行自治。  相似文献   

3.
村治精英在传统和现代乡村社会的治理中都扮演者总要的角色。特别是建国后.村治精英随着国家基层治理体制的变化。经历了政府主导型、合作型和自治型等治理模式下角色基行为的调试和变迁过程。在新的环境下又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对依法治农和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广大军民艰苦抗战的同时,在乡村政权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创造出“三三制”这一既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它改变了传统以乡绅地主为主体的乡村社会权力格局,国家政治权力在两千多年来首次以现代政党组织的形式对乡村社会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种乡村管理体制是新中国乡村社会管理模式的雏形,也为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国家政权建设,其行政权力不断向农村下沉。作为江南市镇的中心地之一,民国时期南浔镇保甲制度的重建、乡镇行政机构的健全、农村商绅精英的盲僚化、国家对自治组织的渗透和控制等过程均反映了市镇公共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权建设中的各种权威性影响要素对市镇原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市镇治理结构的转型,体现了国家力图通过整合基层政治来进行政权建设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已走过三十年风雨历程,但始终没有解决好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与村域民主治理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还在于欠发达地区现代村域社会基础秩序建设的严重滞后。因此,要进一步思考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有必要在完善村域社会市场经济基础秩序、调整村域社区设置、构建权力社会、优化村域社会基础环境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社会正加快向现代多元社会转变,利益诉求呈现多元交织,基层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调整村"两委"关系和提高基层村干部素质,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董时进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乡村改造与建设的主张,权力、经济、自由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从董时进的思想脉络中,可以看出国家权力与乡村自治、乡村传统经济如何实现现代转型、乡村中每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如何得到保护这三个方面各自的发展架构与相互间的联系,从而审视近代中国乡村在外来冲击与内部变革之间艰难曲折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后陈村首创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一项旨在应对乡村治理中的权力失控及其导致的治理危机所做的“需求—回应”型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分权制约、过程监督、制度规范、信息沟通,由此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协同共治。其实质是建构了一种以控制为主、协调为辅,控制与协调相结合的复合型权力管理结构,形成了制约、监督、沟通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创造了村级治理权力调控的新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原则,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再创新,进一步突出村级权力调控的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凸现村级权力调控的群众性,彰显村级治理制度创新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央集权制,即国家政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政府有直接统辖的权力,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要依据中央政府的政令来开展。也就是说中央集权制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求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汉书·贾谊传》)。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后的两千多年,虽然有过集权与分权的斗争,但中央集权一直是封建国家体制发展的趋势。这一制度对统一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中英文系统具有文字本身固有的规律,可以处理所有的正确、现在错误将来正确和永远错误3类文字,但中文系统因违背了文字本身固有的规律:无限性和有序性,因而不可能处理全部汉字.理论和现实都要求中文系统必须要能处理全部汉字,因此,英文与中文系统存在根本性差异,专利《无限有序字符集汉字全集方法和系统》可以彻底解决中文系统实现无限性和有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改善茶叶产业结构,扩大茶叶品牌效应,提高产业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构建一套茶叶产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系统简称为TPIASS),枚举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建构方法及模块开发控制过程,讨论了系统建设效果评估模型,研究分析结果为项目的实际开发奠定了基础,能够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现代化茶叶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滤袋式除尘控制系统,主要实现温度和差压信号的采集,引风机、空压机等的控制,它采用西门子的S7—200控制系统,具有模拟信号采集和文本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系统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系学生选课专家系统是为了适应导师制的需求而建立的。本系统在学生进行课程选修时,向学生提出专家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选修课程的工作;另外,还可以协助老师发布选修课程的有关信息。系统采用三级体系结构。专家系统的构建以产生式系统为基础并结合基于案例的推理。  相似文献   

15.
16.
某CAT系统测控软件采用组件式设计,系统数据库提供整个测控系统软件的运行支持。本文分析了某CAT系统数据库的需求,进行了数据库模型和数据库接口设计,实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分别给出了线性不定方程组与线性同余式组是否有解的判别条件 ,给出了线性同余式组的解数公式 ,改进和推广了一些经典定理 .  相似文献   

18.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制,二者在基本职能、导师队伍建设、导学方式、平台构建、工作机制、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重在人生引导,具有开放性,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后者重在学术指导,属于显性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微钻头CAD系统的开发及基于系统的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几何学及运动学原理,建立砂轮、螺旋槽和后刀面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坐标变换开发了钻头的CAD系统.利用该系统,求得在给定刀具(砂轮)具体形状的条件下钻头螺旋槽截面形状的数据,结合后刀面刃磨参数,建立钻头的三维实体模型.该系统的开发为钻头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易操作的系统,简化了钻头设计过程;同时也能为钻头的强度和刚度分析提供精确的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作为学分制导师的切身实践出发,介绍了长春大学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实行导师制管理的基本内容、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如何做好导师工作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