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哈尔滨东部地区海西期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兴蒙造山带的演化.研究区钾长花岗岩呈肉红色细粒,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岩石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74.70%~75.70%,为酸性岩.Al2 O3的质量分数为12.07%~13.18%;Na2O+K2O的质量分数为7.78%~8.09%,K2O/Na2O为0.93%~1.60%.里特曼指数为1.85~2.06.∑REE的质量分数为96.32×10-6~172.83×10-6,δEu为0.21~0.77,为铕负异常;铝饱和指数为0.88~1.12,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造山带垮塌导致的大规模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该花岗岩LA-ICP-MS锫石U-Pb年龄为(298.54士0.86) Ma(MSWD=0.94),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 表明,砖红色钾长花岗岩是高硅(71.79% ~72.99%)、过钾质(K2O/Na2O 3.02...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分布两条A型花岗岩带,岩性主要为石英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为研究该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本文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带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的四组石英正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1.6)Ma和(126.4±3.5)Ma(大龙山)、(127.6±2.1)Ma和(127.2±2.1)Ma(黄梅尖),其对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为-4~+1.1和-7.8~-3.6 、-3.3~+2.1 和-3.8~-0.1,TDM2变化在1433~1107Ma(平均值为1264Ma)和1671~1432Ma(平均值为1555Ma)、1389~1045Ma(平均值为1265Ma)和1423~1188Ma(平均值为1312Ma)。结果表明两个岩体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条A型花岗岩带其它岩体的形成时代近乎一致,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浆源区可能为一个富集地幔,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大龙山和黄梅尖岩体可能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后撤而引发的强烈伸展的构造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与金厂金矿成矿有关的岩浆类型、活动时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技术对研究区花岗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年龄及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环带发育,wTh/wU值>0.4,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年龄分布于220Ma和103~123Ma 2个区间,代表了2期岩浆事件;对2种锆石分别命名为捕获岩浆锆石和新生岩浆锆石;锆石的地球化学和年龄信息显示捕获岩浆锆石的原岩为早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信息暗示花岗斑岩是早三叠世花岗岩高度熔融结晶分异、侵位于浅部氧化环境而形成,这一过程导致新生岩浆锆石负Eu异常程度降低。新生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13.5±3.8)Ma,与成矿年龄一致,据此认为早白垩世的岩浆事件是金厂金矿成矿事件的直接原因,成矿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岩石圈伸展。  相似文献   

6.
岩浆岩记录了地球深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开展活塔加查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地质意义,对巴颜喀拉盆地深部的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活塔加查岩体英云闪长岩和石英花岗岩的U-Pb锆石年代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活塔加查英云闪长岩成岩年龄为(212.1±1.3) Ma,石英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97.8±0.5)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活塔加查地区岩浆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高硅碱、Na2O相对较高,低TiO2,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δEu弱负异常的特征;活塔加查花岗岩具弧型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阿尔泰构造带出露大面积晚三叠世花岗岩,对其进行详细研究是了解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陆壳增生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霍热木德克岩体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霍热木德克花岗岩体主要有粗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222.3±1.8)Ma(MSWD=1.6),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SiO_2、Al_2O_3、ALK,低TiO_2、MnO、MgO、P_2O_5的特征,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37~0.5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具有负的εNd(t)(-3.7~-2.7)和较老的二阶段模式(T2DM)年龄(1.2~1.3Ga)。综合分析认为,霍热木德克花岗岩由富含白云母和黑云母的变泥质岩经历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有富钙斜长石、钛铁矿的残留,为同碰撞造山阶段挤压环境下地壳加厚而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9.
对出露于西藏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的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岩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测试结果表明,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中的岩浆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0.84±0.71) Ma(MSWD=0.51)为始新世早期。石英二长岩ω(SiO_2)=64.34%~64.87%,ω(K_2O)=4.66%~4.76%,ω(Na_2O)=3.38%~3.42%,ω(CaO)=3.65%~3.72%,ω(Al_2O_3)=15.91%~16.08%,全碱含量(K_2O+Na_2O)为8.04%~8.15%,K_2O/Na_2O=1.38~1.41,属于准铝质(A/CNK=0.91~0.93)钾玄岩系列。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为(241.62~441.75)×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为(18.58~20.60)×10~(-6),(LREE/HREE=12.48~21.6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型,其(La/Yb)_N为15.38~33.79,具中等负Eu异常(δEu=0.60~0.67)。微量元素显示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显示出火山弧环境背景下中等分异程度的I型花岗岩特征。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冈底斯带始新世早期强烈的岩浆作用和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引发的地壳增厚密切相关,大洋板片断离从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上涌地幔混合形成壳幔混合岩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温泉县青科克一带,花岗岩十分发育,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划分为6个侵入次,侵位于早石炭世阿克沙克组地层。本次在该区获得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302±2) Ma、(300±2) Ma、(299±2.3) Ma、(295±2) Ma,属于晚石炭世晚期。花岗岩SiO2含量69.51%~78.34%,铝饱和度指数A/CNK为1.011~1.215,属过铝质岩石;里特曼指数为1.11~2.63;碱度率为2.31~3.37,K2O/Na2O比为0.22~1.59,属于钙碱性钾质岩石。(Rb/Yb)N为1.40~263.82,大于1,属于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分配形式;Sr、Ba、P、Ti元素亏损,Th、Zr元素从富集到亏损。稀土总量为 (14.14~479.56)×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66~6.50;(Ce/Yb)N为0.92~3.89,(La/Yb)N为0.77~5.41,δEu为0.04~0.41,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且铕亏损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区内花岗岩可能为深熔岩浆成因的S型花岗岩,属造山晚期(后造山)-板内阶段形成的壳源型岩浆,反映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