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我被邀请出席秦皇岛《水浒》讨论会.会议要求撰写论文.当时恰巧买了本复旦大学出版社的《金瓶梅研究》,压卷之作是章培恒同志的《论金瓶梅词话》.他用《水浒》作为《金瓶梅》的陪衬,认为《水浒》的现实主义成就不如《金瓶梅》高,人物性格也不如《金瓶梅》复杂、真实.我就写了一篇题为《不能因为〈金瓶梅〉贬低〈水浒〉》的文章与他商榷.后来我因事未出席秦皇岛的会,也不知章培恒同志去没有去.但论文寄出去了,上海《文报汇》还发表了论文的摘要,也不知章培恒同志看到了没有,但他似乎并没有答复.  相似文献   

2.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四年十月底,浙江《水浒》研究会于杭州召开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收到论文二十九篇,本刊特选载其中张国光和杨子华两同志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充分揭示了小说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价值,把被封建正统轻贱的小说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深刻论述小说艺术的审美特性,提出了以性格塑造和性格分析为中心的小说理论。金圣叹的美学贡献,对于我们探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富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6.
《从李卓吾到金圣叹》一文,粗略地论述了李评《水浒》与金评《水浒》之间在思想性方面的继承、发展关系。本文是续篇,是粗略地论述这两个评本之间在艺术性方面的继承、发展关系。 大体可以这样说,李卓吾批评《水浒》,在艺术性方面已经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作为一个首创者,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金圣叹在李卓吾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又立下了一座丰碑。底下,略论三点。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作品。《典论·论文》写于何时,史书缺乏明确记载,因此引起了后世研究者探讨的兴趣。朱东润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提出了“曹氏兄弟论文,皆发于东汉之末,无关黄初”的看法。《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一九八○年第一期和第三期分别刊载了高敏同志的《略论“建安七子”说的分歧和由来》和《对〈异议〉的异议》两篇文章,又提出了《典论·  相似文献   

8.
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者这个结论,我们已在《张士诚—张荣—宋江—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者刍论》和《再论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者》诸文中,多方面加以论证。只是那些文章着重于考证和论辩,着眼于某一具体文物史料的考订,某一具体论点的研析,侧重于微观,未能与宏观很好结合。  相似文献   

9.
读了《曲靖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的周颐厚、黎敏茜二同志的《〈荡寇志〉认识价值之浅见》和郭兴良同志的《应该怎样看文学的认识价值——再谈〈落寇志〉兼答周颐厚、黎敏茜二同志》以后,颇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揣浅陋,姑写出来以参加这场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在《典论·论文》中 ,曹丕批评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 ,指出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他提出的这些观点 ,对文学的发展存在积极的意义 ,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 ,为后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学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简称金本《水浒》)中,对其情节结构非常重视。正文前的三篇序文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都论及情节结构问题,正文的《楔子》及七十回书的第一回中、又都有关于情节结构的评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一金圣叹认识到情节结构对写好作品的重要性。他在《序一》中明确提出,有才能的作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也是文学批评家。他选“六子才书“就是试图通过这六部中国群众喜欢的古典书籍,而展开评点。他评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已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受到很大的注目。不仅如此,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也有丰富的素养。研究金批的占文,很容易发现,他注重以重点作家的代表作为主进行批评。因此金批的《才子古文》所选录的325篇文章,篇篇都具备金圣叹认为的好文章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职业文学批评家来说,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点比较散,碎,但难得的是他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谈,这就使得他的研究接近作者、接近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本意。同时,他的研究体会也给中国现在的文学批评界一些启示:一是要尊重文学感受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二是引导人们重新认识点评等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艺术上看,金圣叹删改《水浒》,既有成功之处,亦不乏失败之笔。较之原本《水浒》,金本的情节结构更加谨严缜密,语言文字更加明快流畅,但在刻画主要人物形象上则远不及原本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庆善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F0003-F0003
富鹏同志的新著《〈红楼梦〉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值得期待、值得重视的红学著作,是近些年来《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成果。性别角色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成果还很少被运用于国内的文学研究当中,而运用到《红楼梦》研究中的就更少了。据我所知,富鹏同志是红学界中最早运用性别角色理论研究《红楼梦》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中,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的互惠——小议列维一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他对人类学与文学关系的有趣而深刻的思考。张玉《关于“四重证据法”之学术考察——从国学到文学人类学》是对叶舒宪先生“四重证据法”的再评述。张丽红《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的钥匙——评叶舒宪先生的〈文学人类学教程〉》是一篇书评,其将叶舒宪先生《文学人类学教程》比做一把打开新的世界的钥匙,认为它使人们看到了文学研究的未来景观。  相似文献   

17.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骈人、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挂靠于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于199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千岛湖镇举行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水浒》爱好者5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有关方腊问题.首先,在《水许》中占了近十回的“征方腊”,这个方腊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是哪里人?他被俘的帮源洞到底在何处?他被写入《水浒》之后,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方腊为什么会变成《水浒》中那样一个方腊?关于方腊的籍贯,会议发言认为:方腊自古以来是北宋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县人。可是,近年来出现一种“最新…  相似文献   

19.
《水浒》问世的确切年代,或说元末明初,或说明代嘉靖初年,目前学术界仍在争论。但是,对《水浒》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社会效果等方面展开评论的,据现在的资料看来,最早确实是在明代嘉靖间。田汝成、李开先、天都外臣等,褒褒贬贬,是是非非,常常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随之,李卓吾、金圣叹等名家接踵而出,对《水浒》的思想和艺术进行了相当全面而深刻的评论,为明清两代的《水浒》评论奠定了基础。这里,只略述田汝成,李开先等之间的争辨与天都外臣的有关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新增教材游记《威尼斯》,是朱自清先生漫游欧陆后写的。这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华民族处于“自己国家的危急关头”。对于这籍游记,秦兆基同志在《〈威尼斯〉的结构和用墨》一文中认为:“这时期是朱门清一生中最安适恬静的时期。《威尼斯》也漾满了安适恬静的心情”;①姜汉林同志在《淡〈威尼斯〉的语言教学》一文中则谈到:《威尼斯》的“语言很有特色”,但“……没有深邃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