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英国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澳大利亚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一具3.8亿年前的海洋鱼类化石。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生前是条母鱼,因为这具化石完整再现了“鱼妈妈”正在分娩的情景,它的脐带上还连着刚生下的“鱼宝宝”。相关专家表示,这条母鱼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鱼妈妈”。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1,(8):4-4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摩洛哥发现了保存极为完好的奇虾化石。在大约54亿1年前~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所有主要动物种群突然出现,复杂生态系统建立,被称为“寒武纪大爆发”。来自这一时期的化石显示,作为海洋掠食者的奇虾身长为0.6--2米,口部周围有一圈盘状物。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6,(1):4-5
最近,科学家通过研究1996年在阿根廷南部发现的一块远古海洋动物头骨化石后确认,这头“海怪”其实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生活在1.35亿年前的古代鳄鱼。科学家将这种鳄鱼命名为“哥斯拉”(传说中一种巨型海怪的名称),它拥有和食肉恐龙相像的头部、鱼尾似的尾巴、强有力的下巴和锯齿状的牙齿, 以捕猎其他的海洋爬行动物为生。在大约2亿年前至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海洋鳄鱼遍布全球海洋。  相似文献   

4.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5.
许梅 《科学》2004,56(6):8-8
据英国Nature.2004。431:838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诺雷尔(M.A.Norell)研究了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的一具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它生活在距今大约1.4亿年前。这是一种新的恐龙化石,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睡眠姿势。  相似文献   

6.
筱薇 《科学》2007,59(1):42-42
[本刊讯]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报道了一件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该化石证明.至少在1、25亿年前.继翼龙和鸟类之后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这是已知最早的会飞的哺乳动物.也是迄今唯一与恐龙同时代的飞行哺乳动物。这一发现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此前最早的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     
维生素口可延缓衰老;近4亿年前“鱼妈妈”化石;“笑口常开”有害健康;被动吸烟的孩子长大易过敏;电子香烟帮助戒烟。  相似文献   

8.
青云 《世界科学》2006,(5):20-21
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肉鳍鱼类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在大约3。65亿年以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继续进化,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这种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缺乏一些直接的化石证据的支持。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批生活在距今3.75亿年前的有足鱼类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解开鱼类上岸行走变成有足类动物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12,(4):2-F0002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泓前的研究认为,2010年在中国东北发现的小盗龙是一种长着宽大的泪滴状尾巴的动物。但根据对这具生活在大约1.25亿年前的小盗龙化石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实它是浑身长满羽毛的恐龙.  相似文献   

10.
泥土的起源     
正在地球的大部分历史中,陆地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带有泥土的东西。大约4.58亿年前,泥土终于开始堆积起来,永久改变了地球上的生命。数年前,地质学家尼尔·戴维斯(Neil Davies)前往玻利维亚,在成堆的鱼类化石中寻找答案。他想进一步了解当地那条古老海岸线的信息,这些鱼类在大约4.6亿年前曾沿着那条海岸线畅游,他想了解这些鱼是如何死亡的。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9,(7):11-11
最近,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具未知动物的化石残骸,科学家将其称为“步行中的海豹”。这只“海豹”大约生活在距今2000万年前,其骨骼完整程度达到了65%,有着鳍足类动物的头颅,体型有点像水獭,腿很像陆生动物,脚上有蹼,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现今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人类, 都是从鱼类的一个小分支——肉鳍鱼类中沿袭进化而来的。鱼类的这个分支于大约在3.65亿年以前从水中爬上了陆地,继续进化, 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的陆生脊椎动物。然而,这种结论往往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的,缺乏一些直接的化石证据的支持。最近,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批生活在距今3.75亿年前的有足鱼类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解开鱼类上岸行走变成有足类动物的种种谜团。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加拿大矿工在艾伯特省发现了一具体长260厘米、保存非常完整的远古爬行类动物化石。古生物学家直到最近才证实,这是一种此前从未发现过的蛇颈龙。蛇颈龙是和恐龙同时代的一种爬行类,生活在大约2.05亿年前~6500万年前的海洋中。科学家迄今对蛇颈龙的了解仍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在形成于41亿年前(即所谓"冥府地球"时期)的一粒晶体中,科学家发现了携带类似有机物标记的碳。这一时期的地球仍然呈熔融态,表面温度很高。科学家说,这粒晶体暗示地球生命的最早出现时间比之前的估计早了3亿年。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但生命最早于何时出现在地球上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已知且可靠的最古老化石的年代在大约34.3亿年前,岩石中的化学标记则暗示地球生命最早可能出现于38亿年前。科学家最近检测了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7,(7):5-5
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两条生活在3.84亿年前~3.80亿年前的盾皮鱼残骸内部发现了肌肉化石,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脊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大约3亿年前,如现代海鸥一般大小的掠食性蜻蜓统治着地球天空。长久以来,这些家伙以及其他一些虫子怎么会长得这么大一直是一个谜。最流行的理论是,这些远古昆虫之所以长得这么大,是因为它们得益于当时地球大气层中比今天高许多的氧含量。但2011年的一项研究却暗示,太多的氧可能反而不是好事:幼虫必须长大个头,以避免氧中毒。化石记录显示,巨型蜻蜓和巨型蟑螂在石炭纪(大约3.59亿年~2.99亿年前)很常见。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大西北,可能是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科学家发现了一批大约生活在3.7亿年前的海洋小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包括新的种属和新的种类,是有3个美国古生物学家和2个中国同事在新疆发现的。印第安纳大学的加里·雷思加入了由西乔治亚大学的约翰尼·沃特斯和肯萨思地质勘探署的克里斯·马普尔的远征。他说这次发现有利于找到3亿年前由于两块大陆合并而消失的在亚洲部分的海洋。同样地质年代的同类化石也曾经在英格兰发现过。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大自然探索》2011,(7):4-4
科学家最近说,恐龙时代的极地海洋一定很严酷,因为他们在一条12亿年前的巨型鱼龙化石上发现了累累的战斗伤痕。这一发现暗示,当时海洋中为争夺食物、配偶及地盘而发生的打斗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9.
凶猛腔棘鱼     
腔棘鱼的进化巅峰期是在恐龙时代。1938年,当一条腔棘鱼在南非海岸附近海域被抓获时,整个世界都惊呆了。现今已知存活的腔棘鱼有两种,而在恐龙时代它的种类要多得多。最近,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了一具奇异的腔棘鱼化石。这条鱼生活在2.4亿年前,体长超过2米,体形既像鲨鱼又像金枪鱼。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