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功利问题上的单向思维性,导致了对功利认识的偏颇。这必将对当前的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价值取向的确立和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功利对道德的社会作用机制入手,探讨分析了功利道德效应产生的自然基础、社会条件、实现途经,论述了功利致恶的社会原因及功利与善的价值的并不矛盾性,提出了人们在功利的获取上抑制罪恶出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有两大维度,一是社会功利维度,一是审美维度.但具体到批评家,两大维度往往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就是例证.他强调艺术不为用并不碍其有大用,体现了审美维度对社会功利维度的兼容,他对社会维度的承认统一于"文学性"和"审美性"前提当中.这种价值取向体现了民族危亡时期非主流批评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汉儒诗学不顾诗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因素,把诗歌当作单纯的政治教化工具,有极端追求政治功利之弊。但这种功利追求却是在政治理想受扼于君主之势的政治环境之下,于无可奈何中选择的一种舍枝节而求根本的人性关怀之术,蕴涵着满足生命个体的根本性心理欲求以舒展人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文艺功利观是国内外文艺理论界历来争议最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早期的哲人和文艺理论家注重文艺的娱乐功能;之后,有趋同于文艺的政治功能的倾向。近百年来,我们对文艺功利观的理解,往往出现两个极端。目前我们面临当代文艺发展的新时期,对文艺功利观的重新认识,有利于消除商品大潮裹胁而来的负面影响,对厘清文艺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功能,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俊峰 《甘肃科技》2004,20(7):189-19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竞技体育追求功利目的,追求功利目的的根源一社会发展与人性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本质上是一种功利矛盾。价值取向的单向性和物欲化,市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化,短期行为以及利益观念向个人倾斜等,是转型时期人民内部功利矛盾的四大表现。人民内部功利矛盾的产生,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此,须予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以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功利心理调查问卷》,抽取了中部、西部、东部三所高校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两个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理性与欲求方面在文理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道义与名利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大学生的利他与利己和利远与利近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功利心理各维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角度入手,结合杜甫的生活道路、政治理想、忧患情怀及其艺术追求、审美理想,围绕《春夜喜雨》展开个案分析,认为此诗很好地体现了杜甫功利意识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其他作品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0.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嬗变过程中的功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的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以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利益最大限度的满足为根本内容的功利观在人们意识中的主导地位也逐渐突出.这种新型功利观的形成无疑增加了处于嬗变过程中的公民政治意识的复杂性.为了保证公民政治意识的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了一些校正功利观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孝"是早期儒家为家庭和社会伦理所进行的理论设计,具有较强的生存功利精神.孝道在后世发展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通过分析早期儒家孝伦理的表象,可探求其真正蕴含的生存功利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台用户粘性不足问题,以外卖平台为背景,基于S-O-R理论构建功利价值、平台依恋和持续使用意图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依恋理论搭建平台依恋,功利价值作为其前因变量,研究功利价值通过平台依恋对外卖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图产生作用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基于SEM模型及相关工具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功利价值三个层面即服务便利性、配送及时性和价格感知均正向影响平台依恋,平台依恋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图。建议平台企业以功利价值为切入点,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结,使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图。  相似文献   

14.
审美活动的发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双向的作用。表现在主体则为审美态度,表现在客体则为审美诱导。审美态度与工作态度的功利性(意志)、科学性(理性)相对立,审美态度是非功利的,感性的。功利悬置是审美态度产生的前提。审美客体的作用在审美诱导。就自然审美来说,奇与险的风景具有极大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5.
吴涛 《科技资讯》2011,(30):247-247
本文通过对功利时代两种不同文化":狼文化"、"羊文化"的诠释,解析了狼性选择与人本管理给企业治理带来的利与弊;阐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羊文化的友善、双赢、顺从、利他,已成为管理伦理法则中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应建立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并运用感情管理等多种方式,达到人本管理的目的,让更多的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是毛泽东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本质是功利与道义的统一.在功利与道义关系异常复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把握毛泽东革命功利主义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文学观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张扬文学本体性, 致力于文学独立自由,拒斥政治、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五四文学启蒙、改造国民性的传统,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造的工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18.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脉相传的一种文化理念。身处现代中华大地的中国作家们,在崇尚功利的文化语境中,不得不让文学与政治亲近,甚至让文学与政治联姻。1942年5月,毛泽东的《讲话》发表以后,文学与政治走向了一体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政治倾向,既是自发的,又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19.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云南、四川两地的田野研究,对两地农村养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老房子"的命运、"婆媳矛盾""多子多福计划""疾痛的诉说"等四类事件及过程的描述,旨在透视当代中国农村养老实践中,亲代与子代的交换逻辑和博弈选择,探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生存现状,进一步讨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农村中的现实演绎,提出"功利养老主义"渗透于农村养老过程,并反思农村养老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