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笼养黑琴鸡( Lyrurus tetrix baikallensis )静止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笼养黑琴鸡(LyrufuS tetrix baikallensiS)四季静止代谢率(RMR)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RMR与环境温度(Ta,单位为C)之间的关系可以用"RMR=a+b1Ta+b2Ta2"很好地拟合,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利用回归关系式求导,可以得到不同季节RMR的极小值(RMRmin)及其相对应的特定温度(ST,单位为C).黑琴鸡RMRmin、ST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夏季RMRmin最高4.58 w/kg,分别为春、秋及冬季RMRmin的1.35倍、1.29倍和1.41倍;夏季ST值最高(27.3 C),分别比舂、秋及冬季高2.2 C、1.4 C和4.8 C.黑琴鸡RMR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20~30 C条件下春、秋和冬季RMR差异不显著,而在1 5℃以下,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2.
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和1999年的春夏秋冬季节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廉州湾海水温度(平均值),春季22.7℃,夏季35.6℃,秋季27.0℃,冬季18.3℃,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春夏季河口区水温略高于湾口区,秋冬季则相反;海水盐度(平均值),春季25.6,夏季21.2,秋季26,3,冬季30.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的高低差值则刚好相反;海水PH值(平均值),春季8.03,夏季8.32,秋季8.18,冬季8.18,空间分布春夏季高低差值较大,秋冬季高低差值不断减小。廉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开展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3.
在2.0,11.5,16.5,20.5℃温度下,笼养黑琴鸡(Lyrurustetixbaikallensis)能量平衡实验结果表明,其总摄入能、排泄能、维持能、粪便热值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食物利用率与温度之间的相关不显著,但具有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在165℃时,黑琴鸡的总摄入能、维持能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对黑琴鸡而言,16.5℃是否最适温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省1960—2009年的年平均气温、季节平均气温进行了特征分析以及突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7℃/10a,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增暖趋势的显著性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5℃/10a;夏季增温缓慢,以0.08℃/10a的速率增加;秋季增温略低于春季,增温速率为0.23℃/10a;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为0.45℃/10a.季节突变分析表明:春季平均气温在2000年发生突变,秋季均温在2004年发生突变,冬季均温在1986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2007年秋季、冬季和2008年春季、夏季,分四个季节对山东曲阜人工种植杨树林内蜘蛛种类、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四个季节调查采集到蜘蛛个体2,229头,共41种,隶属于2亚目,12科,26属.其中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拟水狼蛛、沟瘤蛛、黑侏儒蛛.皿蛛科、狼蛛科、球蛛科为不同季节相同的优势种群.杨树林蜘蛛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季蜘蛛种群丰富度与其他几个季节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季节,杨树林蜘蛛优势种多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多对多双重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数量化理论对浙江省某大城市大气中SO2、NOx、总悬浮颗粒(TSP)的含量随城市五大功能区和四季变化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大气质量明显好于城区,但城区大气污物含量各区基本一致.大气质量变化受季节影响显著.其污染程度由重到经依次排列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7.
赤枝栲的蒸腾特性与生态因子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小湖赤枝栲林中定点定位观测,研究赤枝栲林的蒸腾强度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影响蒸腾强度的生态因子.得出了赤枝栲的蒸腾系数为123.72g,年蒸腾耗水量965.73mm;赤枝栲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双峰形曲线,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合肥市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合肥市近50年的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与最低气温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301℃/10 a、0.167℃/10 a、0.269℃/10 a、0.425℃/10 a,冬季上升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即50年来合肥市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均处于上升状态,分别上升了1.505℃、0.835℃、1.345℃、2.125℃。四季平均最高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4℃/10 a、-0.042℃/10 a、0.256℃/10 a、0.204℃/10 a,即50年来合肥市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下降0.21℃外,其他三季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上升了2℃、1.28℃、1.02℃。  相似文献   

9.
了解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01—2019年汾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温、降水量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以及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汾河流域植被NDVI表现为盆地地区低、流域东西两侧山地地区高的特征,增长幅度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汾河流域植被NDVI高-高聚集型和低-低聚集型的区域面积分别占汾河流域总面积的36.13%和21.87%,低-高聚集型与高-低聚集型在全年与各季节分布均较少;(3)汾河流域2001—2019年升温幅度为0.038℃/a,4个季节的升温幅度大小次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3.084 mm/a),4个季节的降水量增加幅度大小次序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4)汾河流域植被NDVI对气温与降水量的响应较弱,仅春季与夏季的年际降水量变化对植被NDVI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汾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管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桉树广林9号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MDA及SOD四季的变化情况,分析季节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桉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顺序是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游离脯氨酸含量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可溶性糖含量顺序是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活性氧失衡主要体现在冬季,表现为SOD活性水平较低;MDA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该三类指标的季节变化为:MDA含量在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秋无显著差异,夏季最低;SOD活性最高是夏季,其他3个季节较低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福建秋茄红树林凋落物和凋落叶的能流的季节动态,1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春、夏、秋冬4个季节凋落物量分别为199.6、335.1、214.9、113.3(g/m^2),即夏季〉秋季〉春季〉冬季;1年中月凋落物量变化与群落环境温度波动趋势相似,月凋落物量(Y,g/m^2)与月均气温(x,℃)的回归公式为Y=4.797x-29.140(r=0。612^**,df=130),相关极显著;落叶  相似文献   

13.
利用SolarAnalyst 模型,结合 DEM、日照百分率,选择重庆市作为西南生态环境过渡区的代表,建立了一种起伏地形下日照时数的空间模拟方法,模拟结果能够精确反映出日照的年内变化及微地形的影响特征。进一步对日照时数时空序列拟合结果进行了 100 m×100 m 像元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全市年均日照时数以东北部最高;其次为中西部;东南部、南部偏低。春、夏季以东北部以及中西部日照时数最高,东南部最低。秋、冬季以东北部为日照高值区,东南部和中西部为低值区。日照受坡度、坡向以及地形遮蔽影响明显。(2)整体趋势上,年以及春季、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均呈现一定的线性减少趋势,其中年均日照时数 1980s 前后趋势差异明显;春季经历了减少、增加、平稳 3 个阶段;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减少趋势最稳定;秋季无明显变化趋势。(3)空间变化上,年以及四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各季节西部减少最为明显;秋季中部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春季盆周山地区增加相对明显;除春季外,其他季节东南部日照均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剧烈.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气温却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也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变化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则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凋落物各组分含量的月动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向林地输入的凋落物量分别为4.84t·hm-2、9.25t·hm-2和13.33t·hm-2.不同发育阶段各组分所占比例及凋落量变化较大,成熟林分别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1.44倍和2.75倍.凋落物的碳素含量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性,基于MODIS地表温度(LST)产品,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多种方法研究了2000—2016年喀喇昆仑-西昆仑山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拔和纬度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6年喀喇昆仑-西昆仑山LST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速率为0.32℃/10a(P<0.001),表明该区域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其中夏季(0.5℃/10a)增温最显著,秋、冬季次之,而春季(-0.096℃/10a)呈降温趋势.(2)空间上,东帕米尔高原以及阿里喀喇昆仑山和西昆仑山东部高海拔区域升温较快;季节上,春、秋两季具有相似性,均呈中部降温、东西两侧升温的空间变化特征,但升温或降温趋势并不显著,夏季,低海拔区(Ⅰ)和高海拔区(Ⅲ)以升温为主,中海拔区(Ⅱ)以降温为主,而冬季呈现与夏季相反的态势.(3)年均地表温度与海拔的偏相关系数为-0.870,呈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纬度的偏相关系数-0.513,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LST与海拔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对辐射和降水的影响,本文分析了2004—2014年该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辐射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尺度确定了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最大的气溶胶成分.研究发现:2004—2008年,AOD在春、夏季明显上升(0.260·(10a)~(-1)、0.066·(10a)~(-1)),辐射在春季明显上升(20.4 W·m-2·(10a)~(-1)))、夏季明显下降(-41.4W·m-2·(10a)~(-1))),降水在夏季明显上升(4.6mm·(10a)~(-1))、冬季明显下降(~(-1).7mm·(10a)~(-1));2009—2014年秋季AOD明显下降(-0.126·(10a)~(-1)),辐射和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2004—2014年辐射在春、夏季受云量和气溶胶共同影响,2004—2008年秋、冬季辐射主要受AOD影响,2009—2014年秋、冬季辐射与云量相关性更高.各季节沙尘、海盐气溶胶的AOD小于总AOD的20%,但其对辐射和降水影响更大.春、夏季对辐射影响最大的气溶胶分别是细模态沙尘和细模态海盐;降水在春、夏、冬季均受沙尘气溶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河池气象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数据,文章分析了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有:年、夏季和秋季均温上升趋势显著,春、冬季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 气候变化存在周期性特征: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存在23 年的变化主周期,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3 年、21 年、21 年、26 年和23 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存在22~23 年的变化主周期. 过去44 年期间,气候变化的突变特征是: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年和夏季降水量未发生明显突变,春、秋、冬季降水量发生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未发生明显突变,春季日照时数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 通过R/S 分析,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和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而冬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2) 气体代谢的季节性变異一、不同季节中气体代谢的水平当在环境温度为20°和25℃(最适温)时,甲区棕背(鼠平)的耗氧量在不同季节里差别很少(图15,表3);当在低环境温度下(10°,15℃),秋季的耗氧量最高,春季也很高,夏季和冬季的最低,特别是冬季更低;当在高环境温度时(30℃),秋一冬季的耗氧量较高,而春一夏季的较低。乙区的棕背(鼠平)也具有同样的季节变異,但其表现的明显度较  相似文献   

20.
呼和浩特市大气颗粒物中几种多环芳烃的粒度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五段多孔冲击分级器(粒径分级:<1.1,1.1~2.0,2.0~3.3,3.3~7.0,>7.0μm)与大流量采样器连接,于1996年冬夏两季采集呼和浩特市居民区、交通区、对照区(较清洁区)大气中的颗粒物,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样品中的菲(PHEN)、蒽(ANTH)、芘(PYRE)、苯并〔a〕蒽(BaA),艹屈(CHRY)、苯并〔a〕芘(BaP)等六种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数据表明:①这六种PAHs在颗粒物中的质量中值直径(MMD),冬夏季均小于1μm;PAHs含量冬季平均有98.5%,夏季有95.5%富集在小于7μm的可吸入颗粒中;②以(质量/体积)浓度比较,冬季居民区、交通区、对照区的PAHs平均值分别高于夏季80倍,30倍和18倍,呈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的季节差异特征.三区浓度比较,冬夏季均居民区>交通区>对照区;③以(质量/体积)浓度累积百分数比较,三区7μm以下各级颗粒物中PAHs的富集度,冬夏季大多是交通区>居民区>对照区,即由于汽车尾气污染,交通区大气中的PAHs在小颗粒上的富集度相对更高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