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滴注式渗碳气氛组成与碳势的关系。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滴注式渗碳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炉气组分中只有3个相互独立的组分。甲醇-丙酮滴注式渗碳过程中,以线性模型描述碳势与气氛组成的关系可得其最优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最佳渗碳工艺方法 ,是在整个渗碳过程中对碳势进行台阶式控制。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多段渗碳过程。本文建立了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 ,并讨论其物理意义。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所求得的碳浓度分布函数能够描述多段法渗碳过程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3.
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是线性偏微分方程。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可迭加性。文章以球形工件多段法渗碳为例 ,建立起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并运用迭加原理和分离变量法求得了球形工件多段法渗碳定解问题的解析解 ,即碳浓度分布函数。碳浓度分布函数可以更加深刻地描述多段法渗碳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所求得的圆柱形工件多段法渗碳的碳浓度分布函数可以描述圆柱形工件渗碳过程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5.
着重介绍了碳势控制原理,并在此原理基础上阐述了氧探头的作用机理,运用氧探头精确控制碳势对A、B、C三种试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A试样硬化层大大超标,B、C试样效果很好,实践证明,在渗碳淬火工艺中,运用氧探头碳势控制系统,提高了渗碳质量,缩短了工艺时间。  相似文献   

6.
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对炉内物体的渗碳过程的多段时间渗碳方程进行求解,得到在第3类边界条件下的碳浓度分布函数,用此方法能够描述逐段的时间渗碳扩散方程在各时段的物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炔真空渗碳工艺对未服役的Cr35Ni45Nb乙烯裂解炉管进行了加速渗碳处理,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定量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渗碳前后炉管内壁的渗碳行为及相演化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炉管高温渗碳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由初期的扩散控制逐渐变为扩散-表面反应综合控制;渗碳过程属多元多相反应扩散范畴,炉管内侧横截面随渗碳深度的不同依次出现了表面碳化物层、亚表层贫碳化物区、片层状碳化物层、规则几何碳化物区、扩散区、弱影响区等六个区域,这六个区域共同组成了M7C3、M7C3-M23C6混合区和M23C6的三级垂直层状分布.贫碳化物区的形成原因是表面碳化物层的形成造成亚表层贫Cr;片层状碳化物的形成源于碳在高镍铬合金中的低渗透性以及析出物进一步的阻碍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20、20CrMoV钢的固体渗碳进行了较全面的实验及研究,包括钢的预备热处理、渗碳工艺、金相组织、最终热处理等;分析了渗碳层、硬度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摸索出固体渗碳的基本规律和工艺技术;实验证明:固体渗碳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不需要专门设备;渗碳件在性能上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渗碳的要求,但固体渗碳的渗碳层偏薄,时间较长,只能适应单件、小批量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渗碳层要求较深的大型零件渗碳时,随炉渗碳试样过渡区产生裂纹而渗碳的大型零件没有产生裂纹以及渗碳试样过渡区产生裂纹的原因和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渗碳齿轮热处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后针对这些技术问题讨论了齿轮渗碳工艺的设计原则。作者认为常用齿轮渗碳是一个混合控制过程。为了强化渗碳过程,渗碳初期要增大相界面渗碳反应速度;中、后期应提高碳在奥氏体中扩散通量。文中还介绍了如何根据表面硬度和其它性能要求,确定渗碳后表面碳含量 C_S;根据 C_S 和渗层厚度,考虑到非平衡渗碳和钢的化学成分选择气氛的控制参数;讨论了变碳势渗碳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及其对渗碳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中温渗碳、炉内预冷和热油—空气分级淬火及控制渗层厚度和显微组织等措施以减少齿轮热处理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