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自古就流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佳话。这里无山不奇,无山不洞,无水不秀。科学家把这种奇山异水景观称为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的由来19世纪之前,人们对像桂林这样的奇特地形,还没有统一的科学称谓。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狄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形。在这片绵亘几百公里的石灰岩高原上,到处是陷阱、石沟、石茅、竖井、落水洞、干谷、岩溶平原和奇异的山峰;山中地下还隐藏着巨大而奇特的洞穴;洞穴内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千姿百态,冰莹玉洁,璀璨夺目。有的石钟乳,只要手指弹击,还会发出丁咚的琴声。千姿百态的洞穴,有的像大厅,有的似布袋,有的如阶梯,有的似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第一长洞到底有多长,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答案了。贵州绥阳双河洞除了拥有"中国第一长洞"的称号外,还有"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之称,为了搞清楚它到底多长,科学家从今年4月开始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秘。为了搞清楚长度,洞穴专家已经对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15次联合科考,目前已探明长度为186.333公里,这个长度也让双河洞成为亚洲第一长洞。据悉,双河洞深度超过550米,天然喀斯特洞穴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2,(5):18-19
在大海的底部有不少洞穴,其中有些奇妙的洞中喷泉涌出,有的洞穴泛着蓝光,有的洞穴栖息着原生动物,有的洞穴成为海龟的坟地,还有的洞穴能使凶猛的鲨鱼变得异常温柔……海底洞穴的奇妙景象吸引了人们。近些年来,欧洲兴起洞穴潜水热,尽管有人进去后因迷了路找不到出口而丧生,但人们还是愿意带上潜水器,手持罗盘,腰拴通讯绳,头盔装上聚光灯,不断地往洞里潜,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8,(9)
距离桂林市区约30公里的草坪乡冠岩不久前经过修葺向游客开放,成为桂林市继芦笛岩、七星岩后又一个重要洞穴旅游景点。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市,岩溶洞穴旅游资源丰富,已经开放的十几个岩溶洞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桂林石峰林立,山山有奇洞。游人常涉足的市区中心七星岩。高阔宽敞、气势雄伟,最高处的隐  相似文献   

5.
洞穴探险     
洞穴这一“地下世界”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特殊环境。在许多人看来,洞穴是危险可怕的,那里太黑、太潮、太宁静了。但是探洞者喜爱洞穴,他们不会在黑暗而又错综复杂的洞道中感到迷惑,也不为头上那成千上万吨的石头感到恐惧。洞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洞穴联合会的定义,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洞穴有很多种类型,按形成的围岩性质分为碳酸盐岩洞、石膏洞、砾岩洞、熔岩洞、砂岩洞、花岗岩洞和冰川洞等;按洞穴的水文特征分为水洞和旱洞;按洞穴的剖面形态可分为垂向和横向洞穴。发育在可溶岩体(灰岩、白云岩、石膏等)的洞穴称为岩溶洞穴,占洞穴数量的95%以上。我国可溶岩分布,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千米,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其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3,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最为丰富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2016,(2)
正洞穴鱼是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的特有鱼类,因为生活在黑暗的洞中,有的眼睛已经退化不见了,成为盲鱼;有的眼睛小小的,有消失的趋势。令人咋舌的是,由于缺少阳光这种一般生理节律的标尺,洞穴鱼千百万年来过着没有昼夜周期的生活。喀斯特洞穴是指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石膏和硬石膏等喀斯特岩石中的洞穴。喀斯特洞穴环境是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生态环境,洞内黑暗无光,空气流动性差,温度较稳定。我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贵州  相似文献   

8.
海洋中的动物也会生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说来有趣,它们也有自己的“大夫”,有的“大夫”还选择专门地点,让病鱼前来接受治疗,很象人类社会的“医疗站”呢! 在巴哈马热带海域,有一种专司清洁工作的虾,名叫彼得松岩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来往的珊瑚中间找到适当的洞穴,办起“医疗站”。彼得松岩虾在洞口舞动头前一对比身体长得多的触须,前后摇摆  相似文献   

9.
去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长达1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  相似文献   

10.
探索洞穴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洞穴是以可溶岩被水溶蚀为主的地质产物。可溶岩包括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和芒硝等)及卤化物岩(岩盐等)。特别是碳酸盐岩在地表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在地下发育了异彩的洞穴,它们共同构成奇峰异洞的世界,显示了自然界的伟大。在洞穴的发育过程中,除了溶蚀作用之外,还伴有化学沉积、重力崩塌、生物作用,甚至还有热液交流等等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洞穴系统中,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奇异现象。这些洞穴对人类而言,是宝贵的资源,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研究以及观赏大自然的基地。由于生物—化学作用,在岩溶洞穴中,常有鸟粪…  相似文献   

11.
洞穴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洞穴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喀斯特(Karst,又称作岩溶)分布广泛的国家,喀斯特出露在12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士陆地面积的1/7。我国还具有多种多样的喀斯特类型,特别是连续分布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的南方峰林喀斯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喀斯特,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喀斯特现象中,最受人类关注和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与想象力的则是洞穴(caves)。洞穴是指人们可直接进入或进行探测的地下空间。广义的洞穴有自然洞和人工洞两大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则是形成于可溶…  相似文献   

12.
威宁一带尚未有可供开发的洞穴旅游资源报道。对威宁县老干洞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洞穴图,结果显示,老干洞呈NE-SW向发育于下二叠统茅口组(P1m)灰岩中,由1条主洞及4条支洞组成,实测长度为1 038 m,深度为24.67 m。洞穴总共分为三层,二、三层洞穴洞底发育季节性地下河,第一层洞底终年积水。洞道坡降较小,形态呈拱形、三角形、椭圆形、楔形、梯形等,滴石类及流石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发育,冲积物主要为粘土及粉砂。老干洞为一大型洞穴,在适宜的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条件下形成,洞穴形成经历了深潜期、渗流期及半悬托期三个阶段,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可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柳州的白莲洞遗址,正在筹建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不久前,我们来到这处遗址。遗址的发现白莲洞遗址位于柳州市西南郊的白面山。这是一个半隐蔽的岩厦式洞窟,方向正南,洞口高5—6米,宽18米,高出现在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喀斯特旅游洞穴微气候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内在原因和规律,以织金洞为对象,对洞穴CO_2、温度及湿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监测。从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等多尺度对洞穴微气候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织金洞微气候要素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CO_2由洞口向洞内深处逐渐增加,且渐趋稳定,雨季前半洞段浓度高于后半洞段,旱季则相反;夏季温度由洞口向洞内逐渐降低,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而冬季在洞口附近略有降低后逐渐升高,至深处逐渐稳定。相对湿度由洞外至洞内逐渐增高,至深处稳定在85%;(2)季节变化上,洞穴内CO_2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洞口附近温度、湿度由于受洞外环境的影响有较大波动,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三者均存在明显的年际间周期变化;(3)昼夜变化上,游客数较多时,CO_2浓度白昼明显高于夜间,游客量较小时,白昼比夜间低;温度白昼总体上比夜间高,白昼波动大于夜间;相对湿度白昼较夜间低,三者均以昼夜为周期变化;(4)通过研究影响洞穴微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游客数量、洞内外气流交换和洞道结构、洞穴水体和灯光系统等,其变化是多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南黄海海面上有一座中国唯一的蛎蚜山。它入水为礁、山水为岛,被当地人称为“沉浮山”。山影犹如碧波丛中托出一盘“海龟听潮”的盆景,它的成冈至今还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喀斯特旅游洞穴微气候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内在原因和规律,以织金洞为对象,对洞穴CO_2、温度及湿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监测。从季节变化、昼夜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等多尺度对洞穴微气候环境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织金洞微气候要素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CO_2由洞口向洞内深处逐渐增加,且渐趋稳定,雨季前半洞段浓度高于后半洞段,旱季则相反;夏季温度由洞口向洞内逐渐降低,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而冬季在洞口附近略有降低后逐渐升高,至深处逐渐稳定。相对湿度由洞外至洞内逐渐增高,至深处稳定在85%;(2)季节变化上,洞穴内CO_2浓度变化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洞口附近温度、湿度由于受洞外环境的影响有较大波动,至洞内深处逐渐稳定。三者均存在明显的年际间周期变化;(3)昼夜变化上,游客数较多时,CO_2浓度白昼明显高于夜间,游客量较小时,白昼比夜间低;温度白昼总体上比夜间高,白昼波动大于夜间;相对湿度白昼较夜间低,三者均以昼夜为周期变化;(4)通过研究影响洞穴微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游客数量、洞内外气流交换和洞道结构、洞穴水体和灯光系统等,其变化是多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北美洲的金花鼠,常在地下建造自己的安乐窝。它的主洞穴离地面约有25厘米深,是一条与地表面平行的长长的地下走廊。在“大兴土木”的时候,金花鼠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掘洞,一边还要把挖出来的松土运出洞去。要不然,用不了多长时间,洞穴就会被松土堵塞。运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洞穴很长,  相似文献   

18.
西南鼠耳蝠湖南分布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寨阳乡堂乐洞、矮寨镇四方洞,和龙山县火岩乡飞虎洞进行了洞穴蝙蝠调查,共捕获鼠耳蝠标本7个,经鉴定为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相似文献   

19.
黑线姬鼠、锡金小家鼠和高山姬鼠洞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间笔者在黔西北地区调查农田鼠害时,共挖掘剖析黑线姬鼠洞穴48个,锡金小家鼠洞穴24个,高山姬鼠洞穴9个.这3种鼠类的洞穴基本结对均主要由巢明、明洞和暗洞组成,但无便食结构,也未发现有储粮仓及所储藏的粮食。区别这3种鼠类洞穴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洞口和洞道的排列位置。  相似文献   

20.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