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或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近十多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现象,特别是在冬春时节,其影响可以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3,雾霾现象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公害。探讨雾霾的成因成为寻找其治理途径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国近年来中东部区域霾问题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当今不论是霾还是雾,其背后都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是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借助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市场,对1992年-2001年间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市场(东部、中部、西部)的竞争态转移规律进行定量的对比和分析,以发展的观点对旅游市场的演变进行研究,确定各分市场的竞争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趋势预测,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则海东位于省境的东部,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部的地貌为河湟谷地,梁峁,丘陵,沟谷,地势海拔较低,一般海拔3000左右,为青海主要农业区和产粮基地。1生态环境海东黄土高原位于青海省东部,属于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材基地之一,在首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下,西北地区肩负着提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任务,要保证其有持续的发展后劲,同时要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为此,对...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很大且组合错位。中西部地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86%和60%,但GDP只占全国的40%左右。中西部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长期存在。近一个时期,在全国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受自然的、历史的、政策的等因素影响,加之各地区原有发展基础、市场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  相似文献   

8.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或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近十多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耕地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连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这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大连市近20年的耕地数量变化规律与人驱动要素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经济和社会因素、农业投入因素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变化与人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15站1951-2013年冬季气温以及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和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展开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分析中国东部地区近63 a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并基于气候划分的区域分析了其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变化在总体一致型的基础上还存在东北一西南反向变化的类型.近63 a冬季气温在1984年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冬季气温突变略早于全国,近30 a来中国东部冬季气温明显偏高.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可以分为华南-东南区、东北区、华中区和河套区。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大槽和西风急流与中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我国北方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我国北方 12个测站 195 1— 1999年 4— 9月的降水量资料 ,用Z指数变换计算旱涝等级 ,据此讨论北方地区 (35°~ 4 1°N)近 5 0a旱涝的时空变化 .结果表明 ,大体以 90°E和 10 5°E为界可将北方分 3个区域 .东部地区近 5 0a来干旱化趋势比较明显 ,特别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干旱次数异常增多 ;而西部则相反 ;中部呈现过渡特征 .我国北方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存在从西部向中部、东部逐渐转移的特点 ,每一阶段的旱 (涝 )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大约需要十几年 .据此推测北方东部地区在 2 1世纪的头 10a将会出现偏涝的气候特点 .  相似文献   

12.
朱文革  杨磊 《河南科学》2023,(11):1660-1668
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86个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综合运用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莫兰指数、空间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别从发展水平、发展差异、空间集聚、空间收敛等多方面,对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2)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绝对差异有所增大,相对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子区域间差异是形成东部地区相对差异的主要原因.在3个子区域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小,北部和东部之间的差异最大,北部和南部之间的差异缩小最快.(3)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高-高、低-低”的集聚特征.(4)东部地区和其3个子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均存在空间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分析的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之一,柴达木盆地如何在循环经济中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其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柴达木盆地东部的绿洲地区是盆地社会经济活动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利用环境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对其东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盆地东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最佳的合力切入点,而且更要在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寻求如何与东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相结合。东部地区要选择适当项目,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指导下,同西部地区进行紧密合作,推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并以西部开发为契机,推动东部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加强东西部经济合作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条件更加完备。在新一轮发展中,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具备多方面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虽已加大了建设西部地区的步伐,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的经济仍较落后。目前全国近600个贫困(综合贫困指标)县,有90%以上集中在西部。因此,尽管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取得了显成绩(2000年,小学适龄儿童人学率在99%以上,小学毕业升初中的升学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旅游业的发展证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于由旅游产品的特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所构成的竞争优势。东部旅游地带开发了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的化底蕴深厚,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层次,满足了旅游消费中的化需求;旅游产品的结构层次完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强,使东部地带旅游市场充满活力。这些竞争优势使东部地带旅游业的发展始终处于我国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要闻·聚焦     
《世界博览》2010,(8):6-7
去年入秋以后,中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7严重干旱,云南更是遭受60年一遇的罕见特大旱灾。同时,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以及黄淮大部近40余天基本没有降水,部分冬麦区出现旱象。  相似文献   

18.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分布在中俄、中朝边境的森林中的两种大型哺乳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仅存几百只且只生活在亚洲东部的小区域内.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动物专家为了保护这两种珍稀动物,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19.
西部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尤其是西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有东部已发展起来的企业的竞争,更有外国发达先进企业的挤压.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承担着开放市场的义务,面临着和外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市场争夺.西部企业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企业,比我国东部已发展起来的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随着世界已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和制度,世界的格局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产权的占有量,尤其是专利和知名品牌的占有量则是衡量企业实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虎年谈虎“色”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俗称老虎、大虫,是亚洲的特有物种.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虎20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东部,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然后沿着两个主要方向扩散,即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进入亚洲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状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