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重庆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的养分含量并利用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评价,以全面掌握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促进牡丹高产优质生产.结果表明,垫江牡丹主产区土壤整体偏碱性,土壤肥力水平总体不高,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90 mg/kg,73.7%的土壤有效磷含量10 mg/kg,52.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100mg/kg,有效钙、镁含量极为丰富,有效硫极缺比例为36.9%,有效铁含量缺乏比例为84.2%,有效锰含量缺乏比例为89.4%,有效硼含量极度缺乏,实际生产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施肥,以实现牡丹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
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峡谷区舍饲牦牛与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及关联性,采集5个县8个牦牛养殖场的组织样及饲料、土壤和饮水样品,采用ICP-OES等方法对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牦牛肝脏中Cu含量为0.369mg/kg,低于一般含量10 mg/kg~40 mg/kg,可能处于缺乏状态.肝脏Fe元素含量为5.037 mg/kg,低于一般含量132mg/kg~188 mg/kg,处于缺乏状态;饲料中Cu、Mn、Zn、Co、Mo的含量,精饲料中Fe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Co、Mn、Zn元素含量均低于有关标准,处于缺乏状态;牦牛组织中B与Fe、Mn和Mo,Co与Cu、Fe、Mn和Mo,Cu与Mn和Mo,以及Mn与Mo和Zn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具有同源性;饲料Co与Cu、Mn、Zn和Cu与Mn、Zn以及Mn和Zn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具有同源性;肝脏Fe和Mo及肾脏Fe与饲料具有关联性;背最长肌和肝脏Mo与土壤具有关联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组织和饲料中微量元素普遍处于缺乏状态,组织和饲料内大多数微量元素间都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土壤含磷量状况,弄清楚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有效磷及总磷含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随机采集代表性水稻田土壤,测定其中有效磷及总磷含量,采集水稻田土壤样9个,确定两个水稻田土壤剖面(0~30cm厚度),测定结果如下: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表层土壤和剖面土有效磷含量极其丰富;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51 ~ 270 mg/kg,平均值为177 mg/kg;剖面土有效磷含量变化范围在99.75 ~ 241.5 mg/kg,有一峰值,有效磷含量根际土壤层低于2~5em(峰值处).总磷含量范围在279~ 1354 mg/kg.同时对土壤水稻田表层土壤样进一步做土壤蔗糖酶、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土壤蔗糖酶与有效磷有极显著相关性,其它酶无显著相关性.葛仙米生长区水稻田土壤蔗糖酶维持在47.707~ 55.031 mg/(g·d)之间.多元回归方程为:y(有效磷含)mg/kg=113.653+2.11x(蔗糖酶活性mg/(g·d)).  相似文献   

4.
研究母岩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分异规律,能够深入挖掘养分潜力。以喀斯特干热河谷不同海拔花椒林的母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母岩的基本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与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母岩全碳为9.81~12.36 g/kg,全钾为2.27~3.63 g/kg,速效钾为16.11~99.66 mg/kg,总体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均未检出;2)SiO_2、Al2O_3、Fe_2O_3、Ca O、MgO、Na_2O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71%~6.26%、0.36%~2.15%、0.14%~0.90%、39.01%~53.86%、1.41%~12.01%、0.022%~0.031%,除MgO、Na_2O外,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Cl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b、Sr、As、Se、Mo含量随海拔的变异规律不明显,Mn、Cu、Zn、Cr、Cd、Ti、Ni、Co、TS、B含量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区母岩的化学成分呈现低海拔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邵阳市3个产烟县244个土壤样品的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区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9、29.7g/kg,适宜于优质烟叶的生产;土壤大量元素,速效氮、磷含量丰富,分别达到了167.5mg/kg、17.9mg/kg,土壤速效钾相对不足,含量仅为134.1mg/kg;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锌含量富有,达到了2.04mg/kg,而硼和交换性镁分别为0.35mg/kg、0.85cmol/kg,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因此在邵阳市烟区烟草施肥上,除施用氮、磷、钾外,还需注意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协调施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实验,对目前黄淮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中土壤中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比未还田处理高,有效氮平均增加11.99mg/kg,有效磷平均增加7.34mg/kg,有效钾平均增加41.07mg/kg,有机质平均增加0.29g/kg。玉米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状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5):698-701
为给豫南区当前生产条件下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多年来在河南南部水稻区布置水稻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钾素区(NP)与推荐施肥区(NPK)水稻相对产量50%、50%~75%、75%~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对应的土壤有效钾分成"极低"、"低"、"中"和"高"4级.研究显示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含量与不施钾小区水稻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水稻相对产量50%,50%~75%,75%~95%和95%对应的土壤有效钾指标,可以得出水稻区土壤有效钾"极低"指标为49.5 mg/L,"低"指标为49.5~85.5 mg/L,"中"指标为85.5~125.5 mg/L,"高"指标为125.5 mg/L.据此建立的水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钾量为:速效钾含量小于49.5 mg/L,钾肥推荐为150 kg/hm2;速效钾含量为49.5~85.5 mg/L时,钾肥推荐为120 kg/hm2;速效钾含量85.5~125.5 mg/L时,钾肥推荐为90 kg/hm2;速效钾含量大于125.5 mg/L,钾肥推荐为45 kg/hm2.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孝感市郊15个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了两个土层即表层土壤(0~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p H值、碱解氮、全磷、速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并对两层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孝感市郊农田表层土壤p H值为微酸性到酸性;碱解氮含量为41.28~63.89 mg/kg,处于中等水平;表层土壤全磷高达620.48~1164.68 mg/kg,旱田速效磷含量较高,为73.84~181.42mg/kg,能够满足植株生长需求,水田速效磷含量为22.94~48.61 mg/kg,部分水田土壤供磷不足;有效钾含量只有11.56~40.59 mg/kg,处于较低水平。两土层间p H值、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种植模式土壤的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速效磷含量,但旱田土层间的速效磷含量变幅高达2.1,远远大于水田层间速效磷含量比1.2。旱田表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亚表层,而水田中表层土壤的全磷含量却显著低于亚表层含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1 km×1 km的网格化区域调查及针对重点异常区的"T"型剖面追踪查证,研究了赣西泸水流域上游干流重金属的分布分配规律,发现泸水沿岸约50~500 m范围内的农田土壤中存在显著的Cd异常带。在山前盆地、岗丘洼地及水库处的表层土壤形成了3处浓集中心,其含量依次为2.00 mg/kg、1.87 mg/kg和1.34 mg/kg,对应的垂向剖面土壤平均含量依次为2.33 mg/kg、0.40 mg/kg和0.19 mg/kg,说明Cd元素扩散受水流控制明显,易在水动力减弱的平缓地带沉积,且异常程度从上游往下游逐渐降低;在河床横断面上,土壤Cd元素在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岗坡的平均含量依次为7.73 mg/kg、0.46 mg/kg、0.22 mg/kg、0.18 mg/kg,即微地形随着高程增加,Cd元素含量越低,说明Cd元素主要来源于河流上游,且受微地形影响显著,易沉积于地势低洼处。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土壤普查提供的18个供试土类162个剖面的有效锰和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土壤有效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西藏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锰含量分别平均约为46,17 mg/kg.各类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是:山地湿润森林型和旱生林灌型土壤较高(21~82 mg/kg),其次是高山草甸型和河谷半水成型土壤(17~48 mg/kg),最后是寒冻土和高山草原型土壤(7~23 mg/k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绝大多数土壤有效锰含量属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之列,但变化比较大,因土壤类型和剖面层次而不同.土壤有效锰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碳酸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酸性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有效锰影响的强弱程度顺序是:有机质,pH,粘粒甚小;石灰土:则是有机质最大,其次为pH,最后是碳酸钙、粘粒.  相似文献   

11.
陕西扁桃仁的氨基酸和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扁桃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以及扁桃仁中的微量元素,以评价陕西扁桃仁的品质。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等方法分别进行氨基酸测定和元素分析。结果陕西蒲城产扁桃仁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23.2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6.86%,其他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及甘氨酸等含量也很丰富;扁桃仁中含有9种人体所需的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K>P>Mg>Ca>Na>Fe>Zn>Mn>Cu,其中K,Ca,Fe,Zn的含量分别为6 047.0 mg/kg,2 286.0 mg/kg,54.1 mg/kg,33.4mg/kg;未检出Pb,Cd,Hg,As等有害元素。结论扁桃仁属于高K,高Ca,富Fe,富Zn,含优质氨基酸和蛋白、不含Pb,Cd,Hg,As有害元素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2.
氮素形态及配比与大白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结果表明:氮素用量为210.6mg/l时,随NO3-N浓度的降低和NH4-N浓度的增加,地上干重显著降低,抑制体内硝酸盐、K、Mg、Cu的积累.有利于Fe、Zn的积累。随NO3-N浓度的降低和CO(NH2)2-N浓度的增加,地上干重有明显的单峰值,抑制体内硝酸盐、Mg、Mn的积累,有利于Fe的积累。在NO3-N:CO(NH2)-N为50:50(%)时,地上干重最大,并且硝酸盐含量符合绿色大白菜的基本规格。  相似文献   

13.
青海高原土壤中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十六个土类土壤中硒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土壤剖面硒平均含量差异显著。以沼泽土最高。黑毡土最低;各地区表层土含硒量以柴达木盆地细土沉积带至中心地区,祁连山南麓、等大部分地区较低。总体评价,青海省属低硒区域,但多数土类表层土硒的平均含量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镉含量,用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混合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消除干扰。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测得铅、镉检出限分别为0.052mg/kg、0.004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n=6)1.57%~4.39%、2.26%~3.13%;回收率为96.5%~104.0%、95.0%~103.3%。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庆阳典型的黑垆土为实验用土,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施对小根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中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0.61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58.30mg/g.在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时,氮肥用量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成正相关,而氮肥在中等以下水平,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氮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磷肥的用量对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但磷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却随用量的增加会使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降低;钾肥用量的增加均会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小根蒜的最佳施肥用量为w(N)=34.50kg/hm2,w(P2O5)=29.05kg/hm2,w(K2O)=225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钢种,对唐钢公司采用转炉出钢渣洗工艺生产的45#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洗工艺能够很好的对Al2O3夹杂进行变性处理。渣洗前后、中间包及铸坯中显微夹杂物含量分别为15.308个/mm^2、8.705个/mm^2、6.563个/mm^2、4.373个/mm^2,夹杂物去除效果好;非稳态铸坯中大型夹杂物含量为100.34mg/10kg,是稳态浇铸时夹杂物含量的2.37倍;经能谱分析知非稳态铸坯大型夹杂物中含K、Na结晶器示踪元素的夹杂物占到总量的72%,表明非稳态浇铸对钢液洁净度有很大影响,浇铸过程中应注意结晶器液面波动等非稳态因素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8冠6与K2[Pd(NO2)4]的反应,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K(18C6)]2[Pd(NO2)4](H2O)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数据a=L 710 4(3),b=L 485 9(3),c=L 576 3(3)nm,β=93.49(3)°,V=3.998 7(14)nm3,Z=4,Dc"=L 507 mg/m3,F(0∞)=1 880,R1=0.068 1.wR2=0.100 4.在固态,配合物具有[K(18C6)]2[Pd(NO2)4](D和[K(18C6)]2[Pd(NO2)4](H2O)(2)两个基团,两者比例为1L 2中相邻的两个分子通过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应用“3414”试验建立豫北地区冬小麦磷钾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2005—2008年豫北地区95个冬小麦"3414"试验,分别以相对产量<80%,80%~85%,85%~90%和>90%为标准,将豫北地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和"高"4个等级;并用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分别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和产量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豫北地区土壤有效磷(Olsen-P)处于"极低"(<8 mg/kg)、"低"(8~17 mg/kg)、"中"(17~36 mg/kg)和"高"(>36 mg/kg)时,推荐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125~145,95~125,55~95和0~55 kg/hm2;速效钾(NH4OAc-K)含量处于"极低"(<50 mg/kg)、"低"(50~78 mg/kg)、"中"(78~122 mg/kg)和"高"(>122 mg/kg)时,推荐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20~140,85~120,60~85和0~60 kg/hm2.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施肥量和密度组合处理条件下,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测定了马铃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前期大于后期。在低施肥量范围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当施肥量达到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之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但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氮、磷、钾、密度对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各个因素组合的选优与总叶绿素相同。叶绿素总含量最高为1.85 mg/g,相应的最优肥料密度组合的施肥量和密度分别为纯N:184 kg/hm2,P2O5:112.13 kg/hm2,K2O:67.5 kg/hm2,密度:6万株/公顷。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盛花期、终花期的叶绿素总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差异,初花期马铃薯叶片叶绿素b含量与马铃薯块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差异,并与理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土壤各种因子与川乌头中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元回归及二元回归等方法对土壤生态因子与乌头植物有效成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乌头植物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pH值均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59%~6.20%之间,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在300~340 mg/kg,35~59.5 mg/kg,151~285 mg/kg之间时,有利于乌头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