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从先秦时期形成的五方之民格局,到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经历了由自在到自觉的过程,直至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明确提出,每个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历史考察中可以得出:国家统一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民族团结系根本凝聚力,文化认同乃根本向心力,此三点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有着以下几个环节的历史过程:(1)起源于云南;(2)向东迁移,在中华大地上多元分布;(3)在多元分布的基础上形成中原中心;(4)形成中原中心后又向外辐射,表现为中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并认为:(1)中华民族源自中华大地;(2)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上的远古部落集团融合、古代民族融合的产物;(3)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同时发挥积极作用的结果;(4)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5)中华民族的出现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4.
梳理"三皇五帝"的帝王谱系,指出其如何在华夏大一统的现实政治需要背景下逐步产生。也就是说,研讨在上古原属不同部族集团的传说人物和祖先神灵,怎样经过历史学家、经学家多次编排与整合,渐次形成华夏族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谱系,并不断地为"实体中国"提供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伏牛山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它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众多信息,其文化价值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原文化的根基所在。加强对伏牛山文化圈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演变规律,对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怀国 《潍坊学院学报》2001,1(1):75-78,113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斯大林的“民族构成四要素”一说解释不了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与56个兄弟民族,是对中华民族不同层次的称谓,这是一对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辩证统一的概念;用“多元一体格局”来概括中华民族族体结构是非常恰当的;世界华人是中华民族在海外发展的苗裔;中华民族是我国古代各个民族不断混融互化的产物;“同种”、“同根”、“同文”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各民族生存环境的选择及确定又与民族历史变迁密不可分。侗族村寨的地理环境选择及其特色是侗族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先秦是中国民族团结历史轨迹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蒙古铁骑扫欧洲,克中东,灭金朝,平南宋,在整个13世纪里无敌于天下。这样一支军队谁人不怕。与传统的游牧民族军队不同,这支军队既有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一个鲜活的民间档案文献,经过历史人类学田野经验的解读,这些文献马上就可以“活”起来,而“活”了的民间档案文献有助于“文化中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晚清社会变迁与史家民族史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史家的民族史观发生根本的嬗变,这种嬗变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是传统民族史观的基本要素中的文化观念的被重新估价,从而导致中国中心观念在晚清史家民族史观中的退化;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民族史观中族类观和政治观的被重新体认,并把这种体认融归为民族国家思想,这实质是一场文化的反思和抉择,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今后15年的主要目标,但目前我国离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还有不小的差距。从教育入手,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形象宣传片看“国家公关时代”大众传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公关危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上的大国形象塑造,我国的公关能力正在向系统化、成熟化迈进,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国家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审视,也是其他国家对中国认知的一个途径。国家公关的头等武器就是媒体外交。从传播理念的转变、"议程设置"能力的提高以及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可以看出,大众传媒在国家公关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井冈山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互关系,论述井冈山精神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用井冈山精神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山”应属民意、文化范畴,其认定是个约定俗成的自然过程。但由于我国泛政治化传统,致使“国山”建构始终受到政治和权力干预,民国时期和近期均有此烙印。在当今民主化时代,理应将”国山”建构还给民间,并严防复古倾向。人民需要一个平民化、谦和性的泰山。泰山,应在与各大名山紧密协作、公平竞争中,互惠共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作为CCTV品牌栏目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其产生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其评选视角体现了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最缺失因而弥足珍贵的感动这一品质的唤醒,其意义在于一个民族对于其社会脊梁所表达的崇高敬意与重构个体精神家因的可贵探索,在于对沉浸于大众消费文化所渗透的虚幻欲望叙事背景下的个体精神立足点的积极扭转。它标志着一种精神仪式的日益形成,一种社会共识的广泛回归,一种文化传播的可喜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前半生以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救国”理想为己任。然而,出身于一个传统手工业者家庭的马寅初之所以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与他于1897至1904年7年间在上海求学的特殊经历不无关系。在这里,他主要形成了三个重要的观念:其一。认识到强的基础在于富;其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结合在一起,主张发展经济实现救国的目标;其三,确立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可以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争达到救国、富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內容和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起点、共产主义为方向的,是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是爱国和爱民紧密结合的,具有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成果颇多,尤其是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研究的比较多。不足之处是大部分研究成果在时空上往往局限于古代(1840年以前),涉及近代的很少,有之,则往往又以政治史为主。至于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仅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确保了港、澳的繁荣与稳定,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国际争端和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消除爆发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它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