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钝化硅太阳电池减反射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多层膜系在某一波长的反射率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入手,采用等效分界面和权重反射率Rw的概念,给出了多层膜系优化的普适方法。具体计算了钝化太阳电池的单层减反射膜和双层减反射模的优化设计,给出了常用减反射材料的最佳膜厚值,并得出结论:双层膜的减反效果优于单层膜,平面双层减反射膜的权重反射率Rw小于6%,加微槽结构后降至2%以下。 相似文献
2.
钝化发射极硅太阳电池(简称为PESC)^[1],采用浅结密栅结构,以改革蓝光响应,提高转换效率。同时要求硅太阳电池的减反射在短波范围有较好的透射性能。本文对MgF2-Zn双层减反射进行了研究,将其用于PESC中,有效地提高了电池的短波光谱响应。在AM1.5mw/cm^2光照下得到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增益高达1.47,平均反射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3.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光学薄膜原理,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反射率R(λ)与波长λ的关系曲线,并利用曲线对减反射膜进行优化.设计出几种常用材料制备单、双、三层减反射膜时的最佳膜系参数。为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电池封装和电池表面钝化对反射曲线的影响,并验证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研制空间用高效太阳电池出发,比较了双面钝化硅太阳电池相对于砷化镓太阳电池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面钝化高效硅太阳电池的设计思想和研制方法.给出电池样品的测试结果,该电池在AM0,25℃下光电转换效率为18.7%. 相似文献
5.
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优化设计方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方法,它在薄膜设计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简要介绍了多层光学薄膜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并对空间用硅单晶太阳电池的减反射膜系进行了最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太阳电池的减反射膜系,尤其是结构复杂的多层减反射膜系统(包括玻璃盖片等),最优化设计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设计方法.用此方法设计的SiOx/TiO2双层减反射膜的有效反射率约为5%(波长380~1100nm),电池短路电流增益达45%,转换效率增益达47%. 相似文献
6.
从研制空间用高效太阳电池出发,比较了双面钝化硅太阳电池相对于砷化镓太阳电池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面钝化高效硅太阳电池的设计思想和研制方法。给出电池样品的测试结果,该电池在AM0,25℃下光电转换效率为18.7%。 相似文献
7.
8.
黄生荣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3(1):70-73
利用实际测量的光谱响应结果来对GaAs单结太阳电池减反射膜进行设计优化. 先初步设计单结GaAs太阳电池SiN减反射膜厚度,然后太阳电池片样品进行光谱响应测量. 利用实际测量的光谱响应结果推算电池样品在AM1.5条件下的无反射时光谱响应,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对GaAs单结太阳电池减反射膜厚度进行设计优化. 优化结果表明83nm为GaAs单结太阳电池单层减反射膜厚度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9.
10.
多孔硅多晶硅太阳电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晶硅太阳电池是目前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多晶硅不同的晶粒取向的差异,使传统的单晶硅绒面制备技术不能用于多晶硅太阳电池,多孔硅技术是适于多晶硅的廉价表面减反射膜技术,文章研究了多孔硅技术在多晶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用化学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成功制备了效率达10=72%多孔硅多晶硅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4(5):500-502
用光刻法,在面积为1cm~2,电阻率为0.3Ω·cm的P型单晶硅上制作具有56条微型槽的太阳电池,并对其发射区进行钝化。由于这种电池结构处于平面结与垂直结之间,因此它既可作为常规电池,也可用于低倍聚光电池。 相似文献
12.
史济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9)
报道了钝化发射极、背面定域扩散高效率硅太阳电池的研制结果。阐述了电池的工艺制作流程及结构设计特点,并分析其获得高转换效率的机理。由于电池设计及制作中采用了双面钝化,背面进行定域小面积的硼扩散,正面利用“倒金字塔”结构,同时配以谈磷、浓磷分区扩散等手段,使硅太阳电他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都得到较大提高,在AM1.5,25℃的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η=23.8%。 相似文献
13.
14.
史济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报道一种新颖的激光开槽、埋槽电极硅太阳电池的结构、工艺流程及其研制结果。在AM1.5,25℃,100mW/cm2的条件下,以面积为45cm3的36片硅片研制的硅太阳电池的输出参数的平均值为JSC=36.1mA/cm2,V∞=633mV,F.F.=0.798,η=18.23%,最后分析了种高性能硅太阳电池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参照国内外大量实验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pin结构非晶硅太阳电池的计算模型.通过一系列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电池3个外部特性和能量转换效率对背接触界面和n型层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背接触势垒高度和n型层掺杂浓度是对电池外部特性参数有显著影响的敏感参教;背面反射率只对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的改善有贡献且最大增幅均小于10%;背接触界面载流子表面复合速率和n型层的厚度、迁移率隙、载流子迁移率等参数对电池各外部特性的影响均很小.根据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背接触界面和n型层参数的一组优化值,并指出背接触势垒高度和n型层掺杂浓度应作为理论和工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局域背接触太阳电池的电性能,研究了铝粉物性(氧含量、粒径)对局域背接触太阳电池背场铝浆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烧结工艺对局域背接触太阳电池填充率、铝背场厚度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含量铝粉和小粒径铝粉活性较高,铝粉和玻璃粉的反应温度较低,铝硅原子间扩散程度较大,可获得较厚的铝背场和较低的填充率;适中的烧结温度能够平衡填充率和铝背场厚度,峰值烧结温度为778.6℃时,填充率达到62.35%,铝背场厚4μm左右,转化效率最高,达到21.16%.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研究了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SiNx:H作为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表面钝化及减反射膜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不同的工艺路线制备了不同类型的电池。实验发现:同SiNx:H比较,SiNx:H/SiO2双层光学减反射结构对晶体硅太阳电池能起到更加有效的表面钝化作用,提高了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基于界面物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带模型,解释了用不同实验方法制作的晶体硅太阳池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