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准走上革命道路时正值他处于"职业上升"期,"九一八"事变所引发民族危机的刺激固然是因,但顾准对家庭的"背离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他工作生活中的环境都是重要原因。通过对顾准走上革命道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丰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顾准经历的勾连与分析,从知识分子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角度探讨顾准历史研究的起点与归宿。指出顾准历史研究的起点是现实,顾准历史研究的归宿还是现实,这一现实的具体内容就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认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应该继承和发扬顾准的这种独立探索勤奋思考不畏艰险的精神品格,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应有的批判作用,真正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成为社会的良心。  相似文献   

3.
在当时的社会,鲁迅常以"异端"的姿态充当着"怪鸱"的角色.他的创作思维是特异的、逆向的,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独到而深刻的认识和批判.但鲁迅并不是对传统全盘否定,而是为未来而否定、为理想而批判,是否定中的肯定、批判中的扬弃.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他们对诗歌“真、善、美”和艺术形式本质的阐述并结合他们的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对这两位文学大师诗歌美学的异同作了充分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在搜集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逾百种鲁迅小说版本基础上,以时间为脉络,对其封面设计的美学共性、时代个性和风格流变进行研究,以此窥见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鲁迅小说的封面设计以及其他小说封面设计的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明显的差异。本文考察了他们对诗歌真、善、美和艺术形式本质的阐述并结合他们的创作进行细致分析,对这两位文学大师诗歌美学的异同作了充分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呐喊》和《彷徨》基本主题是封建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吃人,主要表现是封建思想环境吃人,绝大多数属悲剧作品。人的生命无端丧失是最大的悲剧,其作品多写社会底层和小人物之死。悲剧主人公苦诉无门、求告无路,沉重压抑的氛围让人想说难言,欲哭无泪。对中国历史的怀疑精神,撼人心魄的灭亡意识,以及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清醒“毁灭感”构成了鲁迅人格的特定内涵,他认为,我们这个将死民族每一个分子的觉醒,竟是举步维艰,这种毁灭意识能很快在革故鼎新,致力于民族振兴的志士仁人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悲剧小说是鲁迅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 ,不是指社会生活中那些痛苦和不幸事件及其对这类事件的主观体验 ,也不是指戏剧艺术中的一种形式 ,它指的是一种美的特殊的现象形态。凡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所体现人物与事件的崇高性质 ,具有肃穆、壮烈和悲愤的情调 ,又大都以正面人物的不幸为结局的那些审美对象 ,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悲剧。悲剧是美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在作品中 ,鲁迅把人生最崇高和壮美的因素集中起来 ,反映在不幸的人生形式之中。他认为 :“悲剧将人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这是对悲剧内涵的精确概括 ,…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小说中 ,叙述者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加入到了事件的发展进程之中 ,他对所面临的正在发生的事件所独有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是立足于自己个人的视角 ,并且这些体验、感受和见解都成为了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和对象 ,并进入了艺术审美的领域。鲁迅使小说叙述者从外在的、非审美的自觉转向了内在的、审美的自觉 ,大大深化了审美表现力 ,从而超越出了传统审美的认识框架 ,从真正意义上从小说独立的审美品质出发去认识小说。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向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作彻底批判的同时,终其一生关注着妇女问题。鲁迅极力反对古代圣人的节烈观,并在众多作品中,痛斥节烈观的泯灭人性,呼吁让每个女性都生活在自然的天空中。  相似文献   

11.
鲁迅提倡“拿来”的“异化”翻译法,辜鸿铭推崇“送出”的“归化”翻译法。通过对他们两位的翻译思想和文化禀性的阐述,可以发现两位大家翻译思想虽相异,却有着相似的文化禀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豁达的学术胸怀。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大学中文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鲁迅概论(鲁迅研究)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当下大学生对鲁迅的接受状况并不乐观。如何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真正的走进鲁迅,如何切实改善当下大学课堂鲁迅教学的现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材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成为我们改善鲁迅教学现状,实现真正走进鲁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学说作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对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也曾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并且对它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过程,从接纳吸收到分析批判,再到借鉴其中的合理成分,作为战斗的武器,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这一转变过程我们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少功是对鲁迅十分尊崇的作家之一。在乡土题材的小说创作中韩少功的“寻根”小说《爸爸爸》继续并扩展了鲁迅《阿Q正传》中对国民劣根性中存在的原始文化心态与思维模式的思考,并且在“启蒙母题”小说《马桥词典》中存在着鲁迅启蒙语言的双声话语特征;另外,韩少功的散文随笔对鲁迅杂文的思想和方法也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17.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18.
虽然弗洛依德对鲁迅的影响集中于其前期创作,鲁迅对弗洛依德理论的借鉴也只是局部的,但这种影响和借鉴作为鲁迅"拿来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创作及其成就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河南》杂志是晚清时期留学于日本的河南籍学生创办的一种综合性期刊,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其上相继发表了六篇作品。鲁迅当时发表文章为何选择了《河南》杂志,鲁迅与《河南》杂志有何渊源,已成为研究者所期待廓清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