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与新经济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生产力的润滑剂 《圣经》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初人类齐心协力,差点建成了通天之塔。上帝害怕这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于是通天之塔只建到一半,就因为沟通的困难而放弃了,因此,今天的上帝仍然是上帝的奴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理解与沟通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何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气体的色彩     
光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人类靠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类离不开光,难怪在Ⅸ圣经》故事中,上帝第一天就先造出了光。世界因为有了光才会缤纷艳丽,光明意味着美好。  相似文献   

3.
"上帝"一词是指基督教中所讲的宇宙的最高主宰,他创造天地万物,维持整个宇宙的正常运转,对人类世界拥有绝对的主权。"上帝"一词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老百姓常说的"老天爷""皇天"。许多人错误地以为,"上帝"一词是外来词,是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为了翻译圣经或传教才产生的。事实上,"上帝"一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并在诸子典籍中多次出现,早已为古代的知识阶层熟知,它是古语词,而非外来词。后来在和合本《圣经》中借用了"上帝"一词来翻译创造之主,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上帝"一词也广为普通老百姓知道。本文旨在研究上帝一词在汉语中的历史存在,探究其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翟媛媛 《创新科技》2007,(12):24-26
无论是上古时代的女娲,还是西方传说中的上帝,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能力:用尘土创造了人类。人类不仅和神有相同的样貌,最重要的是能够使用工具和进行思维活动。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将机器赋予生命。人们形象地称他们拥有"上帝之手"。  相似文献   

5.
在正统的基督教教义中,耶稣是兼有神人二性的上帝之子,是上帝为救赎人类而降生于世的救世主。上帝所以将耶稣降生人间,源于人类的罪恶。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生,他为人类寻找灵魂自由的国度开辟了一条道路,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一神圣的使命。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产生于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过程中,“上帝”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意象,而在《诗经》的接受史上,这一文化意象千百年来却一直受到曲解。在《诗经》和《圣经》的参照阅读中,我们发现《诗经》中的上帝确曾有过与《旧约》中耶和华相似的位格,上帝与人之间那种既亲密又紧张的父子般的关系,也为中西方经典所共同关注。上帝的身上,寄托了先民的道德精神、社会关怀及其希冀和理想。但在《诗经》中,上帝没有被理解为人类精神的航标,灵魂最终的归宿,而是被理解为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神灵,上帝对人来讲始终是外在的,人对上帝有敬畏之心,有怨愤之情,而从来没有想到要回归上帝。人,最终疏离了上帝。  相似文献   

8.
据说,上帝完成创世任务在返回天国时,问动物们还有什么要求,动物们的回答是请求上帝带走那个叫人的东西,以免后患无穷.虽是故事,但故事中蕴含着深意.看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满目疮痍的大地、难现蔚蓝的天空、不再清澈的河水、日渐稀少的种群……不得不承认人类的确给动物带来悲惨的命运,而且给大自然带来灾难,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最喜欢的是《增强软实力,挺起硬腰杆》这篇文章。“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首先给了人类一个有思维、能思考的大脑和一个血肉之躯。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还得有一个有一定硬度起支撑作用的骨骼。只有前者,没有后者:那只是一堆无用的血肉,没有前者,只有后者:那只是一付硬梆梆的骨头架子。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一、翻译记忆简介(一)翻译记忆的概念圣经记载上帝不喜欢人类统一语言,因为这样会使得人类变得无比强  相似文献   

11.
总统秘闻     
周密 《科技潮》2000,(6):59-61
啊!上帝,请救救我!但是,我知道上帝不会管我,因为我的存在本身就是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的。本来我深信我和所有人一样,是一个具有尊严的生命。直到满20岁的那一天,我才被告知自己是一个既无父亲也无母亲的怪物。原来,我不是上帝的儿子,只不过是一件复制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浪潮下人工智能的轨迹"世界上真的有上帝吗?"科学家用颤抖的声音问道。"现在有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电脑回答。语毕,一道电光闪过它的电源插头。从此,人类再也关不掉它了。——这是在美国一档脱口秀节目上,斯蒂芬·霍金给大家讲的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一手创造的机器人,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威胁",甚至  相似文献   

13.
"人与上帝的关系"是贯穿奥尼尔悲剧创作的主题。这里的"上帝"一词,是指影响或控制人们生活的终极力量,是生活背后那股强劲而又无形的神秘之力。在奥尼尔看来,人的本能情欲、机器、物质、金钱以及盛行于美国的清教主义,作为与人对立的强大异己力量,已成为统治现代人的新的上帝。奥尼尔对这一悲剧主题的深刻剖析,表现了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对现代人类困境的深切忧虑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汉字文化与“犹太”译名熊金丰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关于语言符号同文化的关系,一位美国人类学家曾经写道:“全部人类行为起源于符号的使用。正是语言符号才使我们的类人猿祖先转变为人,并成为人类。仅仅由于符号的使用,人类的全部文化才得以产生和...  相似文献   

15.
解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分析诗人从信奉上帝转为唾弃上帝的历史原因。结合《扫烟囱的孩子》一诗在反抗"社会不公义"的社会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指出诗人布莱克与支持他的"诗人们"才是能够承担起拯救孩子使命的真正上帝。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动漫》2013,(1):57-59
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上帝制造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灾,只有善良的诺亚得到上帝指点,制造了一条巨大方舟,带着家人和一些无辜的动物在大灾难中幸存下来。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似很深奥,其实也简单。人是自然的一个产物,而且是个年轻的物种。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天的二十四小时,那么人类是在这二十四小时的最后几秒钟才诞生的。当然,人类的诞生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人有智慧,能创造工具,能积累文化与科学。但他不是宗教中的“上帝”、“佛祖”和“神仙”。正如人很难完全认识自然一样,人也很难完全认识社会与自己,所以人会做错事,会走弯路,需要不断吸取教训,在经验教训中成长。试问离了自然,我们能做什么,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有人可能说依靠科学,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  相似文献   

18.
光的故事     
亲爱的少儿朋友们,你们知道光吗?当旭日东升、世界一片光明时,这是阳光;在黑暗中,人们点亮蜡烛,就会产生烛光;燃烧火把时,就会有火光;打开霓虹灯后,就会有五彩的灯光……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又发现和运用了激光。光对人类和地球上的万物来讲太重要了!人们对光的认识,通过漫长的劳动实践和科学实4验,也在一步步加深。远古时代,人类认为光是神或上帝创造的。到了近代,人们对光有了科学的了解。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工作室里用三棱镜把白光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后,人类才第一次窥探到光的奥秘,并把烛光、火光、阳光等…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月,或许上帝也想尝试人类产品缺陷修复技术,他召唤了闵斯基,这位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及哲学家因脑溢血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8岁。"如果真有上帝造人,为何要使人类心智强大而躯体脆弱。人工智能,似乎正是弥补人类的不足,让人类思想不再受限于肉体生老病死。正如最早联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的马文·闵斯基的一句名言: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闵斯基不断将人类的想象力向前推进,在拓宽人类疆域的版图上插下了一个个小红旗:世界首批机械人手  相似文献   

20.
宦静 《杭州科技》2013,(1):62-64
"国外科技十大新闻"记录了2012最值得铭记、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天文、生物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不仅指引着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方向,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些激动人心的发现让我们敬畏:上帝粒子的发现,是近几十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大的发现;"好奇号"登陆火星,再次激发了人类对空间探索的热情和愿望;来自超级计算机的虚拟大脑将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