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海斌 《安徽科技》2012,(10):19-22
正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我国涌现出华大基因、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它们的发展路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的特点,却在促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显现出巨大潜力和活力。新形势下,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对于做好研发机构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省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建设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光启、华大基因、华科大东莞工研院等成为这些机构的典型代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加大力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切实建设好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省乃至全国创新体系的新生事物,新型研发机构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一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粤府1号文的出台,全力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鼓劲助威,政策涉及承担政府项  相似文献   

3.
李栋亮 《广东科技》2014,(23):77-80
近年来,我省涌现了诸如深圳光启理工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与企业和市场密切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以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全新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科技资源,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左朝胜 《广东科技》2014,(23):16-20
近年来,在广东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批建设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光启、华大基因、华科大东莞工研院等成为这些机构的典型代表。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视察新型研发机构并给予肯定,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出要运用市场化机制新建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2,21(16):19-20
新型研发机构迅猛的发展势头、独特的运行机制和突出的创新成就,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曾多次莅临调研指导,并充分肯定了其发展模式和取得成效。新型研发机构凸显"三高"特征近年来,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为典型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具有鲜明的"三高"特征:一是高起点的组建模式。这些机构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设和发展,主要依托创新科研团队、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或广东龙头企业来组建,起点高,实力强。  相似文献   

6.
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与传统科研单位相比,它具有组织目标市场化、组织治理企业化以及组织运行协同化等明显特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理念价值的多元主体间合作和竞争激发了体制机制运行的活力,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依然面临着难以实现"身份"认定与分类管理、旧有体制束缚与创新活力不足、扶持力度的不足与支持方式的错位、发展不均衡与资源过度集中化等问题。借鉴国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律和经验,我国应从强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独立运行的地位、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激励政策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向新型研发机构流动以及重点支持与均衡发展等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从全球来看,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新经济时代引领新研发、促进硬科技创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新型研发机构是否能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协调发展,对广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书面调查等方式对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现状及所需政策诉求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衍军  周祥  韩士专 《江西科学》2020,38(3):429-432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组织新范式的“中国范本”,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以江西省首批认定的20家新型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创新发展中所面临的障碍与制约因素,提出推进江西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以推动江西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201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安徽省科技厅承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实践论坛于2017年5月17日下午在合肥举办。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宛晓春,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办副主任夏辑出席会议。本次论坛围绕"创新发展新理念‘一带一路’新机遇"主题,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功能定位、目标导向、运行机制、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多维度研讨,旨在通过共同探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新方向、新定位、新构架、新机制,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强化中西部地区与长三角的高端对接与融合,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新的、更大的作为。本刊现整理摘编部分专家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启强 《广东科技》2014,(23):21-22
近年来,在广东这片创新的热土上,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了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主体方式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企业化运作的新型法人组织——新型研发机构。这批新型的研发活动机构正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中的一些典型代表如深圳光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更是通过研发创新和服务产业,在各自专业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1.
刘艳 《科技与经济》2019,32(1):11-15
高校在我国创新发展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帮助高校跨越科研成果到商业化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也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所具有的"三大特点"、组织属性和创新行为属性为基础,可以从环境、主体和行为等3个层面来构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体系,并结合我国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发展,探索我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3种典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是安徽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围绕创新发展谋划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安徽省首批20家新型研发机构,分析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特征、发展现状及创新绩效,剖析当前安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发﹝2015﹞46号)明确要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发展,安徽省涌现出一批新型研发实体,它们在发展路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的特点,且在促进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研发组织的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科研成果推广、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合作模式等方式,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成长壮大,以更好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从我国各地政策入手,梳理了各地新型研发机构的界定与定位;其次,从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两种轨迹以及发展阶段两方面,揭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当前的发展特征;再次,从机构属性模糊不清、顶层政策与协调机构缺位、人才面临外流压力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亟待关注的普遍问题;最后,在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从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的演化历程与发展现状,剖析当前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申报进口仪器关税减免、加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补助力度、上下联动破除政策“不协调”障碍、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政策、积极向国家争取更大政策支持等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提升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但成果转化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旨在对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梳理了依托科研院所、高校、政府的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其组建模式以及运行机制的具体类别,构建了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博弈模型,探究在该新型研发机构下各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此外,分析了三方博弈模型演化的稳定性策略并深挖影响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稳定性的因素,分析了协同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使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三方主体策略选择积极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协调的有效性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占重要地位,政府的政策倾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达成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地方政府向高校提供成果转化经费的分配系数对高校的策略选择积极性影响较大,向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的股权分配系数对企业的策...  相似文献   

18.
陈飞 《杭州科技》2024,(1):33-37
新型研发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是各地创新发展的客观需求,是科技与产业加速演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各个地方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以连通创新价值链为目标,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独立主体,其后续的自我成长、壮大直至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路在何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做法,从内部运营机制与外部协同发展两大方面展开系统剖析,以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为例,探索适合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2021年间CNKI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中“新型研发机构”的主题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选用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词、突发文献等指标,系统研究了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趋势。研究发现:核心热点包括研发机构、对策建议、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及绩效评价等;演化脉络按照时间段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扩大;而发展模式、对策建议、创新绩效等则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20.
新型研发机构是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新型载体。广西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以构建,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分析2021年度广西46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基础条件、人才资源、科研能力、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推动广西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