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把技术创新设定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而从社会学理论中所谓社会行动的“行动参照构照”的含义来看,技术创新行动本身是包含其环境因素的行动攀架整体工行动系统,也就是说,技术创新行动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它总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的并限定了其特殊的环境变量及其特征。正是从这样一种理论前提出发,本阐述了技术创新行动的三个最主要的环境变量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技术创新的社会整合,是从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AGIL分析框架下的所生发出来的一个技术创新社会学研究中的新的概念。在结合功能主义的AGIL分析战略看来,任何社会行动系统都必须在满足适应,目标获取,整合和模式维持这四种基本的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技术的二元多重特质及其理性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当代主流技术,其二元多重特质导致了个人和社会的理性化,并在相应的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基础上对现代生活施加着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从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梳理和分析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几种基本理性价值,且探讨了信息网络技术所依赖的理性基础,以及它对传统哲学或无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社会中的一种内在的社会冲动力量——网络社会张力的根源。在笔者看来,网络社会张力既来源于虚拟与实在之间的差异与混沌,也来源于网络社会建构过程中所内含的信息资源分配方面的结构性安排的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网络行动秩序形成过程中的差异、矛盾与冲突。网络社会张力作为一种网络社会之结构性秩序失衡状况的出现,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社会调适或者说在网络社会中建立起一种所谓“虚拟安全阀”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社会学寻求从理论上说明社会因素对科学内容的影响或作用,这种说明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并导致了其理论的相对主义。布尔迪厄和拉图尔都试图发展一种科学社会学以超越相对主义。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强调科学的自主性,拉图尔的联合社会学理论则强调联合。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持有相反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假定。布尔迪厄关于在相对自主的科学场中产生的知识是"超历史的"的主张仍然是一种认识论断言,而拉图尔关于知识是通过联合生成的主张,则未能捕捉到帮助我们建立可信任的资源、区别和边界。当然,这两种理论对科学应该如何被组织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回答科学如何嵌入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化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的、病态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一种在网络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地感受和认识到的网络病态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在网络变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与面相,呈现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性社会问题的特征,由此也就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其首要目标就是追求超额的商业利润,因而技术创新主体也是一种“经济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他们从事技术创造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作为一项外部性效应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活动,要使它能够获得持续而又强劲的利益驱动,就必须要有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来确保创新者的私人受益率接近社会受益率,理论与实践都证明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发技术创新主体动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要阐释集体行为的形成,集体意向(collective intention)这一概念不可避免。塞尔认为集体意向是一种以目标-方法为其基本结构的特殊的个人意向。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点:认为背景能力不能是一种生物本能,以及通过个体主义构筑集体意向会导致社会规范性的缺乏。本文认为塞尔的理论构架自身已经包含了对上述质疑的抵抗。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专利制度促进研究工发与阻碍整个社会技术扩散这一矛盾出发,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探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并在对美日两国专利制度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在技术发展水平阶段专利制度设计原则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2):103-108
论证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日常社会活动。主流论证理论主要关注论证的形式合理性或语用功能下的合理性。相形之下,论证的心智过程和地方性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从认知社会学视角看,论证是一种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语言互动和内隐推理相结合的过程。进而可在推理的论证理论和文化图式方法支撑下,探索一种论证研究的认知社会学路径。此研究路径旨在经验性地描述和分析论证的认知机制,同时拓展论证研究的社会文化维度。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把科学当做一种社会的建制(institution)或系统,除了研究这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行为外,还要考察它同其余社会系统的关系。因此,本文从把握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中的官方价值取向入手,试图探讨它同科学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具有过程和结果的双重内涵的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文章规定了技术创新评估的对象和内容,并提出了技术创新评估的原则与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背景及其涵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技术创新中所体现的科学、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一种单向的线性关系,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互动关系,而是一种系统的建构性关系。本通过对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分析和对创新实践案例的系统化归纳,并着眼于技术创新的时代特点,尝试性地提出了关于技术创新本质的新的理论概括-“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论介绍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形成背景,阐述了技术创新系统建构观的基本涵义,并指出了它与创新研究的“系统范式”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的拓展,STS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是"技术的转向"这一新的学术研究也打开了技术的黑箱.这种技术不是研究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是相反,研究者现在探讨的是社会是如何进入技术的.本文从技术的社会学视角,运用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华南虎事件"中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利益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6.
走近热力学 运用熵原理:对管理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当今管理科学的思考,从新的视角,提出管理系统五种最基本的系统特征,并与热力学系统进行对比,走近热力学,从不可逆性出发,运用熵原理,建立起可解决管理科学基本问题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建设工程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引发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问题单靠过去的建设工程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必须引进社会学的广阔纵深视角。本文运用社会学视角和理论对建设工程进行了分析,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工程社会域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建设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并概述了建设工程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亟需进行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客观性研究存在着两条进路: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予以纯粹的社会学说明;二、历史认识论将客观性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道德史。前者将科学客观性完全归结为社会利益的导向,后者将科学客观性归结为一种道德属性。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将客观性指向事实维度,此二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客观性指向价值维度。因而,在科学客观性问题上,事实与价值发生了分离。面对这一困境,布尔迪厄的科学场域理论从自然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客观性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将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性整合为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即科学理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由科学共同体认识并承认的客观产物。  相似文献   

19.
默顿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描述了作为特殊社会建制的科学共同体行动中的马太效应,布尔迪厄则从科学场域中资本的形成与交换的角度揭示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象征性暴力问题。作为科学家的王选,以其亲身经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采用时态性错置的改造化解马太效应的累积效应;采用对迷信的教条主义的批判破解象征资本;采用承认机制的重建来克服象征性暴力。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为何进化?--一个原动力追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对技术创新系统而言。其进化的原动力是什么?对照生物进化,本文分析了技术创新的市场选择、因子作用、创新个体以及竞争协同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