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汉族冠脉介入患者CYP2C19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选取323名无血缘关系并行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福州地区汉族患者,应用PCR-基因芯片法分析氯吡格雷代谢相关CYP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福州地区汉族冠脉介入患者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和CYP2C19*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5%、39.9%、5.6%、10.2%、2.5%、0.3%。CYP2C19代谢型以中间代谢型的频率最高,为45.5%,最低的为慢代谢型(为13.0%)。CYP2C19*1、*2和*3的频率分别为64.3%、31.4%和4.3%,该结果与中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P2C19基因在男性组和女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福州地区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其他地区相近,存在较多的氯吡格雷代谢功能缺失基因,性别不是CYP2C19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目前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存在多种原因,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包括CYP3A4,P2Y12 受体,GPⅡb/Ⅲa 受体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YP2C9基因多态性对苯妥因代谢活性的影响.采用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5名健康受试者CYP2C9基因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考察了野生型CYP2C9*1/*1携带者和杂合突变型CYP2C9*1/*3携带者对苯妥英代谢的影响.结果检测到5名健康志愿者携带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1075位碱基A-C),为CYP2C9*1/*3杂合突变型,未检测到CYP2C9*4(1076位碱基T-C)和CYP2C9*5(1080位碱基C-G)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受检人群中,未检测纯合突变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实验结果表明,CYP2C9基因型与p-HPPH/苯妥因代谢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野生基因型携带者的平均代谢率为携带CYP2C9*1/*/*3杂合型等位基因志愿者的2倍以上,且两种基因型携带者间的代谢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对本次健康受试者的CYP2C9基因型与苯妥因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YP2C9*3突变型等位基因引起酶活性降低,对苯妥因的代谢减慢,与CYP2C9野生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中国人群中CYP2C9*3(1075A-C)的发生频率较高,约为85~10%.因此,当CYP2C9在药物代谢中起主要作用时应检测其CYP2C9*3突变型.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CYP2C9基因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多态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与模板具有1个碱基错配的引物通过PCR在扩增产物中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即扩增引进限制性酶切位点(amp 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s,ACRS),其中通过上游引物在扩增Arg144Cys位点的片断中引入AvaⅡ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2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2个和1个AvaⅡ切点;通过下游引物在扩增Ile359Leu位点的片断中引入MvaⅠ切点,使得野生型基因CYP2C9*1和突变型基因CYP2C9*3的PCR产物中分别含有1个和2个MvaⅠ切点.将来自Arg144Cys位点和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各取一份测序,表明错配碱基成功引入PCR产物中.将包含Arg144Cys位点的PCR产物用AvaⅡ消化,将包含Ile359Leu位点的PCR产物用MvaⅠ消化,然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进行基因分型.由于野生型基因和突变型基因的PCR产物中都至少含有1个酶切位点,能完全避免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失活或酶切不完全而导致的基因分型错误.  相似文献   

5.
对108例高脂血症患和128例正常血脂的载脂蛋白B基因XbaⅠ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X^+(第26外显子存在多态切点)基因频率为0.04,远低于西方高加索人种,X^-(无多态切点)基因频率为0.96。无论正常血脂组或高血脂组,不同基因型(X^+X^-)的血浆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差别均不显,高血脂组与正常血脂组相比,X^+X^-与X^-X^-的发生频率差别也无显性。冠心病患69例与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的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中相关指标以及心绞痛临床症状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24h的各种检查水平指标(肌钙蛋白值水平指标、PRU水平指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组经PCI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TRR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改用替格瑞洛抗血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8.
CYP2D亚家族基因普遍存在于灵长类动物中,在药物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域和种族的人的CYP2D酶对同一药物的代谢效果存在差异,非人灵长类动物的CYP2D酶代谢某些药物的效果比人类的更有效.此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灵长类动物CYP2D亚家族基因之间会经历频繁的基因复制或基因丢失,导致CYP2D亚家族基因数目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者,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后影响.方法:CYP2C19基因检测盒检测CYP2C19基因缺陷携带者共809例(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2、CYP2C19~*2/~*3、CYP2C19~*3/~*3),符合入选条件和排除条件共有152例,根据术后服用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既往病史、生化指标(Hb A1C、LVEF、TC、LDL-c、TG)、服药情况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替格瑞洛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P0.05),但在术后1、3、6及12月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全因性死亡及脑卒中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在PCI术后1、3、6及12月并没有增加出血的风险(P0.05).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能够降低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患者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CYP2C19~*2、~*3任一缺陷基因,替格瑞洛都比氯吡格雷明显降低ACS PCI术后12月再发心绞痛和总MAC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冠脉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长期(≥3个月)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发生再出血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确诊存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长期服药史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认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62例患者(阳性组),余34例患者为阴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阳性组进一步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14C呼气试验判定根除幽门螺杆菌情况。经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均获幽门螺杆菌根除。观察组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5%(2/31),与对照组[29.0%(9/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1,P=0.028),而阴性组为14.7%(5/34),与观察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长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其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第8外显子3’-非翻译区45bp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有氧运动干预效果的关系.对116名青少年MS患者进行每周3次、每次6 0min,共16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后测定MS各组分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血清脂肪因子含量,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DD(65.5%)、ID(34.5%)、II(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D(82.8%)、I(17.2%),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实验前,所有指标在DD组和ID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组内与实验前比较,DD组体重、BMI、腰围(WC)、体脂百分比(PBF)、FIns、HOMA-IR、血清瘦素、IL-6和TNF-α下降(P0.01),血清脂联素升高(P0.01),ID组体重、BMI和WC下降(P0.05或P0.01);组间比较,DD组PBF、FIns、HOMA-IR、血清瘦素、IL-6和TNF-α低于ID组(P0.01),血清脂联素高于ID组(P0.01).UCP2基因I/D多态性与青少年MS患者有氧运动效果存在关联,其中DD基因型携带者运动干预后身体成分、脂肪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程度优于ID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清叶酸水平及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的相关性,将78例URSA患者设为观察组,59例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水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叶酸代谢相关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及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URSA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红细胞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TT型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RSA发病与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型频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血清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型基因频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红细胞叶酸、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位点CT、TT型基因频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因此,血清叶酸水平及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URSA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突变是URSA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URSA发病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IL-6-174G/C及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应用PCR-RFLP方法对新疆哈萨克族MS病例组200例及对照组201例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174G/C位点及CRP基因+1059G/C位点进行检测。IL-6-174G/C位点MS组与对照组均以GG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94%和98.5%,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和1.5%,CC型在MS组有1例,占0.5%,在对照组未发现。G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分别为97.0%和3.0%,两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CRP+1059G/C位点MS组与对照组以GG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93.0%和99.0%,GC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分别为7.0%和1.0%,CC纯合子基因型在两组中均未检出。G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分别为96.5%和3.5%,两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5)。IL-6-174G/C和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与哈萨克族代谢综合征及组分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应用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梗死相关血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共收集了290个进行PCI术的STEMI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替格瑞洛组97例,氯毗格雷组193例.对两组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危险因素;首次入院实验室检查;冠脉病变数量;冠脉血流分级及7 d内出血事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数目及位置,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组或替格瑞洛组,主要出血事件及次要出血事件在7 d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血流分级替格瑞洛组有高于氯吡格雷组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初步得出替格瑞洛比氯吡格雷能提升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究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将75例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0例)和糖尿病肾病组(35例)。对照组(45例)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人员。统一检测尿素(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AER)、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BUN、Scr、UAER、 Hcy、Cys C水平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两组中Hcy、Cys C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果(P<0.05)。血清Hcy、Cys C值可随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逐渐升高,联合检测时阳性率更高,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情评估及诊疗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质量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C肽、脂类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2例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20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CA19-9、CEA及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C0)、餐后2hC肽(C2)、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CA19-9、CEA、FBG、HbA1c、TG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2)糖尿病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19-9、CEA与HbA1c、FBG呈正相关(P<0.05);CEA与2hPG呈正相关,与C0、C2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和C0是影响血清CA19-9水平的因素, HbA1c是影响血清CE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TMZ)与传统药物相结合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及耐受性,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曲美他嗪治疗组(TMZ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倍他乐克、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或钙离子拮抗剂治疗;TMZ组加服TMZ20mg,每日3次,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消心痛片消耗量明显降低,与试验前相比,两组患者运动耐量均显著提高,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1mm的时间均显著延长,与对照组相比,TMZ组更显著(P<0.05)。而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示SOD含量上升,MDA含量下降,但相对对照组,TMZ组SOD含量上升幅度明显(P<0.05)。在试验的8周内,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只有1例有上腹部不适主诉。讨论曲美他嗪能抑制脂肪酸氧化并刺激葡萄糖氧化,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亦可能与其抑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的氧自由基生成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进程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shak评分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探讨PPARγ2,SCD1及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2,SCD1及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率分别为40.00%、46.70%、75.50%.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r=0.482,p≤0.001),但是PPARγ2和SCD1(r=0.221,p=0.164),以及PPARγ2与VEGF(r=0.219,p=0.169)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血管生成相关,但不通过PPARγ2调控SCD1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SCD1是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