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相邻组合路段设计安全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驾驶模拟技术,基于湖南省永吉高速公路道路设计参数及周边地形环境参数,搭建了山区高速公路驾驶场景.以直线与平曲线及平曲线与平曲线两类相邻组合路段为研究对象,从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指标选取、模型建立方面介绍了以驾驶模拟数据为基础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直线与平曲线相邻路段,直线长度、运行车速均与断面车速差呈正相关;平曲线与平曲线相邻路段,前一平曲线路段长度、前后平曲线半径之比均与断面车速差呈正相关.根据断面车速差分布特征,可将相邻组合路段线形安全性划分为"GOOD","FAIR"和"POOR". 相似文献
2.
3.
公路线形是车辆的直接载体,一旦确定,无论优劣,都很难改变,山区高速公路尤其如此。影响线形指标的因素错综复杂,不同地段的影响因素也经常变化,往往不是所有因素都能同时达到要求,或者说很难让整个项目或较长路段均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条件。目前,一些设计较注重对照执行标准规范的条文,对项目的分段差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够,在线形指标的掌握上缺乏灵活性,导致线形设计合法而不合理,造成公路大填、大挖,不仅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严重影响沿线景观和生态环境,甚至有的形成事故黑点。本文从线形设计方法、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和线形与环境的协调五个方面,就如何改进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测中国高速公路车辆运行车速并分析其道路事故特征,提出了使用运行车速以及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预测道路安全性的概念,并运用反向传输网络(BP网络)较强的非线性适应能力,采用多层BP网络,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运行车速与道路安全性关系模型.使用训练后模型测试部分实测路段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高速公路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车速变化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车速变化时纵向惯性力影响与白噪声频率时变的路面随机输入1/2车悬架动力学模型.其中,白噪声频率时变的路面输入模型是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的Lookup Table模块,针对实时的车辆行驶距离对空间路面随机激励模型查表来获得.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车速变化对轮胎动变形、簧载质量加速度及车身俯仰角加速度指标基本没有影响,但使悬架动挠度指标明显变差,且车速变化越剧烈及悬架刚度越小,上述现象越明显.采用减小车辆质心至0.8倍与增大悬架刚度至1.1倍的改进时,牺牲簧载质量加速度指标6.96%和车身俯仰角加速度指标0.89%,可使前后悬架动挠度指标分别得到20%与17.6%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方绪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4):444-447
以下白石大桥为背景,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桥面按水准测量法对大桥变形观测点进行线形监测,箱梁内部按三角高程测量法对大桥主要变形观测点进行挠度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温度引起的线形变化远大于连续刚构箱梁的自身徐变;相对于季节交替,夏季主跨线形上挠,冬季主跨线形下挠。 相似文献
7.
车速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显著,分析车速对交通事故数量、事故严重程度以及驾驶员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表明,车速越高及其离散性越大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事故率以及事故后果严重性越大,相邻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差异越大也会增加道路交通的危险性,基于此,提出了合理控制车速、减少车速离散性以及注重相邻路段车速协调性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行车舒适性与平面道路线形密切相关,在分析车辆在不同道路线形下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加速度和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评价的方法,阐述横向加速度、轴向加速度与舒适性的关系及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加速度的变化对舒适性的影响,建立加速度变化率模型和加速度干扰模型。用加速度干扰表示速度摆动大小和变化频繁度,给出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路段上加速度干扰的离散化模型。通过对不同道路线形的实例仿真,定量分析加速度变化率对舒适性的影响,以加速度干扰大小分析不同线形路段条件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并针对不同道路线形给出提高舒适性的改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为检验道路平面线形舒适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剖析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与道路景观设计、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指出道路平面、纵断面及平纵线形组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从驾驶员的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道路线形设计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并从多方面来阐述公路线形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了不合理的道路线形设计造成交通事故的过程并对道路线形设计中易忽视的细节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高原公路线形对驾驶员肌电特性影响,寻求提高行车安全途径以及今后道路线形设计参考依据。通过在新疆帕米尔高原G314路段进行驾驶员行车试验,利用生物反馈仪提取受测驾驶员肌电信号,利用频域分析方法选取平均功率频率(MPF)作为测评指标,定量分析其在海拔与道路线形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颈部MPF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平曲线半径逐渐减小的路段上,驾驶员颈部MPF会减小,而纵坡度变化对MPF的影响并不显著;线形组合值增大会导致驾驶员颈部MPF减小;海拔与线形组合值共同影响下,驾驶员颈部MPF变化明显,海拔越高、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员颈部MPF越小。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弯道几何参数对切弯时车辆轨迹和速度的影响,构建了切弯效用的量测指标———曲中速度增量和曲中轨迹半径增量,然后用"公路-驾驶人-车辆"仿真系统模拟了跟弯和切弯2种模式下的弯道行驶过程,得到了弯道转角、半径、路幅宽度、弯道长度与切弯效用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①切弯效用在转角ΔA=20°时最大,然后随着ΔA增加而迅速衰减.②对于低于10°的小转角弯道,即使是跟弯行驶,轨迹半径仍大于弯道半径,只有ΔA>20°时,轨迹半径才会与弯道半径一致.③存在一个临界转角ΔA0C,当ΔA<ΔA0C时,路宽的增加才会提高切弯效用.④转角一定的情况下,切弯效用随弯道半径的增加而衰减,并且转角越大,衰减越迅速.⑤对于30m半径的急弯,不管路宽和转角取何值,切弯都可以提高通过速度.⑥切弯效用随弯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弯道长度超过临界值时,切弯效用为零.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平曲线标志标线组合设计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数据,结合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平曲线的运行速度特征、转向特征与行驶轨迹特征,选择速度、方向盘转角系数与横向位置数据构建了高速公路平曲线标志标线组合设计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与有效性评价指标.其中,合理性评价指标包括转向位置的合理性评价与驾驶负荷的合理性评价,采用小波分解的方法对方向盘转角系数进行多层分解,获取驾驶员转向起终点位置与高频能量,通过驾驶员转向起终点与直缓点/缓直点的距离进行转向位置的合理性评价,通过高频能量比进行驾驶员操作负荷的合理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包括运行速度控制的有效性与车辆横向位置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平均速度、运行速度与车速离散度进行速度控制效果的评价;通过平均换道次数、平均压线行驶距离进行车辆横向位置控制的有效性评价.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研究标志标线组合设置的必要性与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用简化方法对集装箱船进行了垂向弯矩和水平弯矩联合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分析。通过对船体在不同弯曲角度时极限强度的系列计算,得到极限弯矩的相关曲线。发现,由于集装箱船剖面的非对称性及屈曲引起的非线性使得结构构件拉压性能不同,相关曲线是非对称的。根据6艘集装箱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对适用于集装箱船的相关公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以弹性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施加预应力时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间相互影响的实用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减小相互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均质黏土和均质砂土两种特殊地基情况下,运用三维有限元程序MSC.MARC,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的水平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竖向荷载对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在砂土中使桩基水平承载力显著提高,在黏土中则使其稍微减小. 相似文献
16.
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梁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速公路跨线四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以E1-centro波为激励,采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梁进行了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水平和竖向两向地震作用,仅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桥梁的地震反应偏小,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用AB方和横纵换图造幻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1-9
本文给出一个构造幻方的统一(但并非包罗一切的)理论和一整套有效的符号体系。据此,可灵活多样而又十分顺当地造出任意指定阶数(大于2)的幻方来,文献(1)造4K阶幻方的方法,文献(2)造偶数阶幻方的方法,文献(3)造幻方的一些方法都是本文的个别特例。 相似文献
18.
直立式防波堤水平波浪力的概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3):37-41
试验研究表明,不规则波对直立防波堤作用力的概率分布类型因波浪作用性质而变化。脉动力符合双参数的韦伯分布,冲击力偏离韦伯分布,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每一种试验情况下韦柏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比例参数,并确定了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直工防波堤在不同波浪情况和水位条件下确定分布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光型温室内温度梯度变化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塑料温室内部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位置的气温、地温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地温的垂直分布、气温及地温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