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城市创新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论证了宏观层次上的国家创新系统、中观层次上的区域创新系统和微观层次上的企业创新系统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在区域创新系统中重点构建城市创新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城市创新系统的含义,并给出了城市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创新系统所在区域内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是完全必要的,是研究区域创新系统风险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区域创新系统环境风险的种类,首先,分别对政策法规、社会政治、金融、经济、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危害性。其次,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在环境风险的刻画与描述上采用自然语言来表达,通过运用模糊集合中隶属度和隶属度函数的理论,对环境风险中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抽象,构建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和动态过程的数学评价模式,从而使创新主体和政策制定者能及时评价系统的环境风险,采取适当的规避措施,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4.
在对区域创新系统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理论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研究,建立有效衡量区域创新系统损耗的分析方法。并从绿色文化、绿色战略、绿色政策等角度,提出构建绿色区域创新系统的策略,为绿色区域创新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创新合作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对区域创新系统合作内涵的分析,归纳了创新合作的模式,并将这种合作划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最后,文章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合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近年来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创新领域的一个热点概念.恢复力作为智能城市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智能城市和恢复力为切入点,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极具该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发对个省(市)进行分析,总结总体及局域的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8年统计数据,综合运用DEA-BBC模型、DEA-Malmquist指数和聚类分析,对广东省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间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存在差异;大部分城市全要素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只有汕头市因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 相似文献
8.
9.
旨在以城市重大危险源为主体对象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拓展城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技术,提出安全等级“层级叠加”原理,将单独评价拓展为相关耦合评价。研究了城市区域性重大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及量化方法,以城市地理和城市资源为平台,分析各类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定种类灾害相对于城市的安全等级,并将其以一定的比例相关系数进行叠加,得到城市安全的综合且近似于实际的安全“图谱”,并综合人口密度分布建立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从而对城市危险源进行综合安全规划,并以试点城市为例给出可视化的城市安全等级划分结果。研究工作成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协同创新效率评价为研究对象,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了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两阶段评价模型,并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择我国31个省区市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SE-DEA)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效率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区域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城市区域轨道线网的功能定位,结合评价目的,分析规划者,投资建设者,运营管理者,服务对象的偏好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城市区域轨道规划方案选优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支持下,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采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为评价模型,对区域内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析、评价.首先将基础数据同化为可以代入USLE运算的参量或参量分布栅格图层;然后通过地图代数方法对栅格图层施以符合USLE关系的运算;得到土壤侵蚀量分布图并对其划分等级.对比分析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地环境背景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化区域科技创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链接等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有效性,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冗余性是制约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主要瓶颈。根据研究结论,从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着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大力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创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国家创新体制是一个有机综合的系统,由政治、经济、教育等创新子系统构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创新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而高校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本文尝试借助灰色系统相关理论测定城市与高校创新系统关联度,选取南宁市和广西高校作为样本,旨在数据样本规模较小的基础上讨论其的内在联系,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其作为创新子系统的交互影响及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知识流动能有效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从系统协同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稳定度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知识流动的特点。研究显示各系统中不同机构之间知识流动的相对强度和稳定度具有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GIS技术建立的城市区域噪声信息管理系统,能动态、直观地反映区域噪声的时空分布规律,GIS技术为区域噪声信息管理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研究以MapObjects-windows版本软件为主要的GIS开发工具,通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链接,实现了区域噪声污染分布的地图化表现、动态查询、基本空间分析、适用区划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日渐成为经济学和现代区域科学领域的关注重点,运用因子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河北省各县市创新效率,采用ESDA方法和克里金法探索创新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创新效率有效区少、无效区多;各功能区调整幅度和侧重不同,环京津区、沿海区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好,冀中南区规模效率最佳,而冀西北区需做出全方位调整;创新效率存在集聚效应,热点区位于区域中部,冷点区位于西北部;河北省创新发展整体呈现多中心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区位因素影响明显;环京津地区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从而间接实现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区域创新效率高低与其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3)从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来看,创新效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对创新环境利用不足所导致.最后对创新效率偏低的地区在创新环境投入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