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队地处嵊县、绍兴两县交界的山区,分三个生产队,共有96户,472人,有水田60亩,山地300亩,以生产旱粮和茶叶为主。自从1966年改夏玉米为春玉米小面积试验成功后,春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也随着增加。1965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只有6万多斤,去年光春玉米一季就收了9.5万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斤,比1965年增加2倍多。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3.
缙云县盘溪区的101.8亩山坡地旱粮三熟高产示范方喜获丰收。经地、县农业、科委等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全年平均亩产达1315.2公斤,其中春马铃薯亩产292.83公斤(折干),春玉米亩产436.97公斤,甘薯亩产585.40公斤。5.17亩高产攻关地,春马铃薯亩产357.79公斤,春玉米亩产505.65公斤,甘薯亩产700.56公斤,全年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4.
今年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我所在镇海县召开了由双千斤试验协作单位的代表参加的春粮生产经验座谈会。会上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交流总结了几年来,特别是一九七五年春粮的生产情况和经验。通过会议,大家对搞好春粮生产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并讨论研究了春粮生产的主要薄弱环节和增产措施,加强了夺取春粮丰收的信心和决心。一九七五年的春粮产量,在历史上是一个低产年。据到会十个单位统计,一九七五年春粮实收面积2013亩,总产375003斤,平均亩产186.3斤;而一九七四年春粮面积2147.3亩,总产1059990斤,平均亩产493.6斤。两年比较,实收面积减少134.3亩,即6.3%;总产减少684935斤,即64.6%;亩产减少307.3斤,即62.3%。一九七五年的春粮不仅面积减少,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我所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以路线为纲,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在19.39亩试验田中经过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获得了亩产春粮457斤,早稻969斤,晚稻883.3斤,全年亩产2309斤。其中1.85亩,亩产春粮542斤,早稻983斤,晚稻928斤,全年2453斤。为掌握全年亩产2400斤粮食的增产规律,为科学种田,发展粮食生产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今年十里铺大队的春粮获得了好收成。全大队397.4亩麦子,平均亩产420.8斤。早熟三号372.11亩,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13.2亩,平均亩产611斤,最高的一丘1.45亩,亩产666.5斤。裸大麦干11425.36亩,平均亩产391.8斤。其中1.27亩平均亩产500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2年每亩增产62.8斤。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我们公社现有耕地4010亩。在“稻麦对立论”的影响下,重水稻轻春粮,春粮面积仅占35%,亩产一直徘徊在200斤上下。近几年来,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大抓了春粮生产。1972年春粮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51%以上,亩产由过去的200来斤提高到350斤以上,并出现了一批亩产500斤的高产地。为什么我社春粮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呢7从技术上来分析,除改变耕作制度、选用良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仙居下各农场的广大革命职工,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革命统帅生产,连续夺取了春粮大面积的高产再高产。这个农场的春粮生产在1967年就达到平均亩产481斤,1970年春粮生产面积扩大到164亩,平均亩产519斤。1971年全场广大干部和职工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和“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大挖增产潜力,实行科学种田,使203亩春粮,获得平均亩产602.7斤。下各农场春粮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一跃再跃,他们除了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外,  相似文献   

10.
永福大队1976年粮食又喜获丰收,全大队2428.5亩粮地平均亩产2012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800亩春粮,平均亩产379斤,比上年增产17%;2305亩早稻,平均亩产1012斤,比上年增产6%;2640亩晚稻,平均亩产697斤,比上年增产9.8%。这是贯彻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胜利成果,是坚持大寨的根本经验,排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大搞科学实验,积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1966年全区进行番薯地套种玉米取得成功经验以后,通过抓典型,树样板,示范推广,套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去年全区从平地、山地到山岗地,共套种了10609亩占总面积的85%以上。这年虽受阴雨、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每亩仍收183斤,加上亩产春粮194斤,薯丝干1264斤,全年亩产1641斤,为旱地高产稳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杭州湾入口处,是个平原水网地区。油菜面积常年保持在11万亩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油菜籽856~1651万斤,是全省的重点油菜产区之一。1978年,全县实现了春粮亩产超历史的同时,113641亩油菜,平均亩产208斤,比1977年亩产123斤增产85斤,比历史上最高年份的1974年亩产185斤增产23斤。在油菜栽培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辛江公社新丰大队太平生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走多种高产多收的路子,改变了低产后进面貌,促进了全年粮食高产,1976年69亩春粮,总产达到25446斤,平均亩产365.5斤,单产、总产都比1975年增产54%以上;59亩早稻,总产达到49932斤,平均亩产829.2斤,比1975年增产15.3%;67亩连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15.
许村公社永福大队,1972年粮食生产在1971年亩产1728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跃进。全大队2483亩粮地,平均亩产1950斤,比1971年增产222斤,总产提高12.8%。其中春粮、早稻、晚稻亩产分别比1971年增产18—20%。在19个生产队中,有10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双千斤。在粮食生产获得持续大幅度增产的同时,络麻总产比1971年增产28%,蚕茧总产比1971年增产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欢庆我国粮食大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前未有的粮食大丰收 1958年我国人民在粮食生产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五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钱的光辉照耀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粮食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据最近资料:中稻亩产六万零四百三十七斤多,小麦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玉米亩产二万五千七百一十五斤,谷子亩产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斤,高粱亩产五千三百三十三斤。不但如此,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也不断涌现: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的一千七百三十二万亩早稻,均已达到平均亩产一千斤;江西省早稻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的共有二百四十五万亩,千斤以上三千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万亩。由于广大农民的忘我劳动,我们取得了1958年农业战线上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夏季作物总产量来说,已达到一千零一十亿斤,比去年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超  相似文献   

17.
去年建德县春粮生产战胜了一九七九年冬和一九八○年春遇到的干旱、低温、多雨以及病虫等乡种自然灾害,在连续二年大增产的基础上又夺得了丰收。全县十六万五千多亩春粮,总产五千四百七十四万斤,比一九七九年增产六百六十一万斤,增长13.74%。  相似文献   

18.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指引下,在全国“两杂”会议精神鼓舞下,在省委、省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今年上半年,我省在全省范围内有五十个以上的单位试种了高产旱粮作物——杂交高梁。目前,正在陆续收获。从业已收获的产量看,出现了一季超“纲要”的高产量。例如,淳安县唐家大队试种的1.148亩晋杂五号,亩产达816斤,另一块0.482亩忻杂七号亩产达862.7斤,生长较差的一块0.58亩,亩产也有644.6斤。在海拔1000多米的龙泉高山上,生长也很良好,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19.
田岙大队位于舟山六横岛南部,有7个生产队,一个科技队,315户,1,150人,耕地面积505亩,其中粮地334亩,甘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1977年种植240亩,占粮地面积的62.5%。1972年推广旱地三熟制(大麦——玉米——甘薯)以来,旱地粮食亩产连续6年超过2,000斤,其中1973年达2,391斤。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1977年240亩旱地平均亩产2,455斤,比上年增加15.6%,甘薯一季亩产1,811斤,比上年增产23.7%,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每人只有0.34亩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不仅口粮自给有余,而且还卖给国家余粮15,930斤,而且为旱地三熟制全年高产稳产,特别为甘薯高产稳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  相似文献   

20.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