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色蒸发模型,应用EKS98及HKM04的程序,计算了在LHC上p-Pb碰撞过程中J/ψ粒子的微分产值比.在LHC的能量范围内,此比值近似于胶子的核效应因子.本文数据与未来LHC上p-Pb碰撞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修正高能时此二种程序对束缚核子胶子分布函数的描述,对束缚核内胶子密度提供高能时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根据色蒸发模型,应用EKS98及HKM04的程序,计算了在LHC上p-Pb碰撞过程中J/ψ粒子的微分产值比.在LHC的能量范围内,此比值近似于胶子的核效应因子.本文数据与未来LHC上p-Pb碰撞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修正高能时此二种程序对束缚核子胶子分布函数的描述,对束缚核内胶子密度提供高能时的约束.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COM、CEM两种产生模式下LHC上不同p-p碰撞能量时J/Ψ粒子的产值,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产生模式下,较高碰撞能量时不同的部分子分布函数的结论略有差异;针对p-p碰撞而言,两种产生模式的结论有所不同.本文的结论与未来LHC的实验数据对比,可以为部分子分布函数,尤其是胶子分布函数提供大标度时...  相似文献   

4.
当快速部分子在核介质中传播时会和介质中的其他部分子发生多重散射,从而导致横动量展宽效应以及喷注淬火效应.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扰QCD高扭度因子化计算核环境中部分子横动量展宽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的部分子能量损失计算及其在RHIC和LHC上高能核碰撞中领头强子产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扭度-4过程的次领头阶计算,论证了核环境中双重散射的QCD因子化定理,证明了核介质性质的普适性并推导出了核介质性质的QCD演化方程,发现RHIC和LHC质子-原子核碰撞中向后快度区强子产生的核增强现象可被解释为非相干双重散射效应.进一步给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部分子能量损失效应对高能核核碰撞中大横动量强子谱产生的次领头阶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π0,η,ρ0,?, KS0和ω等领头介子的产额及其核修正因子,讨论了不同领头强子的产额比,通过对核修正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来抽取喷注输运参数,发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领头强子谱的压低需要同时考虑初始喷注谱、能量损失机制和真空部分子碎裂函数这三个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 SPS、RHIC 和 LHC 碰撞能区,利用 SU(2)规范对称性,研究了强子物质中介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光子. 计算结果表明,在 SPS 能区,强子气体对热光子谱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 205 MeV 初始温度条件下,强子气体热光子产额比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产额高. 在 RHIC 和 LHC 能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作用随碰撞能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得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J/ψ反常抑制现象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相变信号,在核与随动者吸收理论的基础上,导出了有相变产生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J/ψ微分产生截面,并对NA50合作组给出的入射动量为158AGeV/c的Pb Pb碰撞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表明在NA50合作组的实验中,QGP物质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7.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NN=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Mathematica软件研究了相对论重离子对撞中末态带电强子赝快度分布谱,并与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2.76 TeV及5.02 TeV铅-铅(Pb+Pb)对撞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编写数值算法程序抽取了最中心碰撞流体演化纵向膨胀加速度参数.为了研究纵向加速度效应及流体黏滞效应对夸克胶子等离子早期能量密度估计的影响,依据Bjorken能量密度估计模型,讨论了考虑黏滞效应修正的能量密度估计模型,发现黏滞效应会使对碰撞早期的能量密度估计增大.  相似文献   

9.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_(NN))~(1/2)=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上早已发现,高能碰撞末态的同荷π介子之间存在玻色—爱因斯坦关联。这一效应被应用于研究多粒子产生过程的π介子的发射源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高能核—核碰撞,用这一方法发现,π介子发射源的半径有增大的趋势。这被认为可能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αGP)的形成有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高能核乳胶是研究高能核—核碰撞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图象完整的优点,但由于实验过程中未加磁场,不能区分粒子电荷的符号,很难测量粒子动量  相似文献   

11.
胶子饱和模型认为:随着高能重离子碰撞能量的升高,会出现胶子饱和现象,并给出了饱和胶子分布.进一步发展了胶子饱和模型,将胶子饱和与流体动力学时空演化结合起来,系统分析RHIC能区的粒子分布随中心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喷注淬火效应是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新物质形态的硬探针信号,已被大量理论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通过大横动量末态强子产额的压低提取量化喷注淬火强度的喷注输运系数■是高能重离子碰撞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结合高扭度喷注能量损失的次领头阶微扰量子色动力学部分子模型框架下,本文通过末态强子的压低和实验数据对比提取了介质中心初始最高温度T0处的喷注输运系数■.不同种类粒子、碰撞能量和碰撞中心度的实验数据对■的约束表明,■/T03会随T0的增加而降低.为进一步研究■/T3对介质局域温度T(τ, r)的依赖性,本文将RHIC和LHC能区多个中心度的单强子、双强子和γ-强子压低三种观测量的实验数据结合起来,对■/T3(T)进行了整体的限制.面对海量的模型计算,我们首次结合信息场理论的概念设计了先验分布为随机函数的贝叶斯统计推断法,可以削弱■/T3在不同温度区间的长程关联.用低能量非对心碰撞到高能量对心碰撞的实验数据逐步对■/T3(T)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3.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在ISR上发现高能单光子发射现象后,通常将这种现象解释为胶子—层子的康普登散射及反层子—层子湮灭、CIM介子—层子散射,等等,但是,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不大好. 有可能,强子-强子碰撞产生快光子是一种短距离量子电磁场中的现象.快光子的能量-动量分布由短距离量子电磁场的性质所决定.设量子电磁场由于高能强子—强子碰撞而被限制于空间线度l内,光子发射过程发生在时间间隔τ内;当光子频率ω满足τ≤2π/ω或波长λ>1时,光子进入非定域区,量子电磁场具有短距离性质.由Pauli-Jordan的电磁场测不准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计算RHIC的PHENIX上d-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机制下J/Ψ粒子产生的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并与实验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结论表明:与HKN04相比,EKS98的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尤其在反遮蔽区,HKN04给出的胶子分布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16.
把束缚核子内海克从物理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伴随价夸克受核束缚效应影响的云海夸克,另一部分是能摆脱核子的要票才而逃逸到核环境中的背景海夸克。首先,给出了核束缚效应对核内束缚核子中价夸克、云海夸克及相应胶子的纵向动量几率分布函数的最低级修正形式;借助核动量守恒条件定出了背景海夸克及相应胶子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根据部分子内禀横向动量分布与动量分布间的制约关系及我们关于核环境中部分子间相互演化的观点,建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三源模型对不同系统、不同能量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高能碰撞中纵向集体流与碰撞能量和碰撞核存在依赖关系.通过对比,给出不同能量下纵向集体流随碰撞核的变化曲线,并给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8.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主要目标是探寻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而粒子发射源的时空结构和动力学信息是分析QGP相关信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高能碰撞中产生的直接光子具有较长的平均自由程, 几乎不与其它粒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因而直接光子是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初期形成的热密物质性质的有效探针之一.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RHIC能区直接光子椭圆流v2的相关研究结果. 利用HIJING蒙特卡洛模型, 研究了LHC能区π0衰变双光子背景的不对称因子, 并与PHENIX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者在定性上一致.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五源发射图象,描述了高能核一核碰撞中簇射粒子的(?)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3.7—200AGeV~(16)O与核乳胶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