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姜奕杉 《科技资讯》2011,(2):169-169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所谓的"杂合"现象。本文通过新闻文体这一常见应用文体的分析,探讨了杂合现象在新闻文体中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些新闻翻译的策略,望对今后研究此课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翻译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运用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BT) 概念合成理论这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翻译思维,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认识翻译过程,即原文本的解读、图式文本生成过程、译文文本生成过程,有助于再现翻译中意义转换的心理运作过程,为翻译思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王晓菁 《科技信息》2012,(27):507-507
翻译心理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作为有意识的人,在翻译中必然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这门研究主体活动的学科来审视翻译过程的理解,并通过描述整个翻译认知心理过程来阐释心理因素是如何介入原作的理解,重新确认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为视角,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的《红楼梦》译本中的语言的“杂合”,探讨了后殖民视野下“杂合”现象的文化意义。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所有的译文都是杂合的,是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余丽雯 《科技信息》2011,(7):I0020-I0020,I0006
杂合影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本文通过例证从杂合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归化异化,探讨杂合与归化异化的问题,寻找归化和异化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翻译心理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学科中不少缺的部分,译者作为有意识的人,在翻译中也必然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往往受到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这门研究主体活动的学科的某些范畴来审视翻译过程的理解,并通过描述整个翻译认知心理过程来阐释心理因素是如何介入原作的理解,重新确认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翻译既是殖民化的途径,也是解殖民化的工具。翻译中的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有利于彰显文化差异、消解文化霸权。赛译水浒对异质性话语的保留使译本呈现出明显的杂合特征。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字词、句法、篇章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赛译水浒的杂合特征进行系统的阐释,旨在发掘赛译水浒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阐明其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中意象的认知和翻译提供了新视角,在意象翻译的概念整合过程中,译者必须兼顾形式整合、意象整合以及文化意象整合,解释各种意义生成的路径,并进而解释翻译中整合创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通过以乐府《杂诗》为例,分析其中意象的认知与翻译过程,该理论验证了其在解读中国古诗意象过程中的认知解释力和在意象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关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成果的回顾,认为对双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认知、生理机制的研究有待于在吸收现代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分析计算主义应用于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逻辑前提后,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将作为当代认知科学主流思想的计算主义引入双语翻译认知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联理论下,科技翻译是一个译者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都取得了最佳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文章试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分析科技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即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13.
旷群 《科技信息》2008,(5):148-149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它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尽量达到语用对等,否则会发生语用失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一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版本,本文将以其中三篇译文为例进行分析,以证明关联理论亦可应用于中国古代诗词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研究分析了外语学习中母语的潜在影响和价值,提出使用比较法和翻译法于外语学习中以及建立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氛围.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运用图式理论,通过对比英汉习语认知文化图式差异及其对读者理解造成的影响,可为译者翻译英汉习语提供一些方法,为英汉民族文化交流扫清部分障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关联翻译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分析,从人类认知和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在翻译实践活动中,当交际双方文化认知心理图式出现差异,译者的认知语境与作者的认知语境不能趋同时,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不能作出有力的解释,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霍米.巴巴杂交性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巴赫金的小说杂交话语理论。巴赫金发现,故意的杂交化策略有意使小说话语中存在多种声音,作者借此可以揭露权威话语的虚假与荒谬。巴巴通过例子证明,这一策略可以解决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使被殖民者能够抵抗专制的殖民权力。巴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利用后结构主义的思想发掘了巴赫金无意识杂交的意义,不但为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提供了抵抗的新思路,也为理解巴赫金的思想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8.
原型理论是以人类认知为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弥补了古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同时对翻译实践活动也具有指导作用。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的不同,英汉词汇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译语词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整个译文的质量。本文依据原型理论探讨了英汉语言的词汇翻译并提出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范畴越级翻译和义素越级翻译。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前期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翻译生涯是在“中华化中心主义”话语观照下开始的。这一时期鲁迅的翻译方法基本上都是意译。而当时的化形态和译的认知形态是导致鲁迅择取“意译”翻译策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散文翻译的美学建构--评夏译散文《古屋杂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涛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31-134
从语言的美、意象的美、情感的美三个方面来分析夏译散文的美学建构。文章认为,夏济安先生的散文翻译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翻译方法是一种整体的美学建构。本文试图以格式塔意象为理论基础,以夏译《古屋杂忆》为例,评析夏先生的散文翻译在美学建构方面的成功之处,为散文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