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2.
用MRS培养基培养嗜酸乳杆菌,测定其生长曲线,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株,利用杯碟法检测嗜酸乳杆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后,通过测量抑菌圈大小,可得知嗜酸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嗜酸乳杆菌在牛奶中生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海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
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在脱脂乳中生长促进剂和脱脂乳中的产酸及总菌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葫萝卜汁、啤酒对嗜酸乳杆菌在脱脂牛乳中的生长有明显作用;另采用嗜热性球菌与嗜酸乳杆菌单独培养,混菌发酵工艺时,增加L.a的比例,发酵产酸加快S.t与L.a的菌种比例关系发生交化。当L.a:S.t=2:1时,L.a的菌数水平起过S.t。 相似文献
4.
人体嗜酸乳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昆明地区初生婴儿粪便中分离到12株嗜酸乳杆菌,从中筛选出一株生长繁殖快、产酸能力强、凝乳状况及风味较好的优良菌株L36,该菌株在牛乳中培养8h活菌数可达12×109个/mL,并能耐受质量分数为10%的胆酸盐和05%的酚.经过二年在牛乳中的连续培养及多次移殖,产酸能力显著提高,在牛乳中培养48h酸度从初分离时的875°T提高到1137°T,耐氧能力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嗜酸乳杆菌与SiHa细胞(宫颈癌鳞状上皮细胞癌)黏附性能的研究,为开发嗜酸乳杆菌相关微生态制剂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运用光镜分析嗜酸乳杆菌对传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SiHa细胞的黏附指数.结果:嗜酸乳杆菌在黏附1 h和2 h后进行效果观察,随着黏附时间的延长,黏附效果在2 h较佳.结论:嗜酸乳杆菌对SiHa细胞的黏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逐渐驯化法对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Ind-1、L.acidophilus Bulqaria和L.acidophilus Lak-cid进行了有氧驯化,获得了L.acidophilus La-XH1和L.acidophilus La-XH3两耐氧菌株.形态学观察,两株菌落呈圆形,隆起,乳白色,光滑,直径1~2 mm.显微镜观察,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两端钝圆,以单个、成双和短链出现,不运动,无鞭毛,无分支.可以发酵单糖和双糖,而对多糖、醇类无发酵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碳源、氮源、生长时间以及生长温度对嗜酸乳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及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力的影响.通过Minitab15软件进行嗜酸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酶活力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菌体表面疏水性与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成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500x+78.163.R2=0.7507说明模型有较高的拟合度,显著性分析P(0.003)P(0.05),结果显著,可作为响应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蒸馏提取法为基础,对大蒜油工艺条件的进行优化;用实验产物大蒜油进行嗜酸乳杆菌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由此确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以平板培养法测定大蒜油对嗜酸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由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50min;发酵pH值6.0;料液比1:3;经重复性试验证明该工艺条件组合能够稳定地将出油率控制在0.136%,接近相关文献报道结果。大蒜油对嗜酸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36×10^-5mg/ml。结论:蒸馏法可作为提取大蒜油的简便、稳定、可靠的方法。大蒜油对嗜酸乳杆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膨化玉米为原料 ,采用全酶法糖化工艺进行液化、糖化 ,获得了DE值在 6 0 %以上的玉米酶解液 ,测定了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 ,温度、pH值、基质糖度、脱脂大豆粉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发酵前后基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2 4h后 ,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达到稳定期 ,其活菌数达到 3 6× 10 8cfu/ml;培养 36h后 ,酸度达到 0 78%以上 ,发酵后的基质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用市售酸奶在加有海带汁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筛选到13株乳酸菌株,并进行生理生化验证实验,经海带汁牛乳驯化培养发酵试验,确定两株产乳酸较高的LD_5(保加利亚乳杆菌)和S_(KO)(嗜热链球菌)为本研究试验菌,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最后得到15%的海带汁、6.5%糖、10%奶粉发酵配方的优良无腥味海藻凝固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酒糟生产食用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远琼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9(2):114-115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发展和栽培原料的不断上涨,造成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我们对利酿酒工业废物-酒糟进行食用菌栽培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超滤法生产柠檬澄清汁的可行性,探讨了膜孔径、温度、压力对澄清汁透液通量和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切割分子量为3万的聚丙烯腈膜,在温度50℃、平均压力0.22MPa条件下,能得到稳定的、色泽风味俱佳的澄清汁,其平均透液通量为18.16kg/m2·h。污染的超滤膜用化学清洗液低压湍流清洗,在1小时内,透水通量能恢复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使用果胶酶对浑浊、易沉淀的枸杞浸榨汁进行澄清处理试验。以透光率检验其澄清效果 ,并且对处理前后的枸杞汁做了理化分析。同时对一些影响因素 (如温度、时间、p H值、加酶量 )进行了正交试验分析 ,并结合实验结果确定了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及最佳的酶解条件 ,即 p H值 ( 3.5)、温度( 4 5℃ )、酶量 ( 0 .0 2 % )、时间 ( 90 min)。由此 ,通过最后实验获得稳定性较好的枸杞汁。 相似文献
15.
以具有黑色分生孢子与抗N_aN_3遗传标记的鲍鱼菇原生质体,经碘乙酰胺灭活后与佛罗里达侧耳、Cr02原生质体融合,已取得种间融合子。同时,以佛罗里达侧耳与香菇Cr02采用碘乙酰胺双灭法,取得属间融合子,并经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6.
果粒果汁饮料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原胶、CMC、C型悬浮剂等4种稳定剂在果粒果汁饮料中的稳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型悬浮剂的悬浮效果最好,是果粒果汁饮料的首选浮剂;黄原胶、A 悬浮剂有较好稳定效果,也可作悬浮剂使用,但用量大,液体透明度较差;而CMC不能单独做果粒果汁的悬浮剂。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酸乳饮料生产工艺基础上对海藻乳酸菌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不同稳定剂组合对饮料稳定性具正协同效应,并确定其最佳配比为黄原胶与PGA(4:1),确定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18.0MPa、T40~50℃;杀菌条件为75℃20′;使产品能较长期保存稳定。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菠菜复合汁的绿色保护问题。结果表明:复合汁的pH值为7.0~7.5时护绿效果最好;护绿液的最佳组成为醋酸锌0.02%,硫酸镁0.2%,pH=8.0;在90℃,35s的条件下杀菌能较好地保护复合汁的绿色、风味及稳定性;低温(4℃)下贮藏能显著地延长绿色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20.
安梨混浊果汁生产中,稳定剂以0.1%的琼脂+0.2%的酸性CMC效果最好,产品贮存90d后基本无分层沉淀现象。在产品调配中,以50%的原果汁,加入糖量6%,并加入0.1%的蛋白糖作甜味剂,其色泽、风味及组织状态均优于其它处理。生产工艺中,采用先脱气后均质的工序,以高温瞬时杀菌为最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Vc的热损失,保持了安梨混浊汁的稳定性及其独特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