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关于《克林顿离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波 《科技信息》2009,(30):127-127
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对克林顿的离职演讲语篇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揭示演讲文体的意义及其语言体现。通过克林顿离职演说的分析,它的人际意义侧重在语气、情态、人称等各种手段的体现。演讲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克林顿离职演讲的内容和意义。本论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框架,系统地分析了英语公众演说中人际功能的实现和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人际功能元素的特点,提出一个在人际层面上增强演说力度和提高演说技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Hyland人际性元话语理论,分析奥巴马上海演讲中元话语人际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并建立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性元话语资源配置与效应函数模式,为其他类型语篇的人际性元话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张贺玲 《科技信息》2009,(15):208-209
批评语言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诞生就被用作对媒体语篇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媒体语篇如新闻,公共演讲等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性。本文选取5篇总统/首相的离职演说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性的分析,尝试从情态系统的角度发掘这5篇演说中特殊的人际意义关系及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分析奥巴马获胜与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善华  李敦之 《科技信息》2009,(28):I0166-I0167
本文对奥巴马的演讲语篇进行功能体裁分析。文章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获胜与就职两篇演讲辞为语料对演讲语篇进行了及物性,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人称代词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揭示语言是如何为意识形态所服务的以及演讲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总统就职演讲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演讲,旨在拉拢听众,进而使听众信服,最终达到说服听众甘愿接受自己领导的目的。本文从韩礼德的人际功能角度对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作了初步分析,以期探讨出政治语篇成功的语言特点和独有韵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表达人际意义的情态系统出发,结合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研究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所具有的介入意义。通过对奥巴马最后一次联大演讲中情态类型、情态量值和情态取向三方面的考察,发现此次演讲中奥巴马多采用概率和意愿、高量值和低量值、显性主观和隐性主观,体现了奥巴马愿意与听众进行协商,构建对话空间,建立和谐、一致的同盟关系,从而隐含地把自己的政治意图强加于他国,最终达到说服听众接纳其政治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菲 《科技信息》2010,(4):171-171,174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新当选总统在就职日向国内外发表的政治演讲的一种。就职演说影响广泛,意义重大,通过此演说,总统宣布自己的政治纲领,来使得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由于它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实用文体,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以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当选也是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语料,对就职演说的及物性特征,语气情态系统以及主位推进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演讲语篇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体裁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颖慧 《科技信息》2014,(9):116+154
演讲又称演说,指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辅以一定的体态语言,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表达自己鲜明、完整的观点或主张,阐述事理、抒发感情。政治演讲特别是就职演说往往影响广泛、意义重大,因此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基本理论框架,以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就任首相后所作的演说《热血、汗水和眼泪》为语料,对其及物性特征、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主位模式进行分析,以揭示演说作为一种特殊体裁有别于其他体裁的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以奥巴马"美国的变革"胜选感言为例,主要从语气和情态两个方面进行人际意义分析,透视这种演说的特点及其鼓舞人心的原因,以揭示演讲语篇中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林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的首份国情咨文为语料,从语气系统中的三种主要语气-陈述语气、提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对其进行人际意义分析,进而摘示语言模式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组含在玫治演讲语篇中的深层含义,揭示其之所以振奋人心、团结大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纯理功能理论对王雏的《送别》一诗和它的四种英译文作初步的探讨,从中可以看出,语气,交际角色以及时态均具有人际意义。在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歌分析中的可操作性和可运用性的同时,对于翻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疑义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媒体范例“the other woman”的语用分析,阐明语境对理解话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借助语境,利用语用推导,排除歧义,得到真义,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语气、人称、情态方面研究奥巴马就职演说词,探讨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来实现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义"说是目前对汉语同义词最流行的界说,以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相近的词",同义词=等义词+近义词.这种同义词观界域含糊、概念混乱,误解等义词,误用、误解近义词,以(或"兼顾")整个词为辨析单位.若干年来,它对汉语同义词,特别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理论上模糊、混乱;词义辨释上使同义词的构组、立义、辨异诸方面产生种种弊病,因而不能出现精审的辨释成果,至今无法产生一本科学的中型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因此"近义"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表明是误说,应当坚决、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副词"很"经历了由实词向虚词转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先秦时期,"很"作为实词"不听从"义项出现,汉代"很"的"凶狠"义项开始萌芽,"很"的副词义项出现较晚,元代初露端倪,清代日渐兴盛。"很"的义项由实到虚的发展轨迹,与其句法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意义和情感载体的语篇,是人们理解其社会意义的基础,其情感主要由人际元功能实现。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下,互动模式和评价机制是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主要实现手段。人际意义在语篇层面的实现有两大模式,一为分散型模式,即语篇的人际意义隐含性的弥漫于整个语篇中;二为聚合型模式,即人际意义明显的聚合在一起,构成语篇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对词汇中固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刀"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了动词的行为意义。"刀"字的意义新用,不仅体现了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它还与英语中美元的读音"dollars"首音字母发音相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转喻的认知心理思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rdzaong)”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所含内容、确切地说“宗”一词在《格萨尔》部名上实际所起作用之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提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类似于汉族长篇小说的叙述法“篇”,是一种便于记忆和说唱史诗而采取的该文学作品形式上的一种程式法或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