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认知的具身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认知的具身观认为,我们的心智和理性能力是具身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的观念,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客观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和结果独立于进行认知活动的人的身体结构和认知发生于其中的认知情境。与之相对,认知的具身观认为认知是身体一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认知科学的当代发现表明,意义在认知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意义和世界紧密关联的。心智的本质在于它构成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具身心智的物理主义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的认知观认为,人类的心智和理性是具身的。从维果茨基活动理论传统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莱考夫和约翰逊的典型例子以及西伦和史密斯的动力认知案例的分析,对认知语言学中发展起来的两种具身认知主张进行了批判。论证了具身的认知观并没有能够推翻认知是一个在认识上独立存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这样一种物理主义观点,并进一步揭示了具身的认知观所面临的物理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3.
认知科学家F·瓦雷拉等人提出认知的"生成"概念,主张身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的认知系统,认知来源于"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因而对人类认知的考察应当将科学反思和观照经验相结合,借鉴佛教静心、正念的方法。佛学认知观视身体为"心"、"色"的蕴积,认为心智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以身体为基础,蕴积身体观与具身性观念对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具有相同的诉求。进而,生成认知对认知的根基进行反思,批判了认知科学中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论证了佛学中道认识论的合理性,以"动态耦合"诠释"和合缘起",从身体观、方法论、认识论等方面体现了具身进路与佛学认知观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00-105
表征被看作是心灵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媒介,是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传统认知科学因"认知的本质即表征"的理念而被称为计算表征主义,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具身认知对计算表征主义理论进行了质疑并提出种种替代性方案。认知科学家安迪·克拉克对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进行梳理,承认表征在认知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将传统的计算表征改造为时间性、具身的"行动导向的表征",将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从单纯的心智计算转向心灵、身体和世界三者的构成性维度。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观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其中有些补充和修正了传统的认知观念,而另一些则对传统的认知观念及其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具身认知观是否与传统的认知观相容,这取决于新概念和方法与旧概念和方法的区别程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具身性能在新方案中获得成功。本文区分了具身认知观的两种不同进路:一种是温和的具身认知观,它与传统的表征计算基本假设相容;另一种是激进的具身认知观,它挑战表征计算的基本假设,认为心智的表征计算观是错误的。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进路,提出了我们的评价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生成认知科学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成认知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具身心智的统一的两重性.它提倡这样一种科学文化:认知科学既把我们的身体视为生物物理结构,同时又视为由某个个体经历的经验结构,具身心智既是生物学的,也是现象学的.具身心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一个认识论的循环.生成认知科学正是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循环发展起来的.瓦雷拉等人发展的生成思想特别强调了它与现象学和东方哲学传统(特别是佛教)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105-110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呈现了从以"表征"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到以"行动"为核心的范式转换和拓展。这种我们称之为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转向",一方面关注行动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与古典实用主义的认知观的切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生成认知理论与珀斯的符号心智观在许多方面形成的呼应,不但揭示了生成认知理论的实用主义路径,更展现了古典实用主义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当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是智利著名生物学家、神经科学家、心智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自创生、具身心智、生成认知以及神经现象学等观念或理论的倡导者和提出者。本文就掌握的史料从瓦雷拉的生平、学术贡献以及评价和影响等三个方面再现了其作为心智科学时代的“赫尔墨斯”形象。  相似文献   

9.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智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理学在探索心智奥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心智活动过程与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心智现象及其内部过程的细微认知和理解。本文从阐述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沿革入手,揭示认知心理学关于心智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并就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和心智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作为研究人类文化与思维关系的交叉学科,认知人类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进路.认知人类学最初与语言学相结合,研究土著民族的语言与感知,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文化范式对思维形式的决定性影响.20世纪中后期以来,认知人类学与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交织在一起,趋向于关注人类心智及认知过程的分析,这种多学科的融合必将促进人类认知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科学成为了认识的绝对权威和标准.然而,对作为认识对象的物、人的反应性行为和创生性行动的考察表明,科学只是对物以及物化的行为的认识,因而并非认识的惟一形式.在科学认识之外,还有话语认识.话语认识是对携带着生活意义的物、行为和行动的认识,它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对象的运行规律,而在于对行动者存在意义的理解.话语认识并不与科学认识相矛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提出,认知科学家重新关注被认知主义搁置在一边的文化、历史与情境因素,个体的认知活动正是文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文化与认知的融嵌是在认知目标于日常生活中所达成模式的呈现中完成的。认知的本质属性需要进行哲学与人类学的反思,分布式认知这一认知进路优于延伸心灵假说之处在于体现了认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消解了传统认知主义以颅骨为界的观点,因此系统性是解读认知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表征状态的耦合,将工具、社会、文化都纳入认知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3.
The modern conception of enactive cognition is under discussion from the standpoint concerning the notions of nonlinear dynamics and synergetics. The contribution of Francisco Varela and his precursors is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perceptual and mental processes are bound up with the “architecture” of human body and nonlinear and circular connecting links between the subject of cognition and the world constructed by him can be metaphorically called a nonlinear cobweb of cognition. Cognition is an autopoietic activity because it is directed to the search of elements that are missed; it serves to completing integral structures.
Helena KnyazevaEmail:
  相似文献   

14.
扩增现实作为真实世界物体与虚拟物体所组合而成的技术,其由"真实"和"虚拟"两部分混合而成的特性正是人类认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特性.从人类的基本感知到高级认知都存在着与人相关的"虚拟"附加信息,附加信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它能有效地决定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延展认知自1998年克拉克和查尔莫斯提出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争论,其中延展认知的支持者认为,认知冲出了大脑的界限,认知过程延展到了大脑之外、身体和环境之中,但由于延展认知支持者论证方式的不同,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论证,分别是同等性论证、互补性论证、过程耦合论证、系统耦合论证和进化论证。然而,延展认知的反对者却认为,认知并未冲出大脑的界限,真正的认知依然在大脑之中,并基于此对延展认知不同形式的论证给予了反驳和批判,使得延展认知面临着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系统和认知过程的区分、认知膨胀问题和认知标准问题等挑战。尽管面对挑战,延展认知的支持者也作出了相应的回应,但是作者认为,延展认知支持者的辩护与延展认知面临的挑战相比要弱得多。因此,文章的目的就是对延展认知进行再审视,从而维护认知的大脑界限。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从根本上展示了生命世界多样性和生命本质一致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生命科学正在走向更深刻的辩证的分析与综合,它也给"脑-智"(Brain-Mind)关系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认知科学对颜色的研究表明,关于颜色的相对性假说是不成立的,颜色的范畴化活动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认知方面都与生理的因素相关,因此颜色范畴具有泛人类、物种上的普遍性。认知科学对其他范畴的考察进一步表明,生理性的因素不仅决定了范畴化活动的必然性,而且决定了范畴的结构。认知科学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哲学论题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