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07-112
真理至上的科学价值观,被真理所规训,构成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现实语境,折射出科学教育对人之生命价值的漠视,造成人之文化本质悬置、人之全面发展难为的现实困境。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实现科学的价值依附,将科学对"物"的无限敬仰转化为对"人"的现实关怀,映射于科学教育场域,内化为科学与生命相互交织的科学教育的"生命"本质内涵,昭示科学价值规律与"生命"发展逻辑的必然联系,还原科学教育回归"生命"本质的内在价值,为实现科学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共契提供了良好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还是从价值论维度看,生命的本质正在于其个体性;生命个体性,是生命科学哲学的基石;生命现象的深层特性,如疾病、健康与差错等本质上都是对传统"常态概念"的颠覆,因而,终结"理想常态"的"统计学范式",代之以"个体常态"的范式转换,重建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便成了康吉莱姆生命科学哲学的核心旨趣。  相似文献   

3.
生命间性是指人类生命具有的不仅把自己思为生态的三重生命(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精神性生命)而且用生命的理念看待、对待其他生命的一种生命特性。生命间性建基于主体间性又超越了主体间性,把主体间性思作人类生命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生命间性。生命间性表明善待和敬畏他者生命实际上就是善待、敬畏自我生命的另一面。这种生命关系特性基本证成"善待和敬畏生命"这一"底线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4.
中心法则与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法则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的生命现:生命世界在信息和规律上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主宰物质是不同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为主宰的原生质各种必要的物质组分及其实在的相互作用;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组成生命的各物质之间以及生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之间和生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2):109-113
通过对19世纪科学及生命哲学的总结与反思,柏格森提出了创造进化论。以创造主体是否具有绵延与道德,创造进化论将世界分割成生命与物质。人的生命具有道德属性,自由意识是道德生命的本质,只有具备自由意识的生命才拥有生命冲动,它占据了绵延;占据了绵延的生命冲动过程造就了道德生命的绵延过程。由此,柏格森建立了生命与伦理道德的关联,认为道德生命发展是在自然演进基础上的漫长过程,人类实现"自我"的努力就是与自然界相联系的自我的实现。这启示后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以道德情感基础的整体观、扩大其道德责任、扩充其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的本质问题是历史上的大哲学家都要讨论的问题,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哲学家们明显地忽视了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生命难以定义的各种原因,论述了定义生命的两种主要方法:实体定义方法和功能定义方法,分折了一些主要生命定义的优点和问题,论证了生命的信息定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发展,尼古拉斯·罗斯(Nikolas Rose)和卡洛斯·诺瓦斯(Carlos Novas)在福柯"生命政治"、拉比诺"生命社会"之后提出"生命公民"概念,从生物角度重新思考公民价值,对政治哲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关系做出创新性探讨。罗斯诺瓦斯认为生命公民是"积极的、主动的",并且是可"构建"的,其既具有个体属性,又具有集体属性,生命价值的产生过程改变了人类生命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生命是人工生命的一种,在人工生命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关于数字生命是否具有实在论地位,形成了数字生命强实在论、数字生命反实在论和数字生命弱实在论三个阵营。分析三种主张及其论证方式并给予新的解释,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生命的实在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汉语生命伦理学正在经历危机.生命伦理学应是这样一门学科: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道德追问;对生命的终极问题进行伦理研究;对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伦理裁判与反省;对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与意义的道德哲学解读.汉语生命伦理学的学术知识生产,已深深地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交缠,其学术体制的内部组织、学科发展、学术行动和开拓的规划,都受制于社会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加之学科门类的顽固偏见,使其始终处于政治伦理、制度伦理或政策边缘,始终处于医学、哲学与社会科学专门化的边缘.生命伦理学至今没有建立完整而融贯的理论传统和科学的方法学训练机制,并由少数人操控学术体制使之成为学术偏见的生产地,以服务于局部利益,建立虚假的权威之虞.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认为人生的境界可用三个词来概括:单纯、丰富、宁静。老天给我们一条命和一颗心,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这个时代,人们遭遇的最大迷雾,是混淆了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欲望。朋友说,我是个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初时惭然,明明是个典型的"生活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