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本来似乎是十分清楚的东西,近些年来却争议叠出,莫衷一是。这固然同有关精神病(例如同性恋)是否是疾病的争论有关,也与西方的整个文化背景相关。焦点在于:疾病概念是价值中立的还是负载价值的?无论如何,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有些人的看法:医学哲学研究特别有助于显示价值在科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柯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展示了医学凝视作为"视觉-知识-权力"的三位一体。临床医学是凝视的医学,凝视作为一种权力使得医疗空间与社会空间同构。临床经验与医生更加精细的感受力合二为一,凝视(感性直观)便上升为瞥视(理性直观),医学以一种更实证、更科学的方式表述疾病。凝视不仅是权力的运作,也是科学探索,当临床医学无法解释疾病原因时,凝视便介入了一种更微观的实验室医学之中,并不断产生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可以勾画出医学科学总的特征。简单说来,医学所处理的问题乃是健康和疾病,因此,医学模式的不同,就表现在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上的差别。今天占统治地位的医学模式乃是“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model),它立足于生物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的变量来说明。这是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百余年来,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的辉煌成果。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和医学本身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生物医学模式有着很大的缺陷,必须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3,(17):44-45
谈到精神疾病,人们会想到各种疾病症状。但实际上,情绪障碍是很难精确定位的,对有躁郁症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人们习惯把喜怒无常或工作上的困扰、疲惫等视为平常事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精神病学、行为科学及心理学住校医学副教授卡利·贝尔登博士说。  相似文献   

5.
摘要 文中从医学术语的专业性、科学性及准确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医学期刊中医学术语规范化使用的重要性和如何使之规范化。医学术语的规范化是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编辑素质的标志。
医学科技期刊是医学专业性期刊,它所涉及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科学概念的医学术语,要办好医学科技期刊,使之成为发展医学、进行科技交流的园地,就必须在医学术语的使用上力求规范化。一、医学术语的专业性医学术语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与其他专业术语一样,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它是同行间的共同语言,以利于本学科间的沟通。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风”、“半身不遂”,在医学上则统一以术语“脑卒中”代之。虽然这二者意思一样,但作为医学期刊来说,中风、半身不遂就属于通俗语言、非专业性的不规范用词。而“脑卒中”作为医学术语是有其特定含意的。首先它体现了此病是脑血管(血栓或溢血)病变;其次它说明了此病来得突然,猝不及防的特征。可见,医学术语的规范化首先体现在它的专业性和概念内涵。术语不规范,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在同行间就没有统一的语言。医学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对医学知识的传播,文献的编纂、检索,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都有重要意义。是否运用规范化的科技名词术语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标志之一。一篇科技论文的学术价值再高,若文中的科技名词不规范,就不能汇入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网,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无法检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是目前最规范的医学术语,作为编辑要勤查勤阅,以免因医学术语的不规范而降低期刊质量。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结石”、“食指”、“钙离子”、“血色素”、“红血球”、“白血球”、“发烧”、“抗菌素”、“早搏”等都属于“不宜用”的非学术语言,要分别以“凝结物”、“示指”、“凝血因子Ⅳ”、“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发热”、“抗生素”、“期前收缩”等规范词代之。二、医学术语的科学性医学术语均以科学概念为依据,严格地体现出科学内涵、所指事物的科学特征[1]。现代汉语词典中以“噪音”和“噪声”都用来说明嘈杂、刺耳的声音。而“医学名词”中规定统一以“噪声”说明之,这是根据中国辞书记载的“成调之声即有规律的声才叫音”而正确定名的。“噪声”不成调又无规律,所以根本不是“音”,而只能是“声”。过去为解除患者顾虑,避免有所忌讳的“死”字,曾将“心肌梗死”更名为“心肌梗塞”。现在根据疾病的病理情况——因冠状动脉闭塞,供应心肌的血流中断引起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恢复为“心肌梗死”。可见,每个术语在一定范围内都有明确的概念、特定的内涵。有时我们不理解医学名词改来改去的原因,常抱怨这样使我们在工作中无所适从,但仔细琢磨,细加研究后就会懂得,医学名词的不断统一、规范是纠正名词使用混乱的需要,是符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医学术语的发展与医学科学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概念的更新,新词的出现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作为编辑要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首先自己要弄明白哪些为“宜用”词,哪些为“不宜用”词。三、医学术语的准确性医学术语作为医学论文和学术活动中的表达工具一定要准确无误,切不可含义模糊、概念不清。编辑、作者在运用医学术语时要精心辨析词义,特别要区别近义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如:1.漏诊、误诊从广义上讲,漏诊、误诊均指对疾病的错误诊断,但概念上有所差别,不可混用为误诊。医生未能将就诊者客观存在的疾病诊断出来,即将有病看成无病为漏诊;医生将正常情况误认为某种疾病,即将无病看成有病或将甲种病判断成为乙种病则为误诊。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即诊断某疾病的最高准则),就是以下这种情况:可见a、d为确诊,b为漏诊,c为误诊。若某文中称医生将左房黏液瘤脑栓塞患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那么对左房黏液瘤脑栓塞疾病来说应属漏诊,而对风湿性心脏病来说应为误诊。若文章将此情况报道为“风湿性心脏病误诊1例”就不够全面,而应写“左房黏液瘤脑栓塞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1例”。2.患病率与发病率,病死率与死亡率在医学论文中,这两对不同概念的术语常常被混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患病率是指某一人群在某一时间点上平均每百人中存在的病例数。通常是通过体检或其他医学检查得出,凡未愈的新、老病例都入列。发病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每百人发生新病例数。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病程也不同。冠心病患病率很高,但并不等于每年发病率高;而感冒发病率很高,但患病率很低。患病率、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许多作者常将死亡率与病死率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与死亡有关,但各有不同的意义,计算时分母完全不同。死亡率是以某地一年内平均人口数作分母,而病死率是以患病人数作分母。临床上是不可能计算出发病率、死亡率的,除非是流行病学调查。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文题是“比索洛尔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总死亡率”,这显然是错误的。医学上还有一些易于混淆的术语,如高血压病、高血压。前者是指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高血压,后者则指某些疾病的血压升高的表现,又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疾病与心肌病也不能混用,心肌疾病指除心肌瓣膜病、冠心病外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它包括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肌病仅指病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病,它不包括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2]。医学术语中还有一些易混淆的字也应区别,如证、征、症,要准确使用适应证、禁忌证、综合征、并发症等。还有“啰音”也不能再用“罗音”代替。总之,要认识到医学术语使用规范化的重要性,医学术语统一、规范化是衡量医学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志,科学思想的交流依赖于统一的科技语言和所使用的名词的概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是支撑各个器官的源动力.只有心脏健康了机体才会正常发挥各大功能.但是由于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废弃物进入体内,长久下去心脏会被"垃圾"堵塞,从而影响机体功能.那么如何清除心脏里的"垃圾"?营养学家认为,下面这10种食物可以巧除"垃圾",保护心脏不受伤害.  相似文献   

7.
"自然规律"是近现代科学的基本概念。但其非自来有之,此概念有一个产生、演变和确立的过程。本文考释"自然规律"概念的涵义,评析有关"自然规律"概念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追寻此概念是如何从日本引进近代中国并被广泛传播的。"自然规律"概念的历史演进,既是对经典"自然规律"概念的诠释史,又是人们不断为它赋予新意义的建构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0):58-59
低氧是心、脑血管病等临床常见疾患的基本病理过程,又是高原、航天、潜水和运动等特殊环境医学的基本课题,是各种死亡的基本死因.既往人们一直侧重研究机体器官系统对缺氧的代偿、适应或修复,一直沿用传统的吸氧疗法.近年来我们发现,低氧条件下机体器官系统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会发生一系列的积极反应,即低氧适应反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医学与当地原始医学结合的产物,汉方医学在日本古代长期是该国的官方正统医学。汉方医学思想体系也未曾脱离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范畴。然而在18、19世纪吸收西学的过程中,汉方医学不仅接受了近代西方医学临床知识,也与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汉方医学舍去了传统中医理论中所有形而上之部分,从"辨证论治"演变为"方症对治"。通过考察汉方医学思想对近代身体机械论理论体系的内化过程,指出东西方科学技术哲学在近代转型期的不同融合路径和东亚传统医学在中日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由于猪在机体解剖结构、器官大小、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等方面与人相似,因此猪不仅是重要的肉用家畜,还具有重要的人类医学模型价值。"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在干细胞领域设立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 PS)猪与小型猪疾病模型"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项目组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本文围绕项目组开展的科研工作进行了综述,从领域的研究背景、世界前沿进展、项目组取得的主要进展、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本文有助于全社会理解猪多能性干细胞和人类疾病模型猪相关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明中后期,作为与阳明心学并存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影响了一大批学者做学问的理路。他们逐渐以"实用"为指向,以面向生产、生活为研究旨趣,总结扬弃以往实践经验、设计开发新型实用技术,直接促成了明朝技术科学的大发展。其中,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样一股"实用"之风,是经济、政治、社会、中西汇通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产物。我们从明代此阶段技术科学兴衰发展的因果分析中,可以尝试着找到回应"李约瑟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涉及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转基因作物推广争议,是政府、科学共同体、媒体与社会公众等多主体多元叙事的结果。政府对科普工作的主导不力、科学共同体单向叙事的失效、媒体对信息层级化的编码与操控以及社会内部社群分化的加剧,合力促成了这场社会性的科学争议。在现代性的心理焦虑下,公众对以转基因育种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风险的恐惧与拒斥,在激进的心理对抗、文化对抗和社会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反转"氛围。整个社会迫切需要一场科学精神的启蒙,在理性中审视和适应常态化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宋代学术性质对构建新型天地观念极为有利,它以自然之学、象数之学、动静之学的精神,突出影响了宇宙观的理论范式,并使得抽象性与形象性空前结合。借助先天易学,宋代理学家对宇宙形态进行了理论设定和易学验证,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假说。对宇宙形态及物质阴阳刚柔交粹的认识、对天体密度的关注,对地外空间的理论证明,甚至对物质来源于非物质的思考、对宇宙间不可见物质存在的预测、宇宙结构与力的作用的探讨等,都深刻反映了宋人强烈的探索精神,有的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程范畴演变考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词源的考察入手,阐述中国工程一词含义演变及engineering词义在西方的发展,从而探讨工程范畴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已经四年多了,第一届委员会圆满完成了使命,这次大会将组成第二届委员会。现在我代表第一届委员会做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请审议。第一部份 第一届全国名词委员会工作总结统一科技名词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统一科技名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科技书刊和教材等出版物的编译出版,科技情报信息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自然科学名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为首,组织了全国许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审定了一批自然科学名词,现在名词委员会中许多老科学家曾参加过那个时期的工作。这批自然科学名词对我国近三十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并载入了史册。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名词审定工作中断。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出现了新局面,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它标志着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以及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委员会成立时,严济慈副委员长以他六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的历史、现状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做了重要讲话。1987年当第一个审定完成的《天文学名词》即将公布的时候,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函[1987]142号)中指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是该委员会职权范围,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并指出“各学科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国务院授权该委员会自行公布。”李鹏同志曾发来贺信,强调“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学技术的规范化,以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此外,委员会还曾得到了方毅、宋健、钱学森、卢嘉锡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指导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四年多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的领导下,在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建立了一支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我们已组织了以基础学科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进行审定工作。它们是:数学、物理、力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测绘学、海洋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昆虫学、农学、林学、医学、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石油科学、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以及交叉学科和外国自然科学家译名两个协调委员会。有一千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应聘为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或座谈讨论等各种形式的审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在学术上有较高水平,又有权威性的审定队伍。全国数千位科学家组成为一个整体从事系统的名词审定工作,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工作来说是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为我国科技名词统一工作作出贡献的各位学者、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原则与方法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审定名词原则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初步建立了按自然科学体系分学科进行名词审定;在学科安排上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学科内部按术语的概念系统;学科之间交叉的名词一般按照“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加强协调统一”等原则。2.坚持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的原则,解决好“一义多词”和“一词多义”的问题。对影响较大的比较习用的名词进行改动时,要允许这些习用词有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逐步实现统一。3.解决好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矛盾和统一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那些不科学的,易引起概念混乱的名词要按照科学性的原则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注意对一些应用范围较广,虽不很科学,但使用已久,已为大家接受的名词不轻易改动,以免造成新的混乱。4.对以外国科学家(或地名)命名的名词要遵照“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尊重规范”的原则,综合考虑,统一定名。5.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在各学科审定委员会定名的同时,建立广泛分发草案征求意见、认真讨论反馈的意见;召开协调会、研讨会;聘请专家复审等制度和措施。三、完成了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根据审定工作条例的要求,先着手审查各学科的基本词。我们着手对大量的科学名词进行多次筛选,选出基本词进行审定,目前已初步列入第一批公布的大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为止委员会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9个学科的名词,包括天文学、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基础物理部份)、微生物学、林学、医学(第一分册)共2万多条名词。另外海洋学、遗传学、生理学、测绘学等学科已完成审定,正在进行排印或后期整理工作。余下的学科分别进入了不同的审定阶段。以上公布的9个学科都已正式出版。为了有利于加强与港台,以及华语地区的交流,1987年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试行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现在天文学及大气科学的海外版已经出版。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在各委员会慎重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和统一了一批科技名词。如大气科学中的“临近预报”一词,曾分别有5个同义词,这次公布时确定了统一的订名。又如天文学中以地名命名的术语中,长期来有“格林尼治”和“格林威治”两种名称,这次审定按照外国人、地名“名从主人”的原则,统一定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如“格林尼治平时”等。审定中纠正了某些错误的或不当的定名。地理学名词“潟(音细)湖”,有人误写为“泻湖”,致使两种写法同时流行,这次审定时,统一为“潟湖”。1986年我国推行夏时制,起初广播电台报时的名称定为“北京夏季时间”,天文学名词委员会根据天文学历法的计时标准中的订名,建议将这一名词订正为“北京夏令时”,经全国名词委员会向有关部门反映后采纳了这个意见,避免了名词的混乱。此外,名词审定委员会还对当代出现的某些科学新概念、新物质、新方法进行了命名;划清了一些概念易混淆或使用混乱的名词;区分了若干“同名异义”的名词;淘汰了某些旧词,简化了部份名词。这次审定中所改动的订名,还有待在推广使用中经受考验。我们相信,凡是改得好的,一定会逐步为大家接受。若有不当之处,我们将在以后进一步研究,继续修订。五、加强了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办公室是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办公室的同志们贯彻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具体组织落实完成各项任务,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从审定委员会的筹建、组织审定、制定草案、计算机处理、校对、出版等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办公室编辑出版了委员会的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已出版了十期,发表了约140篇文章。这个刊物成为我国第一个交流名词工作经验、探讨术语学理论的园地,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外,还编辑了简报70期,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他们还注意结合名词审定工作开展应用术语学研究,多次组织了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为了促进大陆与港、台科学技术的交流,科技名词的统一是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委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有的通过学会或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寄送草案征求意见,还有的通过书信交换意见,利用国际学术活动的机会交流讨论,或通过港台的出版物了解他们的定名。个别分委员会还聘请了香港地区的专家为委员,以促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我们与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国际术语情报组织等建立了联系,邀请了国外术语学专家前来讲学,介绍术语学研究的理论和经验。也曾派人参加了主要的有关术语工作的国际会议,考察了国外术语数据库的情况。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推动开展我国科技名词工作。四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参加审定工作的各位委员,大家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艰苦工作,不计报酬做奉献的精神,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办公室的同志在人员少、任务重,工作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保证了审定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做出了显著成绩。由全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成的正副主任会议,是委员会的领导集体,我们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委员会的组织、规划、方针、经费以及审定工作中某些重要的问题,保证了委员会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里我要汇报一下,对这项与科技和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基础建设性的工作得到了许多部门和单位的热情支持与帮助。在目前国家计划拨款有困难的情况下,按国务院批复文件的精神,我们的经费主要是由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分担。宋健主任和周光召院长对此都曾作了批示,这一工作还一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国家教委在教育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也曾给予资助。审定工作中还得到有关学科的学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单位等部门从经费、人力、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这里要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打下了基础,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譬如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新概念订名注重不够;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对定义重视不够;已出版公布的名词还存在个别技术性差错或不当之处;极个别基本词或常用词,有关学科间未能协调一致,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今后认真改进。另外,还应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大家了解并使用已公布的名词,特别要注意新闻报道、书刊、教材、工具书编辑出版时使用规范的名词,使我们的工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第二部分 1990-1993年工作计划要点第二届委员会正副主任最近讨论了今后四年工作的初步设想。一、审定工作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1.根据国务院对(84)科出1242号文关于名词委员会方针、任务批复的精神,我们将继续开展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范围内的科学名词的审定,予以公布。2.按照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注意结合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有步骤地开展审定工作。3.继续按照审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审定工作,主要审定各学科的基本词。4.对学科之间交叉的词,注意加强协调。并注意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部分术语标准的协调统一。5.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扩大财力来源,今后在各学科名词出版公布时对主要的资助者将分别予以署名。6.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确定名词术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二、今后四年的主要任务是1.第一批已开展审定,目前尚未完成工作的学科[遗传、生理、海洋、测绘、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地质、自动化、电子学、物理(第二册)、医学(第二到第五册)、解剖学(两册)、数学、力学、古生物、动物、植物、细胞生物学、计算机、自然科学史、农学、石油、昆虫等],今后四年内应抓紧完成审定并公布。2.继续开辟一批学科领域进行审定,例如计量、航空航天、水产、化学工程、煤炭、水利、电力、土木工程、建筑、冶金、机械等学科将酝酿、筹建审定委员会,陆续开展审定工作并争取一部分学科完成审定任务。3.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凡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分委员会,应注意听取反馈意见;注意收集不断产生的新科学概念和新名词,提出命名意见;研究第一批审定中遗留的问题,逐步开展第二批审定工作。审定名词的任务是对科学概念(或事物)命名,公布时应该说明该词所代表的概念,即它的内涵本质,使所定名词的“所指”有据可依,不致产生误解或混乱。今后第二批公布时,一般要求给出定义性注释。此项工作目前将先进行试点。4.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报刊杂志,利用各种会议,采取各种措施,使所审定公布的名词被推广采用。同时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以便今后修订。5.扩大计算机在术语工作中的应用,筹建多功能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性术语数据库,使术语工作实现现代化。6.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重点是加强与港、澳、台,国外华语地区、华裔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相互了解,以利自然科学名词的统一。继续与国际术语组织保持联系。7.加强办公室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人员,保持一支少而精的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及设备配备,以保证任务的完成。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各位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名词的审定和统一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我们的工作艰巨而细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建立汉字科技术语体系,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当代特点的科技名词术语而奋斗。为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我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风险观念视野下的科技观立足于对“技术公害”等现实问题的反思,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复杂矛盾。这对于我们超越传统科技观,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诸多的局限性。本文意在表明,我们应当把化解风险危机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作为新型科学技术发展的契机,切实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好机遇,加速西部信息化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在知识与信息的经济、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时代背影下,我国西部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尽快取得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首先应该把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作为第一重要的,也是第一关键的战略目标。在分析了影响西部信息化发展速度的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速西部未来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性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现在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汇报两年来名词审定工作情况;交流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经验;讨论和研究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协调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的全国委员、各分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及主管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同志。我们邀请了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我代表委员会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现在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局长汤丙午同志传达国务院《关于公布天文学名词问题的批复》。国务院批文的下达,表明国家对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也标志着科技名词术语审定统一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国务院的批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济慈副委员长在1985年4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回顾他早年从事科学名词统一工作的切身体会中,曾提及审定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权威性,是通过长期艰辛的工作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学习严老对待科技名词术语严肃认真的精神,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谦虚谨慎的求实精神,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标准局的共同努力下,名词审定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天文学是这次名词审定工作的试点学科。在两年多的工作中,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原则,选词范围,审定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编排体例等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根据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工作条例》,统一了认识,按专业分工,选取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名词,形成名词审定初稿,经过全体会议审议,对《初稿》收列的词目进行筛选,按照名词术语必须正确表达所指事物概念内涵的原则,根据汉语特点和语言习惯,确定汉文名称。对于订名有争议,概念易混淆,包含新概念的新名词和具有我国特点的名词术语,加以定义性注释;然后按照相关含义排列,汇总整理,印制成征求意见稿,寄发全国有关单位,广泛征求天文学家的意见。委员会认真对待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到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萃取精华,集思广益,力求在审定名词术语过程中,认真处理好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关系。天文学名词草案经过几上几下,反复认真地讨论,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一批一千九百五十六条天文学基本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经国务院授权委员会,昨天已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第一批经审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已由科学出版社印制成书,将在国内外发行。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两年多来,我们确定了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制定了审定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讨论并研究了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与方法。相继建立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林学、医学和技术科学等29个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截止到今年八月,委员会组织了各种审定会、座谈会和协调会共约150次,参加会议约4000人次,各分委员会共提出名词审定初稿12万余条,经过初审筛选和征求意见,进行三审成为终审稿的有9300条(医学未计入内)。除天文学名词外,土壤学名词已完成终审,正在整理上报。今年内,物理学、微生物学、气象学、地理学第一批名词和无机化学命名原则等均将完成终审。明年将有更多的学科完成终审上报。预计三、五年内将完成29个学科第一批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为我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奠定基础。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指出,学术名词统一工作“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1985年,方毅同志在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尽快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术语数据库是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愿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各行各业,都提出科技名词术语必须统一的迫切要求。只有使用统一的名词术语,才能适应当今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技术时代的需要。因此,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委员会已建立起一支由各学科的专家组成的近千人的审定队伍,负责审定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各分委员会还聘请了一些建国初期就积极参加名词术语审定工作,在我国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作为顾问,指导本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一些老先生,虽年逾古稀,身体不好,仍十分热心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提出宝贵和中肯的意见。在分委员会工作的很多同志,是科技战线富有实践经验的中年骨干,他们工作繁忙,重任在肩,仍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名词审定工作,努力作出贡献。有些单位的新、老领导同志亲自担任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领导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和单位,给予我们工作很多帮助。在此,我代表委员会,向为实现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作出贡献的有关方面和个人致以由衷的谢意!委员会的办公室是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办公室执行委员会对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统一安排,落实委员会为解决审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所采取的决策和措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不仅沟通了各分委员会与全国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而且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协调。目前办公室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但同志们勤勤肯肯地工作,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他们深入各分委员会,了解审定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业务水平。对审定工作中的共同性问题,例如,审定工作的目的、任务,学科间的交叉、协调,以及选词、定义和编排体例等问题都作了讨论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草稿),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使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办公室编发了《简报》,及时报道各分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推动审定工作的开展。此外办公室编辑出版了会刊一一《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介绍了当代术语学的理论与方法,刊载了专家们对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建议和主张,是我国研究和探讨自然科学术语学的学术性刊物,受到国内外术语学界的关注。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工作,又有涉及亿万人使用的实际问题。审定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处理好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关系,譬如对新订的名词术语,将订名的科学性、系统性放在首位;对已经流行的名词术语,应该注重统一性,尊重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轻易更改。其他如主科与副科的关系;专家审定与广泛听取意见等问题都要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给予妥善解决,使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日臻完善。我们今后的工作任务繁重,在首先做好基础学科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前提下,同时逐步开展一些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现有的29个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工作,应向本学科深入发展,使专业名词术语的订名规范化、系统化。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应紧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与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因此,对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密切相关的学科,特别是新技术、高技术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应努力创造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铺开,确保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审定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委员会在集中力量搞好汉文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同时,应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要根据本地区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切合实际地制定适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订名原则与方法,毋须强求一致,条件具备后逐步开展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以来,逐步与国际术语情报组织建立了联系,与加拿大、奥地利、英国、丹麦、芬兰等国的术语学机构及个人保持资料文献交流,两次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7技术委员会(术语委员会)会议。国际术语情报中心邀请我们委员会作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在其通讯刊物上介绍我委员会的情况,表达了对我国所使用的汉语科技名词术语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除我国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汉语,或使用与汉语汉文关系十分密切的语言文字。做好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为今后对外科技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使用汉语的地区,应沟通情况,加强联系,促进交流,使我炎黄子孙,在世界科技进步的宏伟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重要的贡献。同志们,委员会两年多来的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打下基础,随着国务院批文的下达,我们认识到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因缺乏经验,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加以改正。努力做好科技名词术语审定与统一工作。我们热切希望得到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等各方面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为早日实现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而努力!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2):124-128
针对在传统戏台设"共鸣瓮"以增强戏曲演奏声学效果的说法,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声学原理以及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指出"设瓮"一说广为流传,亦在个别传统戏台确有其事,但是由于"瓮"而产生振动,实为选择性频率吸声。而在考古中发现的瓮,其共振频率并不在人声和传统乐器的主要频率范围,实无"助声"之效果。尽管如此,古人对传统戏场的"助声"仍然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戏台藻井和八字壁等建筑形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的科学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不同“定位”,强调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惟一注重新论题的引进相比是更为恰当的。对于“现代科学”,特别是相关世界观的自觉反思被看成“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后现代科学”的建设而言,又不应集中于某一种具体的观点,而应更加强调它的开放性,变化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