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对具有巨大科学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地球工程进行治理日益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地球工程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广泛参与。公众参与地球工程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平等的决策权、文化上多元的价值观、知识上积极的再生产。当前,公众参与地球工程治理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跨越地球工程的知识鸿沟、确立广泛的参与原则、创新高效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工程风险的公众群体认知明显不同于个体,它具有涌现性、无意识性、漠视责任性和易受暗示性等特点.工程风险的公众群体认知偏差是指公众群体对工程风险的主观评定和判断与实际风险发生了某种偏离,重整化机制、传染机制、社会模仿机制、群体极化机制等社会动力学机制是它主要的生成机制.工程风险的公众群体认知偏差的纠正是多个相关主体的社会协...  相似文献   

3.
工程科普作为公众理解工程、参与工程,以及工程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已初步得到学界关注。工程科普不仅对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树立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有重大促进作用,更能够增进公众对工程内部运行状态的有效了解,从而增进公众对工程的信任,有效降低舆情风险,缓解邻避危机,提升参与效率,对稳定工程与秩序也有重要作用。工程科普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个方面,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是一个典型案例,为工程科普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其品牌活动“公众开放日”已连续举办8年,通过对这一系列品牌活动的调研,总结探索出我国工程科普的一般模式,为工程企业及工程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方开展相关科普活动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学理论的可接受性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共价键理论接受的事实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影响科学理论接受的主要因素在于科学的信念环境,在此基础上勾勒出科学理论评价中多元标准整合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契合了普特南关于可能的语义学建构需要一个精确的关于语言使用者的一般模型的思路。但普特南以语言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布尔迪厄诉诸实践;普特南把意义定义为包含外延在内的向量,继而把决定外延的工作归给了社会,布尔迪厄则把意义界定为价格,而价格取决于语言产品的可接受性。正是这两个区分及其所暗含的社会性视角的深层异质性构成了普特南与布尔迪厄之间的最大差异,也标示了布尔迪厄实践语义学的独特理论风格及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有关阿波罗登月工程真实性的质疑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世纪之交以来,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正在形成一场社会公众领域的言说与论战。本文从质疑事件本身入手,在全景考察质疑观点的基础上,对有关登月真伪性的论战进行分析,意在探寻由此事件所反映的社会公众在对待科学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与话语变迁。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在价值标准上的模糊性是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谱系由自然伦理、商谈伦理和责任伦理构成,其确立的依据主要是当今工程活动中的实践伦理和价值关系。自然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商谈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责任伦理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社会和个体与自我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工程恶性事件暴露了我国工程领域伦理道德的缺失,本文从价值理性、选择理性、实践理性三个向度剖析了其背后存在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程的发展伴随着文明的进程,体现并传播着各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本文以工程概念为基础,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下称虹桥工程)为分析案例,应用传播学5W理论对工程传播、公众理解工程及公众参与工程决策进行分析解读。分析得出:虹桥工程吝于言但蕴于理念,工程依靠传播让公众认知、理解并参与—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前提是工程传播。工程传播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正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新对象和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公众理解科学的新模式:欧洲共识会议的起源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欧洲国家率先发展了许多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实践模式,丹麦技术委员会创造的共识会议是其中之典型代表。在关注共识会议被广泛传播的前提下,文章从文化、社会、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共识会议在欧洲产生并受广泛关注的历史背景;并着墨共识会议的组织程序与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共识会议研究中的两条线索——民主政治、公众理解科学;指出共识会议对民主政治的贡献是有限的,应在公众理解科学的背景中,寻求其作为公众理解科学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工程回望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诸多工程和身体经验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一点正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本文通过回顾与身体经验关联的古今之绝唱的工程,并通过反思祛身体化的工程,尝试为现实的工程之思提供一种可能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问题有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能简单等同的维度,即生态维度与社会维度。由于造成环境破坏的人类活动都是具体的个人与群体在特定的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下,以特定的社会组织为依托而进行的,所以对环境问题除了生态维度外必须对其社会维度也有很好的把握,才可能找到较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解决。生态价值论与社会生态学行为环境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为我们审视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提供了有用的视 角。  相似文献   

13.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从研究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行动过程展开对科学的研究。由于这个行动过程的异质性、集成性、组织性,因而实际上是把科学知识的生产作为工程来研究。ANT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外衣下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工程哲学思想。探究ANT中的工程哲学思想对工程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钢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1):44-50,43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领域里发生了一次大的研究传统转向,由公共行政研究范式转换到公共管理研究范式。英国公共部门研究的范式转换,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本文试图通过勾画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轮廓、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来描述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公共部门研究中所发生的范式转换,以期为我国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批顶尖级的科技精英长期滞留海外,成为我国引进海外科技人才工作的突出难题。本文在学术相关性(academic correlation)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基于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实证调查,重点研究理工科留学人才的研究方向的延续性、海外师承关系、与中国大陆的学术交流合作情况等与其回流意愿的内在关联,发现这一群体的科研选题的持续性(前相关)、师承关系(纵相关)、职业发展目标(后相关)、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横相关)均对其回流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我国按照科技发展规律、学术成长规律及海外求学特点,以海外高端留学人才的科研选题为切入点,将引智工作的端口前移,消除海外科技人才引进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人才引进战略。  相似文献   

16.
案例研究是工程创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具有理论研究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案例研究是对工程创新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有助于揭示工程创新的客观规律;是对工程创新思想方法的深入阐发,有助于研究工程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对工程创新具体过程的生动再现,有助于培育工程创新的优秀人才.我国是世界上工程实践最为丰富的国家,案例研究必将为工程创新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工程规则是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随着工程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减免工程事故发生及其危害日益迫切,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工程规则成为必然。工程规则研究对于开启和促进工程的知识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工程哲学的基础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减免工程事故、促进工程安全、推进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过程论、STS的视角,考察工程规则的知识结构、合理性、生成、运行、变迁、社会文化意蕴等内容,是工程规则研究的具体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共振论是鲍林将量子力学引入化学所做的最根本贡献,它在科学和非科学界遭遇持久争论。共振论批判的意识形态特点多受到关注,其在科学领域的影响被忽略。本文分析了鲍林引入共振论并介绍给化学家的方式,探析了共振论在科学界引起争论、以及争论之后成为化学领域基础概念的原因,并考察了中国科学家在科学层面应对共振论争论的模式。研究发现:共振论以非数学方式沟通量子力学与化学,用化学家熟悉的概念和方式去描述新概念,以及有机化学的学科特征中的结构和分子的图形符号表征,为量子化学这门亚学科的自主性提供了张力;通过对结构和价键进行分离的方法解决本体论问题,保留价键理论的化学本质,是争论后共振论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工程学科中的传递现象特指连续介质中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过程,传递现象理论和多个工程学科有密切联系。其中描述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传递的动量、热量和物质量,习惯上统称为“通量”。“通量”这个术语是由英语“flux”翻译而来,然而它却难以正确表述传递过程的上述概念。1984年,第二届冶金工程动力学和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上,已感觉到这个术语不太准确,但由于未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只好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