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对于废水处理的研究(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都进行许多工作。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生物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微生物生物化学的方法处理废水,是解决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废水所进行的微生物生化处理研究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搞清微生物作用的机理,有必要对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活性污泥和生物膜)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而丝状微生物是群体中重要的一类,其中尤以具衣鞘的球衣细菌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对球衣细菌的控制利用,成为废水生物学处理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为此我们对球衣细菌进行了研究。本文包括球衣细菌纯种分离技术的研究,球衣细菌分离菌株的鉴定及其存活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于不同季节采集样品181种.分离获得375株细菌并采用经Lindow修改的方法进行冰核活性测定,结果有20株活性较高.并对其活性最高的256号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归类为欧文氏菌的草生群 相似文献
3.
从酸乳中分离了乳酸细菌2属8个种,其中乳脂链球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产酸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硫酸盐还原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西运城盐湖及太原市殷家堡污水处理厂等地采样,共分离到5株硫酸盐还原细菌纯菌株,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结合现代分子遗传学方法其中一株鉴定到种,为Desulfovibriodesulfuricans,其余罩株鉴定到属,均归入Desulfovibrio属。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本来对污水就有净化作用,但由于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浓度过高,使它经不起这种冲击负荷的袭击而死亡。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利用特殊的纯种微生物和超级细菌处理酚、汞或氰等废水,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在市环局大力支援下,对脱酚细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太平洋深海底泥样品中富集、筛选得到50株锰抗性细菌, 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50株细菌中含有40株芽孢杆菌、3株短杆菌、1株短状杆菌、1株考克氏菌、4株副球菌和1株食烷菌.50株中80%是芽孢杆菌,有6个种.90%以上为革兰氏阳性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Mn12对Mn2 的耐受能力最好,最高的Mn2 耐受浓度是130 mmol/L.该菌在28℃以200 r/min培养24 h后,能去除含锰(Ⅱ)10 mmol/L培养基中90%的锰(Ⅱ)(锰含量由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而Mn59在同样条件下,可耐受30 mmol/L锰(Ⅱ),可去除99%的锰(Ⅱ),具有抗性高、去除率高、速度快的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通过水解圈法初筛和液体发酵法复筛从土壤中分离出4株降解半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细菌并依据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等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4株菌均为芽孢杆菌,并经液发酵测定了酶活。 相似文献
9.
从太平洋深海底泥样品中富集、筛选得到50株锰抗性细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50株细菌中含有40株芽孢杆菌、3株短杆菌、1株短状杆菌、1株考克氏菌、4株副球菌和1株食烷菌.50株中80%是芽孢杆菌,有6个种.90%以上为革兰氏阳性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Mn12对Mn^2+的耐受能力最好,最高的Mn^2+耐受浓度是130mmol/L.该菌在28℃以200r/min培养24h后,能去除含锰(Ⅱ)10mmol/L培养基中90%的锰(Ⅱ)(锰含量由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而Mn59在同样条件下,可耐受30mmol/L锰(Ⅱ),可去除99%的锰(Ⅱ),具有抗性高、去除率高、速度快的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沈阳重型机械厂煤气发生站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三次分期取样,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方法分离出62株细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气单孢菌属、邻单胞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经过训化,得到9株抗高浓度酚和降解酚浓度较强的优良菌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邻单胞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生物学常用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丁(魚歲)中分离出9株菌株,编号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分别扩增出9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约600 bp的片段,并对其测序,将测序结果输入到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中,用BLAST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4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9株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别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的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6%,99%,99%,97%,98%,98%,99%,98%,98%.9株菌株的系统进化树明显分为3支,Ⅰ和Ⅳ聚为一支,Ⅶ独聚一支,Ⅱ、Ⅲ、Ⅴ、Ⅵ、Ⅷ、Ⅸ聚为一支,其中Ⅱ和Ⅷ相聚,Ⅲ和Ⅴ相聚后再与Ⅵ相聚,最后与Ⅸ相聚. 相似文献
12.
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Z3-1号海洋细菌bacillus marinu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甘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丙氨酸-脯氨酸)二肽、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对羟基氧代吡啶、尿嘧啶、胸腺嘧啶、β-谷甾醇和尿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细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樱属植物生产过程中根癌病的发生问题。【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分别从枝干和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筛选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比色法测定筛选菌株的解有机磷的能力;以特定培养基测定菌株产IAA(anxin)的能力,通过测定OD600值判断耐NaCl的能力。【结果】在樱花体内共分离到32株内生细菌,其中从枝条内分离到28株,从叶片内分离到4株。对32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有2株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对其中的1株细菌YH-20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瓦雷兹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H-20具有良好的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作用,其在第7天的解无机磷的量为178.43 mg/L,在第7天解有机磷的量为76.50 mg/L;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在第7天IAA的生成量为9.174 μg/mL;可在含10% NaC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结论】筛选获得的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菌株具有抗植物根癌病菌和解磷能力,是一株在林木根癌病的防治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UPM常熟纸厂PM2网下白水为试样,采取常规纯培养的方法,获得优势菌株20株,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颜色,以及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从中选取4株菌落数量较大的菌株(N1、N2、N4、N16)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该细菌的分类地位,并结合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常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确定各细菌所属种。结果表明:N1、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中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Rhinoscleroma);N4为鞘氨醇单胞菌属中的一种Sphingomonas azotifigens;N16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Enterobacter radicincitans。鉴于菌株 N1、N2相对N4、N16有较厚的荚膜,由此推断N1、N2可能是造成高速纸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生物膜污染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15.
鲑点石斑鱼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海南省三亚地区网箱养殖的发病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_AMS_6 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 ,鉴定为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小鼠毒性实验和不同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实验的结果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极强的毒力 ,不同感染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同时测定了溶藻弧菌对小鼠和鲑点石斑鱼的LD50 分别为 3 2× 10 5个 /mL和 2 1× 10 7个 /mL。进一步比较溶藻弧菌对青石斑鱼 (Epinephelusowoara)、真鲷 (Pagrosomusmajor)、平鲷 (Rhabdosargussarba)、黑鲷 (Sparusaurata)、红鳍笛鲷 (Lutjanuserythopterus)、黄斑蓝子鱼 (Siganusoramia)等一些常见海水养殖鱼类的致病性 ,该菌能导致不同海水养殖鱼类死亡并表现一定程度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06-110
对日照海域野生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采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对牡蛎共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改良Ellman法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共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从日照海域野生牡蛎中共分离得到62株共生细菌,其中,4株属于孤菌属,6株属于芽孢杆菌属,4株为鲁杰式菌属,3株为黄杆菌属,3株为交替单胞菌属,1株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属,其余均为交替假单胞菌属。共生细菌中对AChE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有13株,尤其是菌株HYML-1-11和HYML-1-62,抑制AChE的IC_(50)值分别为5.01和4.53μg·mL~(-1);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有22株,其中HYML-1-6、HYML-1-11、HYML-1-18、HYML-1-24、HYML-1-39、HYML-1-47和HYML-1-62号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5μg·mL~(-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在实验室进行大规模连续的嗜盐菌的培养方法和细菌视紫红质分离提纯技术。经表征证明,采用离心法即可制备细菌视紫红质纯品。 相似文献
18.
19.
富营养化水体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集、分离方法将富营养化养殖水体中的光合细菌筛选出来,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和球型红假单胞菌.在不同的pH、温度、光照强度、搅拌等生长条件下对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培养,以菌液浓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的生长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在pH6.0-8.0、温度25-30℃、光照强度2000-5000 lx时,均能良好生长.其最适合的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时,5000 lx,并辅以适当震荡.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对铜绿微囊藻有溶藻活性的菌株,采用试管法筛选溶藻效果好的细菌,显微观察高效溶藻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对其热稳定性、耐酸碱能力及紫外稳定性进行考察,并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溶藻菌种类。共筛选获得7株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F15菌株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最好。菌株F15的溶藻活性物质为胞外产物,当其生长到对数期时,其胞外产物的溶藻效果达到最大,按体积比1∶6将其加入藻液,培养3 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55%以上。该溶藻活性产物对加热、酸碱及紫外线处理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F15菌株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ATCC 14579同源性最高,达99%,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F15菌株溶藻效果好,稳定性高,具有开发成生物控藻菌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