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级发声中枢(HVC)和古纹状体粗核(RA)是位于鸣禽前脑的两个主要鸣啭控制核团,以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两种鸣禽栗鹂(Emberiza rutila)和燕雀(Fingilla montifringilla)为材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种鸣禽HVC和RA内胆碱能神经元的胞体大小和密度进行了观察、发现ChAT样免疫反应具有性别差异。这一结果提示胆碱能神经元可能在鸣啭的产生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鸣禽栗Wu性腺季节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E染色方法,IBAS图像分析仪分析及微机处理技术对鸣禽栗Wu春秋季的性腺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鸣禽性腺在重量、体积、精细管和卵泡的最大平均直径以及内部结构组成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结果为鸟类性腺的季节性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进一步研究激素对鸟类发声学习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鸣禽栗鹀性腺季节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E染色方法,IBAS图像分析仪分析及微机处理技术对鸣禽栗巫鸟春秋季的性腺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鸣禽性腺在重量、体积、精细管和卵泡的最大平均直径以及内部结构组成上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些结果为鸟类性腺的季节性变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进一步研究激素对鸟类发声学习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鸣禽的鸣唱控制系统已成为研究神经系统与学习、行为和发育相关的一个重要模型.鸣禽的鸣啭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学习过程.鸣禽学习鸣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感觉学习期,幼鸟必须听到成鸟的鸣啭,并形成鸣啭模板记忆;在感觉运动学习期,鸣禽通过听觉反馈与模板匹配逐步建立稳定的鸣啭.该文对近年来鸣禽鸣啭学习过程中的新生神经元及长时程增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测量了雄性成年栗鹀(Emberiza rutila)前脑及延髓的三个发声控制核团HVc、RA及nXIIts的体积。结果发现,前脑HVc用RA体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明显大于秋季(P<0.01),而直接支配鸣肌的延髓NXIIts无季节性差异(P>0.05)。这表明,栗鹀鸣啭能力的春秋季差异与其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春秋季体积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鸣禽粟鹀(Emberiza rutila)鸣啭控制核团内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igh vocal center),古纹状体粗核(RA,the 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histrialum),X区(Arca X)3个前脑核团内有GABA样免疫反应出现.HVC和RA中GABA能神经元胞体大小存在性别和季节间的差异.结果提示GABA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鸣禽鸣啭的产生和鸣啭学习。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雄性鸣禽前脑发声控制核团体积的侧别差异,进而为一侧优势提供形态学依据,以东北常见鸣禽栗鹀(Emberiza rutila)成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冰冻连续冠状切片、焦油紫染色、图像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雄性栗鹀左右侧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差异.结果表明:雄性栗鹀前脑发声控制核团的体积有明显的侧别差异,即左侧高级发声中枢(high vocal center,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 archistriatum,RA)、嗅叶X区(Xarea)的体积均比右侧的体积大,分别是右侧同名核团体积的1.14,1.30和1.1倍;而与鸣唱运动无关的核团,如位于延髓的螺旋内核(nucleus spitiformis medialis,SpM)则无明显的侧别差异.说明鸣禽鸣唱运动的高级控制中枢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再生作为特有的发育现象,在成年鸣禽前脑中,由侧脑室壁区产生的细胞经过迁移、替换、分化到达前脑高级发声中枢和发声学习中枢,加入原有神经回路。鸣禽利用这些再生的神经元,参与发声,学习记忆的感知与运动过程,在人类脑损伤的修复机制方面给予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利用组织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秋季成年雌、雄鸣禽黄胸Wu(Emberiza aureola)发声相关核团HVc、RA、X区、nxⅡts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SpM)的体积。结果表明:前脑的发声相关核团HVc、RA及X区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而延髓的nXⅡts以及与发声无关的核团SpM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织方法及微机处理技术测量了成年鸣禽燕雀( Fringilla m ontifrigilla)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X 区与发声无关核团 Sp M (螺旋内核)及睾丸的体积。结果表明,发声相关核团 H Vc、 R A、 X、区的体积与睾丸的体积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而发声无关核团 Sp M 与睾丸体积变化相关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对西溪湿地3个样带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3个样带植物群落有机碳的积累量.结果表明:植物从春季(4月)进入生长季后,其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10月份达到最大,表现为芦苇带芦苇混交带香蒲带,地下生物量也呈增加趋势.3个样带中植物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差异极显著,并表现出季节变化特征,叶片有机碳含量在7月达到最大,芦苇混交带和芦苇带植物茎有机碳含量在10月达到峰值.3个样带植物各器官有机碳积累量不同,表现为芦苇带香蒲带芦苇混交带.可见,芦苇群落是西溪湿地固碳的主要功能植被类型,同国内其它湿地相比,西溪湿地的固碳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常绿针叶树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以我国特有树种--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沙地云杉叶、枝、根、树皮等不同器官中的NSC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 5 月达到最大值, 此后逐渐下降, 8-10 月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说明芽萌发时所需的淀粉可能来自4-5 月光合产物的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在 5 月略低, 此后逐渐上升, 10 月达到最高, 增加的可溶性糖可能并非来自当年生长期结束前所积累的淀粉。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可溶性糖及 NSC 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生活在河口海区的一种经济甲壳动物,环境温度对其生化组成具有重要影响,而其环境温度是随季节变化而不断变化.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等3种器官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锯缘青蟹3种不同器官、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是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春秋季介于2者之间.3者的变化趋势一致,春季后降低,夏季降至最低,然后秋季和冬季依次升高.3种不同器官、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冬季介于2者之间.其变化趋势是春季后降低,夏季降至最低,然后秋季和冬季升高(肝胰腺)或依次升高(鳃和肌肉).本实验结论为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不同器官组织中可溶性糖的季节变化也较为一致.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之间的季节变化有差异,说明不同器官组织中同一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较为相似;不同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各异.  相似文献   

15.
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有滞后现象,这与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湿地植物氮素在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探讨湿地植物组织器官氮含量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以白洋淀湿地典型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芦苇各部位器官中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地上器官叶片、地上茎和叶鞘的全氮含量随季节变化呈指数下降,在4月份最高,分别为(43.07±2.66),(27.40±4.04),(20.04±3.10)g/kg;而根状茎则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为(13.34±5.07)g/kg.芦苇地下器官氮积累量大于地上器官.各月份芦苇叶片氮积累量高于叶鞘全氮含量,根状茎氮积累量高于地上茎.  相似文献   

17.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的性双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成年虎皮鹦鹉的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nssle,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ylis,RA)和嗅叶X区(Area X)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雄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明显大于雌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雄鸟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叫声复杂多变。这些结果提示虎皮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都存在着性双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理学院生活饮用水水质理化检验四季变化的情况,为广大师生健康安全的使用饮用水提供参考.方法:玻璃电极法、碘量法、乙二胺四酸二钠滴定法、硝酸银滴定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等.结果:对不同水样的五项指标四季值做t检验结果为:水源水pH值的P=0.034,溶解氧的P=0.022,总硬度的P=0.644,氯化物的P=0.516,氟化物P=0.038;自来水厂水pH值P=0.011,溶解氧的P=0.010,总硬度的P=0.023,氯化物的P=0.810,氟化物P=0.001.结论:水源水的水质理化检验四季变化较自来水厂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