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炼油装置有害气体泄漏区域风险等级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典型场景为代表开展的气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未能体现炼油装置的真实泄漏风险。提出一种基于泄漏场景集的炼油装置有害气体泄漏区域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融合泄漏源和风场等重要随机因素生成泄漏场景集,定量预测场景发生概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预测气体泄漏扩散体积分数场。基于场景概率和泄漏后果,得到各场景有害气体泄漏区域风险矩阵。结果表明:构建的有害气体泄漏场景集能够定量预测场景发生概率;建立的炼油装置有害气体泄漏精细CFD模型能够预测有害气体泄漏场景后果;表征各场景有害气体泄漏区域风险的区域风险矩阵可以划分符合真实情况的炼油装置有害气体泄漏区域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2.
装修和不良家具造成了室内空气污染,通过某些日常生活中的简易方法,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降低污染.甲醛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在水中,在室内放置水(流动的水更好),可以迅速地吸收空气中的甲醛;动植物纤维对于气体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在新鲜空气中,被吸附的气体又会散发出去,晾晒柜橱中的衣物,可以将其中的各种有害气体移出室外.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片机的有害气体检测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有害气体检测装置.它采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对有害气体的数据采集及显示,并将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对应频率的脉冲信号,上传到监控主机,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该装置为适应防爆现场的要求,采用红外遥控技术,不用打开设备即可完成数据的查询、仪表的校准及报警值的设定.它具有超限声光报警、切断用电设备电源的功能,可有效预防爆炸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该装置的软硬件设计在PToteus的虚拟环境下进行了联合调试.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与分子筛吸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套动态吸附装置。选取了三种室内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有害气体:甲醛、苯和甲苯作为吸附质。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穿透曲线,对活性炭和分子筛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分子筛吸收低浓度的甲醛和甲苯性能较好,而活性炭吸收低浓度的苯性能较好。综合平衡吸附量、穿透时间和平衡时间三个指标进行比较,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分子筛。  相似文献   

5.
MDEA水溶液对CO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0.05%.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32.4%)+哌嗪(2.6%)水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速度,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隧道爆破产生的粉尘及CO对施工人员的危害,本文提出了一种在隧道中加入可跟随式有害气体抽排装置的辅助通风方式。为确定可跟随式有害气体抽排装置的有效性,本文依托鸡鸣隧道工程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该装置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效果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压入式通风和加入抽排装置后的隧道流场以及粉尘、CO的运移规律,以及装置对流场的影响并验证了装置加速粉尘及CO排出的效果,并对加入装置后距离掌子面的5个测点的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加入可跟随式有害气体抽排装置能够有效加速掌子面工作区域内粉尘及CO排出,通风120s内,相同时间点下加入装置后的相同位置处粉尘及CO浓度远低于压入式通风条件下,加入装置后仅通风110-130s掌子面前5m内粉尘及CO浓度均能够达到安全浓度以下,同时该装置的加入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隧道流场的紊乱程度,加入抽排装置后的掌子面前5个测点处通风30min内的CO浓度变化满足单指数函数。对比加入可跟随式有害气体抽排装置前后粉尘及CO浓度变化情况,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内空气的污染与健康驾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汽车的内装饰可能释放大量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浓度随温度升高10度而增加约一倍.由于人的呼吸,数分钟后,在封闭的车内二氧化碳就会超标,使用车内循环的空调设施,无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反而可能由于合适温度而产生的舒适感觉,忽视了不良气体的危害.交通高峰时间、车辆拥挤路口和地段、以及行驶在尾气排放污浊的车辆后面,车外的空气质量可能更差,不适宜通风换气.对如何减少车内释放有害气体的危害,汽车通风的时间、地点,车内外空气循环装置模式的使用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健康驾驶的几项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8.
崔文创  郭辉  申鹏  于强 《河南科学》2012,30(9):1319-1322
对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毒有害气体在无风巷道扩散数学模型及有毒有害气体在通风网络中传播数学模型,并划分了瓦斯爆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传播的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为瓦斯爆炸事故救援和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MDEA水溶液对CO_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 ,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 0 .0 5 %。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 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 32 .4 % ) +哌嗪 (2 .6 % )水溶液吸收 CO2 的动力学速度 ,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 ,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对流层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CO2、CH4、O3、N2O和CFC等的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上述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太阳光辐射透过大气层,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而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阻止了  相似文献   

11.
复方液吸收法处理低浓度苯类废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催化燃烧法、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处理法及吸收法等 ,其中吸收法投资费用少 ,运行成本低 ,在中小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结合具体应用实例 ,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 ,针对低浓度苯类有机废气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方液吸收法 ,提高了吸收效率 ,使低浓度苯类废气的净化处理效率达到 87.5 %。该项技术具有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净化效率高、易操作等特点 ,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火驱工程特点,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作为示踪剂用于监测气体流向,进行稳定性和吸附性实验评价。以辽河油田火驱矿场试验区为例,依据物质平衡基本思想,建立了判定火烧油层燃烧前缘位置的新方法。分析了火驱前缘发展方向的影响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示踪剂辅助判定火烧油层燃烧前缘新方法能较准确地指示井组间的气体流向和不同方向的流量,从而避免了简单劈分产气量的误差,计算方法简便可行,结果更为准确可观。  相似文献   

13.
祝六军  龚丹宇  仇凌峰  周雄 《实验室科学》2011,14(3):174-175,179
针对传统减压蒸馏装置中吸收塔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的吸收塔.实践证明该吸收塔相比于传统吸收塔而言,具有实验占用面积小、重心低、损耗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是利用气体分子的吸收光谱技术,痕量大气中污染气体的成分及浓度的新方法.介绍了TDLAS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分析了气体检测中二次谐波信号的检测原理,建立了待测浓度气体的二次谐波信号与标准浓度的二次谐波信号之间的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压降是吸收塔设计及操作的重要参数,吸收塔内置不同结构的液体分布器时产生压降情况不同。为此,搭建1.2 m吸收塔实验平台,基于不同液体分布器,针对气速与喷淋密度对整塔及局部内件压降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塔中分布器、填料、集液器等部件压降都较小,绝大部分压降集中在除沫器部分;吸收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时,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有下降的趋势,整塔压降随气速增大而变大。在1 326 m~3/h和1 329 m~3/h的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分别为0.45 k Pa和0.445 k Pa。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分布器,整塔压降随喷淋密度增大基本上保持不变,整塔压降同样随气速的增大而变大,在1 350 m~3/h气速下整塔压降峰值为0.375 k Pa,相比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有较大的优势,且在不同喷淋密度下表现更加平稳。经计算,u=1 362 m~3/h时,吸收塔内置新型管槽式液体分布器相对于内置管式和槽式分布器的整塔压降分别降低16%和12%。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吸收方式-水平管内受迫流动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学模化,为解决边界上的气液相互作用问题,引入了表面更新速率的概念进行模化,并将模拟结果同实验结果相比较,检验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Heat driven refrigeration cycle at low tempera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can be driven by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such as solar energy, geothermal energy and waste heat. It is beneficial to save energy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applications of traditional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re greatly restricted because they cannot achieve low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A new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driven by low-grade energy and can get deep low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The mixture refrigerant R23 R134a and an absorbent DMF are used as its working flui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w cyde can achieve -62℃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when the generation temperature is only 160℃. This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of -47.3℃ has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experiment for this new cycle at the generation temperature of 157~C, which i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btained by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up to now.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new cycle can achieve rather low refrigera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储层构成单元的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容积法计算储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储层构成单元分析法及其研究成果总结出一种油气储量计算的新方法.实例表明,这种方法计算结果更接近油气田的地下实际储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的直接喷补法喷补焦炉砖煤气道效果差的问题,探讨用满流法取代传统的直接喷补法。使用结果证明,这种新的喷补法较传统的直接喷补法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面对越来越大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对传统的煤气净化工艺进行改进以减少焦化工艺废气中有毒污染物的排放非常必要。阐述了焦化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污染物,提出了一种相对可行的新型煤气净化工艺,为解决焦化废气处理难题探索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