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1):34-35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规则,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学技术部对2003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8年12月17日发布。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1):6-6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要公益性研究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6):19-2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学科布局、科研成果以及管理办法和经验,希望对其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与发展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国家实验室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作用 1.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意识到基础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和我国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状况,原国家计委决定集中一部分公共资源,有选择地在一些重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基地,称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84年起,共筹资14亿元(平均每个实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沿革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999年成立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重点实验室行列,是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实验室;2005年12月由科学技术部批准开始进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04年,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级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地学学科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3个A类实验室之一,并于2005年第一次被推荐参加地球科学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灾害性空间天…  相似文献   

7.
加强管理 凝练目标 开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健林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6):3-7,F0002,F000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25周年。今天我们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探讨今后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新修ST发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人员、基础设施、研究水平等总体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验室绩效评估不仅可以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高其使用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本文以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为例,详述了国家实验室绩效评估的流程、方法、内容、结果、应用及普林斯顿大学在评估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最后针对我国国家实验室未来的绩效评估提出若干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实验室概况  为了适应我国海底矿藏、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以及培养海洋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经国家计委批准 ,在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 1992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 ,1993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复对外开放 ,1997年通过国家的第一次评估 ,成绩为良好 ,2 0 0 3年通过国家的第二次评估 ,成绩为优秀。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管部门是教育部 ,依托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 ,由学校直接领导和管理 ,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吴有生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润培教授为实验室主任 ,杨建民教授、廖世…  相似文献   

11.
源于理科走进文科的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学校三大支柱之一,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出科研成果的场所.本文从实验室的产生、发展历史,比较传统实验室与文科实验室的异同,讨论了文科实验室的不足及改进方向,参照传统实验室发展的历史经验,论证文科实验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说明实验室概念发生了变革,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省部共建实验室可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类.与国家级实验室相比,省部共建实验室有其独特发展定位,布局分布呈现区域特色.可以通过建立竞争、淘汰机制,不断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加强共建项目的过程管理评估以及健全科技投入管理机制,优化投入结构等5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防白皮书作为军事外宣文本,其翻译传播效果关系到中国军事形象的塑造和语言安全,而源语语言社团独有的本源概念是其翻译难点。文章选用2010—2019年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中国的军事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中英文本为语料,建立双语平行数据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年本源概念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与对比,然后主要围绕传播受众和效果两个角度对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安全,以期为军事领域的本源概念英译及语言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大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资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医理论专项是973计划的组成部分。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与实施,通过项目、人才和基地的统筹,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中医基础研究队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的建设,也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成立以来,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原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以微重力科学为重点研究方向,以国家重大航天任务为牵引,突出学科交叉特色,坚持全方位开放,引领国内优势力量积极开展微重力科学交叉研究,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基础研究成果。本文总结和分析了微重力实验室学科交叉和开放管理的特点,以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开拓创新,并能为其他实验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指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层——以政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核心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服务层——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服务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等完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背景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历史背景,讨论美国政府在资助和管理基础科学方面所进行的探索,着重论述科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万尼瓦尔·布什和新政派参议员哈利·基尔戈之间的争论及其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的影响,阐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成立是现代科学发展及科学团体与联邦政府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因而是科学家行使其角色的前提。随着科学家在社会中角色的改变,科学家个人自由有着不同的内涵;基础研究中引入国家目标,责任自由将实现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央研究院研究提高民族素质案是中国人类学史上著名的学科事件。通过对这一事件档案的发掘和研究,共获得三点结论。第一,这一学科公案背景是: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至西南中国边垂地区,为了解决战争资源,蒋介石饬令开展此项研究。第二,其内容包括生物基础、营养环境、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4个方面,涉及诸多学科和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部门、军事部门、高等院校和各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人类学史上是空前的。第三,中央研究院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筹备处应运而生,但在艰难时局下,由于经费不足等诸多原因,使得运作了两年的研究所最终流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的利益冲突并不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多方面的危害。本文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雇员利益冲突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评议专家利益冲突管理制度、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利益冲突规避、利益冲突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监督制度、利益冲突管理培训和宣讲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NSF利益冲突管理体制及其规律,指出NSF利益冲突管理具有法制化、全面化、注重监督和制衡等特点。借鉴NSF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提出推进我国科技管理部门利益冲突管理的政策建议,包括逐步完善利益冲突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强同行评议全过程的利益冲突管理、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体系、开展道德规范宣传和利益冲突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