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美术作为藏族文化的主要部分,它自始至终与本土原始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究其实质而言,藏族美术的主流是藏传佛教美术,是将佛教的哲理内涵用美术的形式手段表达出来,借以抒发人生的愿望和理想.藏族美术以其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神圣的宗教性,强大的包容性等特点,构成藏族美术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从一个侧面建构了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佛教美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文化渊源于汉地大乘佛教和南亚密教,在与土著本教几经较量后,形成独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自身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政治风云影响,藏传佛教文化北扩、南下、东返,藏蒙汉文化交流融合历经千余年,使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苯、佛二元相融为主要构成元素的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族传统社会主导性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是藏族传统社会的主要思想根源以及藏族传统义利文化赖以产生、形成的主导性文化。文章对以这样的主导性文化氛围中产生、形成的藏族传统义利观或义利文化在《格萨尔》中的始终贯穿的根源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的义利文化在反腐倡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天下为公,以义制利,舍己为义,兴天下利,除天下害的传统文化精神,永远闪耀着正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5.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6.
由本教和佛教这两种宗教相互影响、融合而形成的西藏宗教深深影响着西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在<格萨尔王传·取雪山水晶国>中随处可见,英雄格萨尔王就是藏族宗教精神的化身,其中,本教意识处于基础地位,起着次要、辅助的作用;佛教意识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指导性的作用.宗教意识对于格萨尔王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史诗所描绘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的挖掘,就具有体育形态的文娱体育活动赛马、比射、棋弈、角力、举重、摔跤、马球等做了探究。认为史诗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藏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藏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米拉日巴传》中的经济社会与宗教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拉日巴传》记叙了藏传佛教噶举派11世纪时期尊米拉日巴的生平。传记的目的在于显示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但同时以学的方式记录了11、12世纪藏族民间经济和宗教生活的大量资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佛教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传汜描述了这一时期世俗和神圣两个层面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对宗教社会的影响和选择,是佛教取代苯教。最终扎根于藏族社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曲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传承、保护和利用——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现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章从保护与利用藏族文化遗产的视角,就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及其传承、保护的基本原则与开发利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民族给相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文化含义,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本文从神话传说和宗教观念方面来揭示数字"三"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知识,探讨了远古神话中有关于数字"三"的内容,另外也从现代宗教的角度分析了数字"三"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容,分别叙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三"所蕴含的宗教思想,从而揭示出不同文化形式中数字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藏族的传统天文历算既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文章认为藏族传统的天文历算是以本土物候的经验总结为基础,相继吸收了印度时轮历的主要内容和汉地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及其他天文知识而形成的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历法。  相似文献   

14.
宋金时期,在今青海、甘肃及四川西北部的安多地区,由于安多藏族本土从未遭受西藏灭佛运动的影响、广泛的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基础、藏传佛教信仰多神教徒不持戒的信仰方式,以及藏族蕃僧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及其特权、中原王朝利用蕃部佞佛而实施羁縻政策,导致了佛教的繁荣和兴盛。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印度本土式微后,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但藏传佛教的复兴不仅未能促进涉藏问题的有利解决,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涉藏问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负资产"。将这种战略"负资产"转化为"正能量"的一种可行思路是,重视藏传佛教信众的心理认同,加强藏传佛教统战工作,争取宗教文化认同,占领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有着自己古老的建筑艺术传统,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审美观念,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体系。无论是民居的主要载体——碉房建筑,还是宫殿城堡建筑,甚至是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都体现了浓郁的高原民族特色。藏区的建筑艺术由于凝聚了藏族特殊的宗教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高原地理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因而成为最能体现藏民族精神性格的艺术门类之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地处南亚、西亚、中亚及东亚诸文明之间,藏族的建筑风格或多或少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种文明的渗透,都为藏族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佛教的传入为例:佛教文明的大规模地进入,使藏族的宗教建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显示出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不过,对于外来的建筑风格,藏民族并没有一味地承袭,因此,至迟在15世纪以后,藏族本土建筑风格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中也逐渐地完成了宗教建筑民族化的过程,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并在近代迎来了其宗教建筑艺术的全面成熟与大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藏族著名学者诺章·吴坚先生精通藏传佛教教理知识,善长藏族传统诗词与藏族传统财经算术。他著有《藏传佛教念诵与仪轨经集》、《西藏割据史》、《西藏王臣记详释》、《数称词释义大全》等多部专著,还与藏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和夏玉.平措次仁合作撰写了藏族历史巨著——《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他的新作《佛本生如意腾详解》也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章根据诺章.吴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对有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及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分析"玛尼堆"和"敖包"的起源.笔者认为有关这两种不同文化"象征"的起源涉及远古的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蒙族文化以及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兴起标志着"血祭敖包"的结束,也标志着"敖包"和"玛尼堆"的另外一种相互包容关系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敖包"和"玛尼堆"是千古传诵蒙藏民族深深友谊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相似文献   

19.
藏族天文历算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天文学起源很早,并随佛教传入西藏,它对藏族天文学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就藏族天文历算和印度天文学之间存在的因缘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藏族著名学者诺章·吴坚先生精通藏传佛教教理知识,善长藏族传统诗词与藏族传统财经算术.他著有<藏传佛教念诵与仪轨经集>、<西藏割据史>、<西藏王臣记详释>、<数称词释义大全>等多部专著,还与藏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和夏玉·平措次仁合作撰写了藏族历史巨著--<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他的新作<佛本生如意腾详解>也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章根据诺章·吴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对有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及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