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小道观”制约着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直到近代,梁启超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理论思想,小说的地位才得以提高。然而这一著名论题,亦有偏颇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阅读学家。他提出的读书兴国、读书经世、选读与以写促读、阅读习惯与能力养成、古书辨伪求真等的理论与主张,是对我国古代阅读理论的继承、开拓与发展,对推动当时社会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研究梁氏的阅读理论,继承和借鉴其中积极因素对营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深化阅读教学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农兵”文学之首的工业小说并没有获得如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二:一、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这使得工业小说总体置身于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语境中,难免呆板、僵化。二、作家自身经验的缺乏也是导致工业小说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安东尼·吉登斯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家。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内涵、主要特征、产生动力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其现代性思想超越了"左"和"右"的二元选择模式,并于不偏不倚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立场和深刻见解,这对于处在现代化发展特殊阶段又面临诸多问题的中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知的。她的人生"烦恼三部曲"系列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均是讲述繁琐家务事的烦恼故事。在新写实的浪潮过去之后,池莉的创作发生了许多转变,不断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加强自己的创作深度,并在作品中响起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凸现了女性意识,还尝试着在作品中运用智性的反讽,从而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改革小说”正面响应了文学现代性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迫切现代化的呼唤。其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物质现代化转向人内心现代性的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逐渐深入的时候,改革小说却出现停顿。探索这段时间里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为文学发展提供一个参考。现代性的复杂与多元,要求“改革小说”既要适应时代变化发展,又要时刻贴近人心,更多地关注于现代性过程中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谈起劳伦斯的小说,人们往往更多的把目光注在他小说中关于“性”的描写上,却忽视了他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本文将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情节的淡化与暗示性、象征的神秘性的语言的意象化和感悟性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与现代文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虽然其理论主张有明显的资料来源,但他以新的原则综合众多来自传统和西方的思想资料,提升了小说的地位,开始了新学体系的创建,他的理论主张应时代而起,宣扬人性,进化与化化合等现代观念,是现代学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利用近代西方出现的重要学说文化地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学术史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一方法为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或一个特殊的视角,即从地域分布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变化;二是直接运用这一方法来考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在地域上的特点并以此进行学术分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介绍马克思及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主义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考察有关梁氏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宏观勾勒出该研究的学术脉络,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在近代有过突出的影响,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具体说来,梁启超的译学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翻译强国的思想;(2)提出译书“首立三义”的要求;(3)主张由日文转译西书;(4)鼓吹政治小说翻译;(5)提倡用通俗语言翻译;(6)强调翻译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梁启 超,作为资产阶级的史学领域的拓荒者,他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一样,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历史观和政治上的改良主义,又决定了他不可能对科学历史做出真正的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由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树立新的“国家观”,塑造近代社会理想人格“新民”形象;二是摆脱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束缚,主张各民族平等,共同奋发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倾其多半生精力研究的民族主义问题,既有其理论价值所在,也有失之偏颇之处,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当代人物传记方面的创作成就很少有人注意。本文从它的几篇代表作出发,分析了梁启超当代人物传 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肯定他在传记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解体,中国存五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意义危机,五四知识分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新文化建设方案以解决这种危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是五四新文化建设的方案之一,它是梁启超在汲取东西方优秀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与创造,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美学建构。它把传统儒家文化解体之后所导致的道德、知识和审美三个分离的领域重新融合在一起,使梁启超的人格理想建均得以实现,新文化建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