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较硬分层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行了较硬分层土-桩基-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试验,再现了上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体系频率小于不考虑相互作用的结构频率,而阻尼比则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不同,基础处存在平动和转动.土层传递振动的作用与土层性质、激励大小等因素有关.砂土层一般起放大作用,粘质粉土层一般起减震作用.结构顶层加速度反应组成取决于基础转动刚度、平动刚度和上部结构刚度的相对大小.多向激励下的动力反应规律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受力特征,以及褥垫层的移动趋势,进行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室内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分级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沉降和桩顶、桩底以及桩间土不同位置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来探讨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对桩顶平面处A桩周围土层表面埋设标志物,分析了褥垫层材料的移动态势和桩间土体的沉降量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加载初期是由桩来承担大部分上部荷载;由于褥垫层的调节作用,桩顶面处的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比值有所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群桩复合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曲线(P-S曲线)为缓变型;褥垫层向群桩所围成几何图形的中心移动,桩周土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都以桩为中心呈现由近及远不断减少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CFG桩复合地基研究状况,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以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整体弹塑性模型,分析了灰土褥垫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因素的变化对复合地基工作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得出:桩身应力沿深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最大应力点不在桩顶,而是在桩顶下的某一深度处;随着灰土褥垫层粘聚力、内摩擦角、变形模量的增加,CFG桩复合地基的桩顶沉降量、桩顶应力值以及桩土应力比均增加,桩顶刺入量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CFG桩(桩帽)完整性检测,发现由于施工原因引起一些桩浅部存在严重缺陷,其特点为反射波曲线周期大、无桩底反射信号,严重缺陷性质为垂向裂纹、水平断裂、桩帽与桩不能连结成为一整体,严重影响桩身质量完整,处理此严重缺陷桩是人工开挖,把严重缺陷位置以上桩裁掉,把坑底松散土清理干净并整平桩头露出含有粗骨料的混凝土新鲜面,然后对下端桩身质量检测完整后,用C15混凝土把桩与桩周取土空间全部灌注为一体,既增加成本,又延误工期,因此为确保CFG桩(桩帽)质量完整,应在施工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做到预防为主,从而制定施工措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和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共同作用构成了复合地基,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非欠固结人工填土等地基。由于其能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且桩身不配筋并掺人工业废料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因此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同时还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抗腐蚀和易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 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 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9.
郑宗升 《海峡科学》2005,(12):25-26
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由于这些建筑基础埋深大,荷载集中,对持力层的地基土要求也越高,而福州市区的上部土层本身不适合作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要采用桩基础,而地下20-30米通常为密实的砂层或砾卵石层,其下30-40米通常为软-流塑状淤泥质土下卧层,为了满足承载力要求,桩基础需穿透持力层面以上密实的砂层或砾卵石层.这里介绍一种施工方法--水冲气举辅助沉桩法,能有效穿透密实土层,其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成层地基中静压单桩挤土效应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成层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对模型桩整个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模型试验对在均质不同软硬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过程产生的位移场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浅层土体、桩身周围、桩端处土体不同的位移变化模式,并揭示了桩周不同位置特别是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均质地基挤土位移的最大值与压桩深度存在滞后效应;对于成层地基,最大径向、竖向位移均出现在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由于软硬土层力学性质的差异,土体位移主要表现为,软层处位移变大,硬层处位移变小。试验获得的结果便于进一步明确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内在机理,对预估沉桩的施工影响和指导沉桩设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饱和砂土中桩基的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定地震荷栽作用下液化土层中桩的p-y特征参数,是客观评价此时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关键.通过饱和砂土中桩基的大型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相对密度砂层液化时的桩身弯矩和桩顶重物的加速度.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利用对静力p-y(p为相互作用力,y为相对位移)曲线进行折减,得到液化砂土中桩的水平承载特性的方法,进而应用非线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计算了砂土液化时的桩身弯矩.若砂土的相对密度为20%~40%时,把静力p-y曲线折减为原来的0.1,作为液化砂土的p-y曲线.数值计算的桩身弯矩与试验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自平衡试桩结果的解析转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结果转化成传统静载试验曲线的解析法.假定桩侧土符合双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三折线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分别推导了自平衡试桩上、下段桩的荷载-沉降的解析解.通过对上、下段桩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得到抗剪刚度系数和抗压刚度系数等计算参数,再利用解析解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荷试验曲线即解析转换法.该方法的转换结果与实测桩载荷曲线以及荷载传递位移协调法的转换结果比较,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其他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理论完整、不需实测传递函数、简单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马涛  吴黎红 《科技信息》2010,(23):J0246-J0248
根据地质条件及结构需求,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并解决沉桩问题。本工程采用的打入桩有三种:φ800PHC桩、φ1000PHC桩、φ1000钢管桩.桩基持力层为⑤圆砾、角砾、卵石层及⑦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其中PHC桩沉桩出现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升式平台地基承载力,抗倾稳性及桩腿插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地质原因的不明,自升式平台桩腿突然刺破持力层而导致平台桩腿及结构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自升式平台作业时桩腿的地基承载力及抗倾稳性,对保证平台在各种海况下的作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某一自升式平台地基承载力及抗倾稳性的分析计算,探讨了平台抗倾稳性与海底土层地基承载力及桩腿插深之间的关系.对今后该类平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润泽 《科技资讯》2009,(20):22-22
1 工程概况 某小区拟建建筑物有地下室、别墅及5~11层住宅建筑等,建筑用地面积255809.193m2,其中地下室、5~11层住宅及部分别墅建筑基础采用长螺旋钻孔CFG桩复合地基上的独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桥梁为主跨480 m的双塔组合梁斜拉桥,主桥桥址地质条件复杂,试桩是直径为2.5~2.8 m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对这种大直径超深钻孔桩基进行轴向静荷载试验.其方法为:采用自平衡法测试方案,荷载箱设置在距桩端最佳位置3.5 m处,试验中在荷载12~56 MN内共设置9个级别;根据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各级荷载下岩层侧摩阻发挥系数c2进行反算,对桩侧各土层试验过程中各类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荷载为25 MN时对该类桩犁的桩顶位移几乎没有影响,桩身侧摩阻力足以抵抗上部荷载;桩侧各土层实测时间-位移曲线与拟合曲线在加载后期均趋缓,表明桩侧摩阻力基本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层地基中的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前、后排桩视为竖直插入成层地基中的弹性地基梁,以不同刚度的水平弹簧模拟前、后排桩与其间成层地基土体的相互作用. 以各个土层接触面为水平分界面,将前、后排桩支护结构分为若干单元段,以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作用于后排桩的主动土压力,以弹性抗力法计算作用于前排桩基坑底面以下的土体抗力,且考虑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的线性变化. 基于Euler-Bernoulli双层地基梁理论,考虑桩桩及桩土相互作用得到成层地基中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挠曲微分方程,并采用幂级数法求解,然后根据界面处内力与位移的连续条件及桩顶、桩底的边界条件,得到任一深度桩身的水平位移、转角、剪力与弯矩计算式. 最后通过一工程实例分析,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群桩沉降预测一直是桩基设计中的难点,在国家地基规范、桩基规范和一些地方地基规范中均引入了沉降地区经验系数来加以修正,而这些修正系数变化范围太大。实际上,群桩基础沉降与桩基实际特性、施工方法和实际土层状况等密切相关,而单桩试桩曲线包含了丰富的桩土相互作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了现场土质的力学性态且包含了桩土相互作用信息,但目前单桩试验曲线一般只应用于验证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很少直接用于群桩沉降计算中。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利用单桩Q-S曲线来推求群桩沉降。考虑到目前桩基理论计算出来的相互作用系数夸大了群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收集了77组单群桩沉降实测资料,其中71组用于统计分析得出群桩沉降比公式,最后通过6组实例分析,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其计算值与实测值比值的均值为1.46,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较好,表明该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连接形式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种连接形式桩筏系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桩土动接触压力峰值曲线、土层顶部和筏板顶部加速度反应谱等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探寻垫块和褥垫层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顶设置褥垫层可以最有效地调动地基土潜力,桩身弯矩峰值降低4 kN·m,筏板顶加速度峰值降低7%,桩顶加速度峰值降低9%;桩顶埋设垫块桩身弯矩峰值降低6 kN·m,设置垫块可使筏板加速度峰值降低45%,桩顶加速度峰值降低35%,可以有效调动地基土潜力,对土层顶部和筏板顶部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少最有利. 2种连接形式均可减小上部结构加速度响应,减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层状地基中单桩性状的积分方程解法及其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积分变换和传递矩阵方法得到弹性层状地基轴对称问题的基本解,按照虚拟桩法建立分析模型,推导出层状地基中单桩求解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对其进行数值计算.编写了层状地基中单桩分析的计算程序,可求得桩身各点处的轴力、剪力和位移等主要性状.与经典弹性解答相比,本方法在理论上较严密,适用范围和求解结果也更为丰富.为考察地基土成层性对单桩性状的影响,还对几种典型层状地基中的单桩进行了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