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交往导致语言接触。在此过程中,语言相互吸收或输出成分。就吸收而言。非汉语词汇成分进入汉语以后,汉字一视同仁地加以记录;使用既久,其非汉语色彩消失,当中一部分便循着汉语词派生路径孳生同源词,汉字又对这些同源词记录,出现了语言底层并非汉语而文字层面有汉语特征的同源字。古汉语中,“卢”字有黑义,来源于古羌语。垆、栌、胪、栌、鸬等字秉承“卢”字音义,形成了一组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同源字。  相似文献   

2.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3.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在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进行评价时,经常会提出这样的一条批评,即说它只重视字,不重视词,存在把文字中的“字”当作语言中的“词”的倾向.因此,怎样评价古代以文字为主要对象的语言研究,也就成为总结、继承古代语言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以多为词”的语言单位观提出这种批评的人首先是在词与字之间划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异域,把语言与文字看作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东西,特别是把汉字看作是游离于汉语之外,可以任意替换的一种文字。而在古代、人们已经看到,汉字不再是一个单纯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它…  相似文献   

5.
“方块布依字”是布依族民间流传的一种仿汉字的记音符号,主要通行于宗教职业者群体。布依族宗教经文手抄本中的用字和造字方法主要有四种,或用与布依语相同或相近的音来记录该语音,或根据布依语词义,用汉语方块字的字符重新造字,或用与布依语同义的词来记录,或直接用汉字本身来记录。“方块布依字”在布依族宗教典籍及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汉字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各项要求,是各级对外汉语教学的依据和目标。在关于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原则中,有一段话值得重视: 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汉字系 统。汉字是表意的语素文字,中国传统的 文化教育十分重视汉字教学,“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经”等识字课本是数百 年来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汉字所 以受到如此重视,就是因为在汉语中存 在一部分构词能力极强,极活跃的汉字, 掌握这些汉字,将其作为语系,按照一定 的关系进行搭配组合,就能生出大量的 新词来。达到高等水平的考生,按照“词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氏文通》字类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通》以义定类:一字一义,则一字一类;一字数义,则一字数类。后者即“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实际上就是字的兼类。且《文通》的最小运用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因而一字数义的兼类现象就多了起来。而当某个字的甲义临时引申为乙义时,该字则由甲类字“假借”为乙类字。可见,《文通》的字类理论自戍体系,其“字无定类”与“字类假借”并没有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六书”不是造字法,是“保氏教国子”辩认字形、说解汉字所记写的语素或词的意义的方法。实际上是汉字的写调方法。汉字的造字法只有两种,一是“依类象形”,即错画物象之本的方法;二是“形声相益”,即利用已有的符号孳生的方法。汉字的写词方法,可概括为三类,一是“因形示义”,或指事、或象形、或会意,字形结构体现词义;二是“依声别义”,或形声、或假借、或连绵,选用已有符号表音寄义;三是“一首相爱”,用特注的方法记写汉语的同原词。  相似文献   

9.
变音别义、变音造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读音、字形是表示词语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内容,是推动读音、字形分化的决定力量。汉字读音分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衍音”,汉语里出现了大量同源词、孳生词,是汉语声训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保忠 《科技信息》2011,(17):157-157,187
汉语普通话的命令标记“给我”因语法化而发生语音缩合成为一个词。在具体的方言天长话中,由于命令标记的“给我”的语音缩合,频繁使用,类推到所有的“给我”的组合上,使得各种意义的“给我”都发生了缩合而成为一个词.同时也类推到天长方言中表示给予义的“把我”上,“把我”也发生了同样的语音缩合。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一体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汉字音、形结合表义的特征可用公式“(L∧F)→Y”来表示。汉字(L∧F)→Y的特征对语法的影响很大。从微观上看,构字法中的形声义关联对语法的影响尤其是对确定词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宏观上看,汉语从字结构到词结构再到句子结构的认知过程中,采取了Q空间来形成语言结构的等级格式及其间的关系,并形成汉语语句的中国套箱式的分形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概括了汉人赋予汉语动物词文化意蕴的几种基本情况,使读者对动物词与文化的这种“镜像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和汉文化。  相似文献   

13.
继王引之《经传释词》注“言归于好”之“言”为“语词”后,各类汉语工具书皆认为此“言”是助词,无实义。结合文献及声韵,认为“言”应为“我 焉”的合音词,有实义,即“我就(从此)”。清代后,“言归于好”之“言”虚化为助词,无义。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造宇理据和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表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汉字"见形知义"的特征不再突出,汉字的象形性功能逐渐丧失,表音性功能大大降低,半理据字和无理据字的比例上升.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已由最初的表词文字发展成一种语素一音节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汉字的理据特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中文词嵌入模型无法较好地建模汉字字形结构的语义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中文词嵌入模型.该模型基于词、字和部件(五笔编码)等粒度进行联合学习,通过结合部件、字和词来构造词嵌入,使得该模型可以有效学习汉字字形结构所蕴含的语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文词嵌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约定性的角度论述了汉语词的初步定义的合理性:“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分析了这个定义中“约定性”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筠认为,词的声、义寄托于汉字形体,解析汉字必须遵循字词关系规律。在对“六书”内涵阐释的基础上,王筠创立了“累增字”“分别文”概念,对汉字发展过程中新造字与原字进行沟通,从历时动态角度对同词异字和汉字分化的成因进行阐释,对汉字发展史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王筠立足于整字与“六书”相对应的关系,但鉴于有大量字不能纳入“六书”,于是设置变例,又把假借扩展至构件层面,这些说明王筠把整字与构件混杂在一起,把汉字结构理论与具体字的结构模式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18.
假借通假和破读等现象,既是文字词汇的问题,又是重要的语音问题,由于它们似同实异,辨别起来有一定困难,妨碍了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因此,区分它们对掌握古汉语字词的形、音、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上述问题,结合具体的语境作比较分析。假借和通假。从广义上说假借和通假都是假借,不过前者是造字假借,后者是用字假借,我们通常所说的假借是指“六书”中的假借,而不包含通假。假借是因有限的汉字不能记录极为丰富的语言中的词,为了解决这个字少词多供不应求的矛盾而产生的特有现象。它是用业已存在的字来托事,表达另外一…  相似文献   

19.
Extend,strectch,expand,和spreao译义极为相同,有“伸展、扩展、扩大、涨大、传播”等意思,但各个词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只有正确地理解词与词的区别和它们的相同之处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单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句的意思,现举例如下:(一)Extend愿意是直线状的“伸展”引伸为“扩展”(如势力,范围)。A)有“Makelongerinspacelandortime,enlarge”之意。如:1)Thefactorycompoundextendseastwardsasfarastherailway.这家工厂的场地向东一直延伸到铁路边。2)ExpansionistsarenowtryingtoextendtheirmilitarypowertoVario…  相似文献   

20.
文章肯定了许国璋先生关于汉字特征的论述,批判了“中国没有语言学”,“说文解字”之学不是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汉语的表意字和口语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文字不是口语的记录者,而是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