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红鳍笛鲷为材料,取头肾经空气干燥制片法制片,经过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红鳍笛鲷的核型为2n=48、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2.
盐度及温度对红鳍笛鲷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盐度和温度对红鳍笛鲷(Lutjarus erythopterus)精子活力的影响,并比较了室温保存和低温保存时精子的活力.实验共设置9个盐度梯度和5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精子活力的最适盐度为32,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最长8.50min,精子寿命也最长,为11.09min,在盐度低于15的情况下,精子活力丧失;最适温度为25℃,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最长7.72min,精子寿命也最长,为10.9min.在室温(25℃)条件下,红鳍笛鲷精子活力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到15.5h后的精子失去快速运动的能力;在低温0~4℃条件下,红鳍笛鲷精子寿命可长达72h。 相似文献
3.
4.
网箱养殖石斑鱼暴发性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了1996~1998年海南省各地网箱养殖石斑鱼暴发性溃疡病的病症、流行特点,通过细菌学常规鉴定和人工感染以及重复感染试验,初步确认病原菌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并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从7例牙周炎患者病料中分离到6株专性厌氧菌和若干株兼性厌氧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微量生化试验以及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等方法,已将6株厌氧菌鉴定到种。随后用江西中医学院研制的数种治疗牙周炎的药物对其中几株主要病原菌做了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了5种药物成分对牙周炎病原菌的作用;测定了5种药物配方对5株厌氧菌的MIC及MLC。此外,还探索了药液的牛津杯法在厌氧菌抑菌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7.
泥鳅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溃疡的泥鳅中分离出病原菌4株,分别为:02-7-01、02-7-02、02-7-03、02-7-04。其中02-7-04经人工感染健康泥鳅,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证实这株菌为泥鳅溃疡的病原菌.根据其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为致伤弧菌.对溃疡的组织病理观察,肌肉细胞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溃疡部位皮下肌肉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致病菌从肠道侵入而导致肠粘膜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定量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呋新、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曲松敏感;氨苄青、氧哌嗪、头孢唑啉耐药. 相似文献
8.
南海珠江口区域水生病原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Z2):59-62
从南海珠江口之深圳、珠海海域和广州城区等五个不同区域的9个水样中,利用弧菌属选择性培养基TCBS获得9类特征菌落表型的分离株.选取高频率出现的4类典型菌落的代表菌株(G,Y1,Y2,T)鉴定,革兰氏染色为G-,磷钨酸负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菌体细胞成短棒状或弯曲弧状,可见单极生鞭毛.综合特征生化鉴定结果确定橙黄色菌株Y2为霍乱弧菌,绿色菌株G为嗜盐性副溶血弧菌.血清学类群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于不同水域样本的菌株之间存在特征血清型的显著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线粒体DNA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距PCR法(long-PCR)测得勒氏笛鲷(Lutjanus russellii)全长16505 bp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序列号:EF51420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海域勒氏笛鲷的mtDNA基因组全序列结构组成与其他硬骨鱼类的结果较为一致,由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非编码区组成.序列比对显示,勒氏笛鲷和蓝点笛鲷(L.rivulatus)所属的笛鲷科(Lutjanidae)与黑带鳞鳍梅鲷(Pterocaesio tile)所属的梅鲷科(Caesionidae)的亲缘关系密切.勒氏笛鲷全序列虚拟酶切结果证明了以往纯化mtDNA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RFLP)所得结果的可靠性;所开发的长距PCR引物能快速获取足量的mtDNA大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可应用于物种辨别和群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对汲县城湖红鳍Bo的食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观察鱼体胃肠充塞度、定性、定量3方面作食性分析;从性腺成熟度算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结果表明:红鳍Bo的主要食物为浮游动物和经济价值不大的鱼类,食物充足,容易得到,故是很好的养殖对象;3-5月是红鳍Bo的发育繁殖期,应加大食量,以增加鱼苗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鲑点石斑鱼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海南省三亚地区网箱养殖的发病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进行病原分离 ,通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应用ATB半自动鉴定系统及VITEK_AMS_6 0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并与有关的标准菌株为对照 ,鉴定为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小鼠毒性实验和不同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实验的结果表明 ,该菌对小鼠有极强的毒力 ,不同感染方式感染鲑点石斑鱼表现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同时测定了溶藻弧菌对小鼠和鲑点石斑鱼的LD50 分别为 3 2× 10 5个 /mL和 2 1× 10 7个 /mL。进一步比较溶藻弧菌对青石斑鱼 (Epinephelusowoara)、真鲷 (Pagrosomusmajor)、平鲷 (Rhabdosargussarba)、黑鲷 (Sparusaurata)、红鳍笛鲷 (Lutjanuserythopterus)、黄斑蓝子鱼 (Siganusoramia)等一些常见海水养殖鱼类的致病性 ,该菌能导致不同海水养殖鱼类死亡并表现一定程度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红罗非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患“突眼病”的红罗非鱼眼球中分离出RT -E980 1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为致病菌 .该菌大小为 (0 .6~ 1.0 ) μm× (1.3~ 2 .8) μm ,短杆状 ,单个、成对或链状 ,端生 3~ 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芽孢 ,氧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MR、VP、H2 S反应阴性 ,能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认为该菌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种类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 .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性,试验通过采集病料、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等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出的20株细菌的培养特征、镜检特征均符合大肠杆菌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与大肠杆菌同源性达99.9%~100%,确定20株分离菌为鸡源大肠杆菌;20株大肠杆菌的致病力为40%~100%;1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均呈现多重耐药,耐药率为33.3%~93.3%,耐药情况较严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15.
金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典型"突眼病"金鱼的眼球、肝脏中,分别分离出E-01和L-01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E-01菌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菌体大小为(1.0~1.5)μm×(1.5~2.3)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触酶阳性,氧化酶、硫化氢、吲哚、蔗糖、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阴性.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bobacterlwoff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先锋霉素V、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确定导致西昌市某奶牛场引起乳房炎的病原。方法 无菌采集患病奶牛乳样2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溶血酵素基因(khe基因)和16S rRNA基因鉴定、小鼠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1)分离到1株菌,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粗短杆菌,形态学观察与生化特性均与肺炎克雷伯菌相符合;(2)khe和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8%和99.7%~100%,因此,将分离菌确定为肺炎克雷伯菌,并将其命名为XC1分离菌株;(3)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只接种小鼠均在接种第3天全部死亡,表明XC1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XC1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比肟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对红霉素、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结论 该奶牛场发生的乳房炎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XC1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从健康土鸡盲肠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力的菌株Y31,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rRNA进行PCR扩增,得到1460bp的片段,该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Mega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选择兽医临床上常用的15种抗生素,对菌株Y31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31的16SrR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rRNA序列的相似性为99.6%,在系统发育树中,它们在同一分支,且遗传距离最短,确定菌株Y31为枯草芽孢杆菌;Y31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诺氟沙星有很强的耐药性,对链霉素中度敏感,而对试验中的其它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董立文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2):44-46
目的:了解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变迁和耐药趋势。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从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共分离出病原菌6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393株,占59.64%,革兰阳性菌为128株,占19.42%,真菌为138株,占20.94%,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呋喃妥因,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表皮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等呈耐药率逐渐增高趋势。结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掌握细菌变迁动态,从而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1例DU和25例正常人(HI)进行了24h食管pH值监测,DU组为再分为有反流症状组16例和无反流症状组45例。结果:DU组18例酸瓣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29.5%,显著高于H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反流症状组16例全部酸反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10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