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6盆腔炎的超声图像表现及特征,总结盆腔痰在超声上主要 贫腔积液、宫内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宫旁团块、子宫增大、输卵管积液等表现,并结合分析了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归纳出急性盆腔炎主要表现 腔积液、宫内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及子宫增大,慢性盆腔炎则主要表现为盆腔积液、宫旁炎性团块及输卵管积水,超声诊断中须与盆腔占位、宫外孕等相鉴鉴别,结合病史,可较准确地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6例盆腔炎的超声图像表现及特征,总结盆腔炎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盆腔积液、宫内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宫旁团块、子宫增大、输卵管积液等表现,并结合分析了盆腔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归纳出急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盆腔积液、宫内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及子宫增大,慢性盆腔炎则主要表现为盆腔积液、宫旁炎性团块及输卵管积水,超声诊断中须与盆腔占位、宫外孕等相鉴别,结合病史,可较准确地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量E.A峰,用连我普勒测量左室心肌松驰时间常数T,对比研究52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预测的意义.方法选择608例疑似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颈动脉彩超及血清hs-CRP、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正常糖耐量(NGT)组对易损斑块检出率为8%,糖耐量减退(IGT)组对易损斑块检出率为36%,糖尿病(DM)组对易损斑块检出率为65%.结果显示:IGT组、DM组对易损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N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 CPR对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检测可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早期检出易损斑块、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TIA患者(TIA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4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与TIA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TIA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比较MRA和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评估MRA作为颈动脉影象检查的诊断价值.35例颈动脉MRA全部在Siemens Magentom Impact1.0磁共振机器上扫描,MRA扫描序列为2维时间飞跃技术。颈动脉狭窄均经CDFI确诊。CDFI用Acuson-128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诊断仪。MRA清晰地显示正常颈动脉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动脉分叉。轻度颈动脉狭窄MRA表现为沿血管壁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超声显像对肝包虫病的位置、数目、大小和类型均可做出精确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优于其他任何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包虫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映霞 《甘肃科技》2020,(18):103-105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效果。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查,对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发生率、颈动脉血流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5.71%较正常组的24.71%高(P<0.05);斑块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BIF),观察组、正常组分别为51.39%、57.14%,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狭窄发生率48.81%较正常组的7.06%高(P<0.05);观察组最大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均较正常组小(P<0.05),阻力指数(RI)较正常组大(P<0.05)。采用彩超可有效检出颈动脉斑块,且可了解斑块所在位置、性质、是否存在狭窄、血流量参数等信息,诊断价值较高,并有助于预测脑梗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频谱变化。方法:对15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及30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32例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均为内径增宽、中-内膜厚度增厚(平均增厚1.0~1.4 mm)、峰值流速减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颈总动脉:0.86±0.07、颈内动脉:0.73±0.06、颈外动脉:0.91±0.09)。结论: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阻力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分型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体检中心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70例体检正常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根据IMT厚度分为正常、内膜增厚、斑块形成3组,评估4组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IMT内膜增厚56例,斑块形成64例,其中不稳定斑块34例,稳定斑块30例;健康对照组各血常规指标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MCV为(83.61±5.27)f 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85.83±6.91)f L),WBC,RBC,HCT,MPV,RDW及PL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膜增厚组与斑块组WBC,M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HCT,MPV,RDW,PLT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WBC,HCT,MCV,RDW指标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BC,MPV,PLT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发生改变,对脑梗死患者展开血常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核磁共振图像以及CAD、CAE软件建立大脑Willis环有限元模型,视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粘性流体,视血管为弹性体.通过ANSYS-CFX软件对正常情况与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时的Willis环分别进行了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前交通动脉部分的血流随狭窄程度增大呈增大趋势,血管应力集中位置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位置相一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除成功再通颈动脉外,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及术前准备等;术中护理除心理护理外,特别应注意抢救药物的准备及生理指标的监测;术后护理也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际病人的CT影像数据构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血流速度和压力分布,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颈动脉剪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里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颈动脉窦部的血流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涡流形成的特点;然后分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血流阻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颈动脉窦部的剪切力几乎是最小的.在颈动脉窦部下方附近,涡流易于形成.在收缩期的开始阶段,动脉阻力有一个很大的高峰.这些特点会对研究颈动脉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发病率、吸烟、糖尿病、久坐不动等。为了明确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探讨了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检测中可能存在的规则和关系,通过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G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算法及卡方检验,对372位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是诱发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相比逻辑回归、卡方检测,遗传算法产生的简单规则更适用于医生的日常诊断。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秋兰  李少杰  王颖 《江西科学》2009,27(4):540-542,547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172例肺结核咯血病人分为两组,其中49例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A组),123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加止血剂等内科治疗(B组),观察两组咯血缓解情况.结果A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67.35%、95.92%和10.20%,均优于对照组的17.89%、68.29%、36.59%.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准确、完整地找到供血血管并运用恰当材料进行栓塞是有效止血并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心脏彩超估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轻度组患者NYHA分级Ⅰ,Ⅱ级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重度组NYHA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SPA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3组患者手术后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和6MWT均显著改善;轻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重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负担,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社区高血压患者疲劳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疲劳的影响因素,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和婚姻满意度问卷调查528名社区高血压患者。45.3%高血压患者有疲劳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家庭功能和婚姻满意度与疲劳有关(OR=1.031、2.198、4.003、4.805、1.693、2.230)。通径分析,抑郁、焦虑、睡眠质量和年龄是导致疲劳的直接因素,家庭功能、婚姻满意度和家庭经济通过中间变量间接影响疲劳。结果表明,诸多因素导致高血压患者疲劳,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