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电力系统中,由于系统电压的要求,必须保持电压幅值波动在规定范围内,故需经常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来满足要求.然而分接切换开关绝缘不良、接触不良、分接开关的过度电阻不平衡等因素,都对变压器的试验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阶摄动方法计算硬化材料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的最大值和和变化幅值.作图分析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最大值、变化幅值与材料硬化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在幂硬化材料中,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最大值和变化幅值随材料硬化指数n的增大而减少,当n等速均匀增加时,弹塑性弯曲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最大值和变化幅值加速减少,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大.当材料的硬化指数相同时,弯曲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最大值和变化幅值随疲劳载荷的不断减小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主变压器是电网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当其发生故障时,主变压器的烧损往往很严重,有时还可能导致系统事故,危害很大,损失也较大。主变压器烧损的原因主要有变压器近区或出口短路、主变压器过电压、负荷过大、有载分接开关故障、渗漏油与进水、继电保护器故障及外力破坏及一些人为因素等等,针对这些原因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预防主变压器烧损,以保障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保障。分接开关是有载变压器的关键设备,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变压器是否可进行电压调节,甚至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所以有载分接开关检修和日常维护是十分关键的,急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文将围绕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故障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检修办法,维护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曾津平 《广东科技》2013,(12):87-88
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是在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均与电网断开的情况下用来变换一次绕组(通常为高压绕组)的分接,改接其有效匝数,从而进行分级调压。在变压器的正常运作中分接开关使用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其运行的效率,对分接开关的研究主要是从三相型无载分接开关入手,对开关的发热现象作分析,找到能够解决此类相应的办法,有效地预防其导致的不良接触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对电力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的典型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及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分接开关的故障树模型,并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中的权重集成方法,将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相结合,提出了结合重要度这一可靠性指标的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可靠性评估方法。评估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对分接开关的故障模式进行清晰的演绎和推理,同时还能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各故障模式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得到分接开关运行时的可靠性水平,获得较好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7.
有载分接开关是变压器的重要组件,也是操作比较频繁的组件,一般都有气体保护装置。目前变压器厂家对有载分接开关配置的气体继电器比较混乱,有些厂家配备轻、重瓦斯保护,有些厂家至配置重瓦斯保护。本文主要对我公司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配置瓦斯保护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何快速准确的检修水电厂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从变压器的分接开关的用途、种类、检查过程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表述,使今后的设备检修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电网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有载调压变压器越来越普及,对有载分接开关的测试和检验越来越引起电力系统的重视。本文对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在标准环境条件下的过渡时间及过渡电阻的实际值进行不确定度分析。1概述有载分接开关参数测试仪适用于电力系统中有载分接开关的测试和检验,用于测量和分析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动作特性指标的专用仪器,可以实现测试过渡电阻、过渡时间、各瞬间过渡电阻值、三相同期性  相似文献   

10.
许志军 《科技资讯》2012,(24):136-136
有载分接开关性能是由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来保证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一旦分接开关机械出现故障,往往导致分接开关二次突发的电气故障。本文主要探讨电力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在电力性能和机械性能方面存在的故障及检修要点。  相似文献   

11.
整个推导过程都是以现代网络场论中积分形式的两组独立方程组为源,没有依靠线图。文中介绍关联矩阵、独立割集矩阵的概念.据此得到支路电压,分别与割集电压、独立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式.推导出割集电压与独立节点电压之间的关系.同时还举出1个验证示例,以说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基准电压源,通过低阈值源跟随电路和新颖的启动电路实现输出的低压高精度.低阈值源跟随电路通过降低运放的输出阻抗减少系统增益,减少运放失调对输出电压精度的影响,同时低阈值耗尽型管的采用,降低了电源电压和基准电压间的压差,使得该结构可工作于低压系统中;启动电路通过实时监测基准输出电压,加速启动速度的同时消除输出电压过冲现象.该基准电压源已应用于一款线性稳压电源(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LDO)中,并基于标准0.35μm CMOS工艺用Cadence的Spectre工具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启动过程平缓无上冲,基准电压稳定输出为1.215 V@VCC≥1.5 V,静态电流为9 uA@6 V;在-40℃~100℃下,温度系数为26 ppm/℃,电源电压抑制比为85 dB@1 kHz;在电源电压为3 V~6 V下,线性调整率为4.57 ppm/V.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高压低饱和压降GTR的最佳设计方法。分析表明,高压低饱和压降晶体管采用集电区穿通性设计比非穿通性设计有利。并论证了穿通因子(N=We/Xm)的最佳值为0.7左右。在此范围内,在保证高击穿电压的条件下,可使他和压降UCER较低,发射极面积Ae最小,大注入下的电流增益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线路的允许电压损失和导线的允许电流,得出了不同截面导线所允许的输电距离的估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了不同截面常用导线的允许输电距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了一种低电压、低功耗、高电源抑制比CMOS基准电压源。该电路基于工作在亚阈值区的MOS管,利用PTAT电流源与微功耗运算放大器构成负反馈系统以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SPICE仿真显示,在1V的电源电压下,输出基准电压为609mV,温度系数为72ppm/℃,静态工作电流仅为1.23μA。在1-5V的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内,电压灵敏度为130μV/V,低频电源电压抑制比为74dB。该电路为全CMOS电路,不需要用到寄生PNP三极管,具有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模拟集成电路的功耗,提高工艺兼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全CMOS结构的低电压、低功耗基准电压源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工作在亚阈值区的MOS管,利用PTAT电流源与微功耗运算放大器构成负反馈系统以提高电源电压抑制比.仿真结果表明:在1.0V的电源电压下,输出基准电压为609.mV,温度系数为46×10-6/K,静态工作电流仅为1.23μA;在1.0~5.0V的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内,电压灵敏度为130μV/V,低频电源电压抑制比为74.0dB.由于使用了无寄生双极型晶体管的全CMOS结构,该电路具有良好的CMOS工艺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考虑暂态电压稳定的二级电压紧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的微分代数方程组,并提出应对暂态电压稳定问题的二级电压紧急控制策略.该紧急控制策略在常规二级电压控制的基础上减小二级电压控制的时间常数,并将系统发生故障后电压失稳最严重的负荷母线的电压偏差引入到二级电压控制的目标函数中,采用有效集法求解紧急二级电压控制的二次规划模型.在PSAT仿真环境下建立含二级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在直流电压应力和脉冲电压应力作用下栅氧化膜击穿寿命的差别,脉冲应力下栅氧化膜击穿寿命大于直流电压下的击穿。而且频率越高,两者的差别越大,差别起因于脉冲低电平期间栅氧化膜损伤的自行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止触电 ,除了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外 ,还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与大地零电位点之间存在对地电压。在短路接地回路上 ,人体接触电气设备带电外壳的点与站立点之间存在接触电压。而在距接地体 2 0m范围内 ,人的两只脚之间存在跨步电压。跨步电压较高时 ,人体就会触电。该文对保护接地、接触电压、跨步电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负载和距离动态变化时,引起原边线圈电流不稳定和失谐问题,由此导致副边输出电压不恒定,设计一种原边LCL拓扑与副边恒压控制相结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依据阻抗分析得到LCL-S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设计参数,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对该拓扑进行负载特性和频率特性分析;最后依据拓扑特性,设计了以DC-DC变换器为主控环节的副边恒压控制,使系统可以在变距离和变负载条件下,实现恒压输出特性。设计了副边的闭环控制程序,仿真验证了恒压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恒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