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抗生素(青霉素钠、克林霉磷酸酯、磷霉素钠)在不同剂量的下对凝血试验的影响。方法应用普利生及太平洋试剂分别测定含有不同剂量的3种抗生素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血浆中青霉素钠的浓度为3.0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0.125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1.6mg/ml时,PT、APTT改变(P〈0.05)。当血浆中青霉素钠浓度为12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浓度为2.0mg/ml、磷霉素钠浓度为3.2mg/ml时,PT、APTT、TT出现显著变化(P〈0.01)。结论这3种抗生素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干扰凝血时间的测定,造成FT、APTT、TT值延长,但干扰的程度不同,磷霉素干扰最为严重,青霉素次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围产期块氧对脐血凝血状态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性检测35例HIE患儿出生时脐血及出生后股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应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并与3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结果:HIE组患儿脐血PT、APTT较对照组患儿延长(P<0.001,<0.05),FIB降低(P<0.001)。HIE组患儿脐血与静脉血检测值基本相近,无显著差异(P>0.1)。结论:HIE患儿早期存在以高凝为主的凝血异常,脐血PT、APIT、FIB检测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FIB)对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选择肝硬化患者125例,利用MELD评分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病情评估的CUT-OFF值。与MELD评分≤9分组相比,MELD评分10-19分组和评分20-29分组PT、TT均明显延长,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MELD评分20-29分组较10-19分组PT、TT延长及FIB含量下降均更明显(P0.05);APTT在MELD评分≤9分组与10-19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MELD评分≤9分组和10-19分组相比,MELD评分20-29分组APTT明显延长(P0.05)。PT、APTT、TT和FIB用于鉴别诊断MELD评分20-29分组与≤9分组和10-19分组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6.25s、41.05s、16.25s和1.64g/L。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MELD评分阶段密切相关,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有关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资料甚少,拟初步建立这两种动物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树鼩、猕猴的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树鼩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19.27、17.34、30.51和27.88 s。猕猴的TT、PT、Fib和APTT值分别为20.81、9.82、18.73和33.56 s。人工饲养树鼩与猕猴的PT值、Fi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PTT值、TT值存在差异(P〈0.05)。结论人工饲养树鼩和猕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间部分凝血因子的凝集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观察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选取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先给予止血处理,将输血过程延迟进行,观察组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立即输血,若需输血则于24 h内进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TT、PT、TT及Hb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FIB、PLT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产后出血患者应根据凝血指标合理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观察HIE患儿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检测60例HIE患儿(轻、中、重度各20例)血浆中vWF及DD值,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比较。按临床分度标准将HIE患儿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0591±0.0078)mg/L,(50.78±6.06)%,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0.0378±0.0070)mg/L,(33.57±6.15)%比较,DD值无差异(P〉0.05),vWF值有不同(P〈0.01);中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1857±0.1183)mg/L,(94.58±5.67)%,与正常对照组平均值比较均增高显著(P〈0.01);重度组DD及vWF平均值分别为:(0.9264±0.0633)mg/L,(228.35±38.2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显著(P〈0.01);轻、中、重度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且两两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vWF与DD间具有直线相关性(r=0.960,P〈0.01)。轻度HIE患儿血管内皮已有损伤,但凝血功能尚正常;中、重度HIE患儿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其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HFOV组18例,常频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合参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X片变化。结果HFOV组治疗6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OI下降至(7.67±3.36)(P〈0.05),PaO2升高至(77.66±16.65)mmHg(P〈0.05),PaCO2下降至(41.02±4.30)mmHg(P〈0.05);治疗24h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气胸吸收时间(54.06±24.04)h;与常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气漏氧合改善更快,短时间内氧浓度及OI下降更快,气漏吸收更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在早产发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早产产妇26例作为研究组、足月临产产妇29例及足月未临产产妇25例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产妇分娩新生儿脐静脉血CRH,脐动脉血DHEA—S、皮质醇的含量。结果早产组和足月临产组脐静脉血CRH水平与脐动脉血DHEA—S水平均高于足月未临产组(P〈0.05),而早产组和足月临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组脐动脉血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足月临产组(P〈0.05)和足月未临产组(P〈0.01),足月临产组明显高于足月未临产组(P〈0.05);早产组中脐血CRH与皮质醇(r1=0.523,P〈0.05)及DHEA—S(r2=0.424,P〈0.05)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胎盘CRH与胎儿来源的皮质醇、DHEA—S参与了早产的发动,且CRH与皮质醇、DHEA—S在早产的发动过程中均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香菇多糖口服液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香菇多糖口服液是否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功能.方法:通过热水抽提、乙醇沉淀等方法制备香菇多糖,用18%橙汁、4%砂糖、0.2%柠檬酸、0.15%稳定剂CMC溶剂配制不同计量口服液,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30d后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浓度及肝糖原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25r,/kgBW剂量组香菇多糖口服液能显著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1),增加肝糖原的储备量(P〈0.01),降低血乳酸水平(P〈0.01),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的增量(P〈0.05),1.13g/kgBW剂量组香菇多糖口服液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5),降低血乳酸水平(P〈0.05),降低运动后血尿素氮的增量(P〈0.05),结论:香菇多糖口服液具有抗疲劳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剑麻皂素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剑麻皂素,观察用药后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均明显升高(P0.01);剑麻皂素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DI)、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ESR)等指数,同时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结论】剑麻皂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医学检验实验室SD大鼠血浆中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40只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正常SD大鼠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参数比较稳定,PT的参考值范围为14.96...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蚂蟥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蚂蟥内脏、肌肉、吊干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对比发现,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时,内脏的TT和APTT两种指标结果均大于肌肉和吊干品,而三者间的PT指标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仿生提取时,在TT指标测定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中,内脏的抗凝活性低于肌肉和吊干品,在APTT指标测定中,内脏与肌肉和吊干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在PT指标测定中,各部位抗凝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仿生提取法由于模拟蚂蟥口服后在体内消化过程,因此较生理盐水提取更具有科学性。由此得出蚂蟥各部位针对不同的凝血途径,其抗凝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抗凝物质基础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 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 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中凝血异常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检测三硝基苯磺酸钠(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TNBS)灌肠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中的凝血指标明确有无凝血异常。将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仅用生理盐水灌肠。(2)结肠炎1周组,TNBS灌肠1周后处死,模拟结肠炎中的急性炎症期。(3)结肠炎2周组:TNBS灌肠2周后处死,模拟慢性炎症期。处死后取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小板计数以及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T)。处死同时检查组织损伤和炎症水平指标。结果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为短;抗凝血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下降,血小板数目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分析,组织损伤以及炎症指标和PT、APTT以及抗凝血酶活性成负相关(P<0.01),与血小板计数成正相关。结论TNB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中存在凝血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提示临床上的炎症性肠病中存在凝血异常和炎症活动水平关系紧密。本模型可以作为炎症激活凝血异常的模型来研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8.
见血清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民间药见血清的止血有效部位,采用毛细玻管法及载玻片法观察见血清醇提部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观察其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毛细玻管法和载玻片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断尾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血清醇提部位具有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