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直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VE)、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DD)和透明法(Ray-sum)重建,并与电子肠镜(EC)和手术病理对照。结果:三维成像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结合MPR、SSD和Ray-sum技术能对直肠癌病变准确定位,并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及特征。但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直肠外形、肠腔内外情况、病变的形态、范围及浸润程度等细节方面各有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快捷、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全部进行128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在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对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96例椎体影像资料进行了分析,患者摄腰椎X线片确定骨折椎体,采用1.0mm层厚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对所得数据1.0mm间距重建,应用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对源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多方面、多角度的二维图像,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准确诊断腰椎椎体骨折及脱位,评价椎管狭窄程度、椎体压缩度。64层螺旋CT MPR重建技术对腰椎部骨折及脱位等能够快速、准确作出诊断,能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压缩程度,清晰观察骨折线,能够直观显示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内的范围,可以准确测量椎管的前后径线。对附件骨折能够准确显示,直观显示椎体的滑脱改变,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64层螺旋CT MPR图像重建技术诊断胸腰椎压缩骨折有重要价值,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椎管内后移骨块的范围、椎体压缩度的改变以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r表现,提高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科诊断的10例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16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10例均表现为回肠区域水肿的盲端样肠管结构,术后病例证明均合并炎症,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图像可整体的显示其全程,其中1例合并异位胰腺及肠套叠,1例合并单纯肠套叠,2例穿孔,16层螺旋CT均做出了准确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美克尔憩室源性急腹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SCT应用CTU重建成像在泌尿系统结石、占位及畸形中的技术与应用.方法:对泌尿系统多层螺旋CT扫描的病例91例,扫描包括常规薄层平扫、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所有数据传输到Vitrea2后处理工作站进行MPR、C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结果:(1)重建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所有病例图像三维重建后,图像能旋转、切割、放大等清晰显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细微结构、形状、走行及与周围组织关系(.3)结石患者可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扩张的肾盂和输尿管;(4)肿瘤者局部管腔内造影剂柱变细或突然中断,管壁不光整;单纯狭窄者管腔呈逐渐变细,管壁无增厚(.5)迷走血管压迫狭窄者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6)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者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MSCT应用CTU重建成像在泌尿系结石、占位、畸形诊断中与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有明显优越性,更能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多层螺旋 CT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 ,并加深对胰腺癌 CT征象的认识 ,对经证实的1 5例胰腺癌多层螺旋 CT扫描资料 ,影像证象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对双期及三期增强扫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多层螺旋 CT( MSCT) ,快速容积薄层扫描 ,具有在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取多达 4层面图像投影数据的 3维成像系统、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软件系统 ,其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对 1 5例胰腺癌进行了正确诊断 ,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 ,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 ,得到了更真实、准确的显示 ,因而对胰腺癌的不可切除性进行了正确的判断。结论 :多层螺旋 CT不仅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高 ,而且判断其可切除性的准确性也很高 ,对诊断和评估胰腺癌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后处理三维重建在胃肠道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胃肠道疾病的MSCT三维重建并与大体病理解剖对照;所有病例均运用16层MSCT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后运用后处理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显示(Raysum)三维重建.结果:65例中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准确39例;对病变大小、形态、癌肿向周围侵犯的程度、肿瘤灶周血供等情况清楚显示.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定位、病变累及的范围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成像(SSD)及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05-10~2007-06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50例颌面部骨折病人进行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处理.结果: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显示颌面部骨折比二维图像及平片更为优越,无论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骨折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均优于其它常规检查.结论:SSD及MPR能在二维图像或平片的基础上更加清晰的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综合运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及其他结节性甲状腺疾病若干,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强化特点及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及其他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在CT影像上的表现可能少部分有所重叠,但大多数趋于不同,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结论:基于64排CT扫描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相似疾病的表象及特征,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究128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肺孤立性结节形态特征筛查中的应用价值。2019年5月—2020年9月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行128层螺旋CT胸部平扫检查中发现肺部结节患者中抽取130例患者,年龄为25~65岁,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该批患者均经过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检查并发现胸部结节,将该批患者常规进行常规图像与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常规平扫图像编为对照组,并将进行MPR重建图像编为研究组,然后将两组图像交由放射科两位高级主治医师和两位副主任医师对这两组图像随机顺序对的每个患者的图像进行仔细地独立阅读,在阅片时,观察医生不被告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信息。常规CT平扫图像与进行多平面重组的CT图像进行肺结节形态特征的评价分析,研究组的肺结节特异性的识别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肺结节的筛查与形态特征的评价中进行多平面重组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检出率,而肺结节的这些形态特征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影像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平面重建技术应在日常阅片诊断中积极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8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 MIP)、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等.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肺动脉栓塞43例,肺动静脉瘘4例,肺隔离症1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与胸腔镜在胸膜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及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80例胸膜病变患者,将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胸膜病变的表现和胸腔镜检查表现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有其优越的一面,将其与胸腔镜在胸膜病变诊断中的优缺点进行科学对比,可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有效和实用的诊断方法,有助于获得准确的、全面的、客观的以及立体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直接螺旋半扫描数据的有序子集期望最大化(OSEM)迭代重建.该方案省略了螺旋CT中对投影数据的插值步骤,利用螺旋CT中相邻重建层间的相似性,将当前层的重建结果作为下一层重建时OSEM算法的初始输入.实验结果表明,在螺距较小的情况下,该重建方案使得螺旋CT在重建质量优于滤波反投影的前提下,所需的重建时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诊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3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有明显优越性,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而且对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显示价值清楚。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螺旋CT3D和MPR对诊断及了解椎管内损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DCTA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行全脊柱螺旋CT平扫及CTA检查,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VR法)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重建,所得图像与MIP、MPR/CPR、SSD、3-D骨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方式对比,以评价其优越性,并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评价脊柱侧弯的相关表现。[结论]MDCT全脊柱螺旋CT扫描及CTA检查,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对脊柱侧弯做出全面的评价,可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制定手术计划,保证手术安全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骨折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外伤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128层螺旋CT对各个部位的骨折均能良好显示.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不仅精确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还能详细了解各解削结构的空间关系,是目前诊断外伤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