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Ilizarov原理和技术是骨科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但较高的并发症一直影响着它的整体疗效。课题研究提出:①儿童肢体延长超过8~10m所引起的肌肉关节挛缩即使强力功能锻炼也难以克服,过长的延长应分次进行。②带架下地活动时下肢呈外展、足外翻,截骨处出现外翻应力是引起轴向偏移重要因素;克氏针足够张力和改变下肢姿态可减少轴向编移。  相似文献   

2.
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护理。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5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2至9cm,平均4.7 cm。结果25例病人随访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6个月,骨不连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无并发症发生。说明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选取经资源调查及品质分析后获得的优良植株的顶芽和腋芽为材料,诱导腋芽的萌发和不定芽增殖生根.结果表明:从3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菠萝蜜组织培养大田取材的最佳时间,该时期接种材料污染率(〈50%)及褐变率(〈5%)均较低;启动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组合是MS+6-BA2.0mg/L+KT1.0mg/L+GA。0.5mg/L+蔗糖20g/L,腋芽诱导率为44.6%,KT含量较高(1.0mg/L)有利于腋芽的诱导,诱导率平均为(40%);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培养基最佳组合是MS+6-BA1.5mg/L+KT0.1mg/L+GA。0.5mg/L+蔗糖40g/L,增殖率为2.61,蔗糖含量较高(40g/L)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增殖率平均为2.34;生根培养以1/2MS+IBA1.5mg/L+NAA0.2mg/L最好,接种8d开始生根,生根率15.8%,15d根长3~4cm,平均根数3~4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5例,均属Ruedi和AllgouerⅡ,Ⅲ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32例为A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0例为B组;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33例(即两阶段法)为C组。结果 经10个月-8年的随访(平均2.4年),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6.5%;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85%,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三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两阶段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VFC)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对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6-12cm的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患者经8~6年的随访(平均18月),组合式移植的腓骨达骨性愈合,X线摄片显示移植腓骨增粗变大,自体骨、人工骨与腓骨融合为一体,患肢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带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是治疗股骨大段骨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手术时间(70±15.6)min,手术出血量(56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3.4~14.2月,平均4.7月。58例全部骨性愈合。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4.48%。结论 合理选择内固定器材、坚强固定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给食、给水的处理方式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日龄的雌雄成虫进行了饥渴耐受能力的测定。以平均存活时间作为桔小实蝇饥渴耐受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在给水缺食的情况下,25℃时,桔小实蝇不同日龄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介于2.2~3.9d,15℃时,介于6.2—9.4d;在给食缺水情况下,25℃时,不同日龄成虫平均存活时间介于3.1—5.3d,而15℃时,介于5.8~10.7d;在缺食缺水情况下,25℃和15℃时,其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介于2.0~3.6d和5.3—8.0d。在25℃条件下,各日龄的桔小实蝇雌、雄成虫耐渴的能力要强于耐饥能力,且食物的存在能显著延长桔小实蝇的平均存活时间;在15℃条件下,除了10日龄和15日龄的雄虫外,其他日龄雌(或雄)虫的耐饥能力与耐渴能力间并无差异,而水或食物哪样更能显著延缓桔小实蝇成虫的死亡,还与成虫日龄和性别有关;25℃时,15日龄雌雄成虫间以及15℃时,5日龄及10日龄的雌雄成虫问的平均存活时间均在给食缺水时出现显著差异;在相同的处理方式下,15℃时成虫的饥渴耐受能力比25℃时的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改良穿针外固定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治疗组49例,锁定钢板治疗组4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随访3~16个月,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9.7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6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并发症2例,锁定钢板组并发症4例。结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改良穿针后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无严重合并症的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股骨干和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67例(男48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岁(18-63岁)。肱骨干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5例,胫骨28例。闭合骨折按AO分型:A型48例;B型11例;C型8例。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64例。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8d;闭合复位25例,切开复位42例。全部病例均行扩髓固定。结果:65例骨折愈合,愈合率为97%,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4-16个月),不愈合2例(股骨1例,胫骨1例),总不愈合率为3%。改为动力固定后,2例均骨性愈合。术后未出现感染。术中1例出现骨折端劈裂,为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髓内钉未出现断裂情况。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效果满意,并发症低,是治疗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适应证及相关临床问题。方法:收集5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麻醉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本组2例术中灌注骨水泥时出现毒性反应,经抢救后恢复正常;术后15例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并有1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转内科治疗;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有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以上并发症经治疗后治愈或缓解出院。术后下床时间5~14 d,平均8 d;住院时间14~35 d,平均19 d。3例失随访,1例在随访中死亡,53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5个月。49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4例恢复后明显差于伤前状况。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假体脱位及松动病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术后能保持肢体长度,病人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方法,但高龄患者要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10年3月共治疗70岁以上(70—96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手术治疗92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本组患者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8月,平均14.2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脱位2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4±10.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5±7.2)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1.1674,P〈0.05。x线片检查示内植物位置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新技术,并探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H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8例Tossym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的功能。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4~51岁,平均(33.6±11.2)岁;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手术时间在伤后1~7d,平均(3.5±2.3)d,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练。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18月,平均6.4月,脱位全部复位,无再脱位。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级2l例,B级7例。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方便,是TossylH型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日本沼虾太湖野生群体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每尾雄性日本沼虾配对5尾雌性日本沼虾,构建了4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8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并应用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计了日本沼虾孵化后65 d和97 d体长、腹部长和体重的遗传力。结果表明:(1)各家系幼体培育成活率为13.52%~25.24%,每个家系平均产生92尾仔虾;孵化后65d和97d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2.18%、57.88%;各家系雌性个体占绝大多数,雌雄比为1:0.01~0.08;孵化65d有部分个体开始抱卵繁殖,抱卵比例在1.75%~20.51%之间。(2)孵化后65 d和97 d体长、腹部长和体重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2~0.180、0.075~0.160和0.125~0.213,其中以母系同胞方差估计的遗传力最高,父系半同胞估计的遗传力最低。初步结果显示,日本沼虾生长性状较适合进行家系选择或群体间杂交,但由于受个体抱卵率、成活率及育种设施等限制,进行大规模家系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6月-2006年1月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37例44髋,并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手术时间(84.5±6.3min),总出血量(558.4±46.5ml),平均输血量(332.5±21.5m1),术前Harris评分(37.2±12.5),术后Harris评分(90.5±11.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6.541,P〈0.05。术后并发症,脱位1例,精神症状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27.2月,平均12.6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在人工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效果令人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47例为骨折组,无骨折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23例行该术式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住院天数3--7d,平均5d.术后随访1年,223例患者均排尿通畅,无永久性尿失禁、尿频、尿急、尿痛,夜尿0-3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保障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6例。患儿平均年龄7.5岁。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月,平均11.5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9.7%,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3.0%。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0.1%,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7.7%。结论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町取得满意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与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2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2例采用LPFP、40例PFN进行治疗。从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LPFP组与PF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FP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高于PFN组。LPFP组较PFN组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LPFP较PFN具有切口长、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的缺点,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应慎用,推荐PFN。但对于髓腔过小、股骨生理性前弓曲度过大的患者LPFP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