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用了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技术模拟多点输入下的竖向和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水平相干函数模型采用著名的R.S.Harichandran模型,竖向相干函数模型采用刘先明博士提出的模型.分别以多点输入法和行波法对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2个实际工程的水平与竖向振动进行计算,并与一致输入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终在非一致输入与一致输入上结构的差异、视波速及结构跨度对这种差异的影响以及行波法的精度三方面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曲率模态的结构损伤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如何剔除绝对曲率差曲线用于损伤定位时所出现的干扰峰值点,在分析绝对曲率差用于损伤定位的理论依据基础上,以悬臂梁有限元模型为例,结合工程实际,深入研究了绝对曲率差曲线的特点及其损伤定位效果.根据绝对曲率差的损伤定位理论和其曲线特点,提出了用于剔除绝对曲率差曲线中各种干扰峰值点的损伤定位准则并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损伤定位准则能够完全剔除绝对曲率差曲线中的干扰点,实现对损伤的精确定位,为绝对曲率差曲线成功用于实际工程的损伤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随机子空间法从结构的响应信号中提取模态参数,构建模态柔度曲率差MFC进行损伤识别.通过简支梁线单元模型仿真算例,对比了位移模态与应变模态识别损伤的效果,并由实体单元模型仿真算例考察了应变信号采集位置对损伤识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模态应用于损伤识别在抵抗噪声方面优于位移模态,但应变信号的测点需要靠近损伤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为统一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在进行连续性倒塌分析时移除构件的判别方法.基于稳定与强度失效模式,给出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重要构件初选范围的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初选范围的多重响应分析法,并将该方法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后应用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场中,得到此类折面空间网格结构的重要构件分布.该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设计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基于初选范围的多重响应分析法简单实用,能够快速全面地评估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中构件的重要性,弥补了现有方法只考虑单一结构响应的不足,解决了目前连续性倒塌分析中初始失效构件判别没有统一标准的缺陷,使备用荷载路径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框架结构节点损伤诊断的应变模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423-427
对一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应变模态和位移模态试验,在试验中采用改变框架节点的连接状态以模拟节点的损伤,利用应变模态在结构节点损伤前后的相对变化对框架结构节点的损伤进行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框架结构一阶应变振型的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一阶应变振型对损伤的存在和损伤位置敏感,利用一阶应变振型在损伤前后的相对变化可以对框架结构节点的损伤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空间钢框架支撑结构损伤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损伤指标定位方法,对一空间复杂模型结构进行模拟损伤定位分析,考虑了2种损伤状态7种损伤模式,采用环境激励方式,利用有限的测试信息对不同的损伤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损伤指标同结构自身特性、识别的模态参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能够对空间复杂结构可能损伤的位置给出合理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元应变能变化率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类结构,根据单元损伤前后的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推导了新的损伤位置识别指标,并利用结构在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变化与频率变化的关系提出了损伤程度评估指标.悬臂梁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损伤位置识别指标在损伤单元对应的结点处呈现显著的正号峰值,能够清楚地指示损伤位置;损伤程度识别指标对于单一损伤工况的损伤程度估算结果较接近于实际损伤程度,但对于多点损伤工况的损伤程度估计值偏小.所提出的损伤指标仅根据结构损伤前后的低阶模态频率和模态曲率即能达到较好的损伤识别效果,可应用于实际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模态应变能法对结构有限元模型精度要求较高的不足,引入单元定位矩阵,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损伤指标的构建不需要结构损伤前单元刚度矩阵,降低了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精度要求,并避免了由此产生的二次误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利用简支梁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两种典型损伤工况,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提高了损伤定位的识别精度,并且计算简便,有望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用应变模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从理论上探讨了应变模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诊断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分析,证明了应变模态较位移模态对结构的损伤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态曲率差参数的网壳结构损伤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杆件模态曲率参数运用到网壳结构无损定位分析中,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发现,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适用于工程中常用网壳结构的损伤定位。分别针对Schwedle型球面网壳、单层凯威特网壳、单层三向柱面网壳、单层双斜杆柱面网壳及双层凯威特网壳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结果发现对于梁式单元网壳结构的损伤情况,损伤定位精度很高,证明了以模态曲率为参数的损伤定位方法对网壳结构进行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对结构多位置损伤定位分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上计算了几种多位置损伤检测方法对结构刚度的敏感度,选用工程上常见的矩形等截面悬臂梁,通过实验模态,对粱损伤引起的模态频率迁移进行了分析,从实验角度对这几种方法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并就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应变模态的损伤指标对承弯结构的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由于传统的应变模态差指标峰值大小随损伤程度而变化,在利用应变模态差指标作为神经网络输入来识别损伤位置时,就很可能产生误判,为消除损伤程度对应变模态差指标的影响,对应变模态差指标进行改进,给予理论证明,并通过悬臂梁数值仿真算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改进方法指标与理论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3.
模态损伤指标及其在结构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态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A .Ghobara提出的利用两次Pushover分析结果来计算多层框架结构刚度劣化的损伤指标 ,提出模态损伤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并应用于平面框架结构的损伤分析中 .通过与Pushover刚度损伤指标的比较 ,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相似文献
14.
结构的应变模态对于结构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及时监测诊断结构的损伤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研究应变模态的原理和应变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谐波叠加法和线性滤波法的基本原理,采用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分别实现了常规谐波叠加法及其改进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和插值算法以及线性滤波法的自回归法对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风速时程的数值模拟,并模拟了2个工程实例的风速时程.结果表明:对于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不同风速时程模拟方法计算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插值算法、自回归法和常规谐波叠加法,计算精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常规谐波叠加法、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自回归法和插值算法.综合考虑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最适合应用于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的风速模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态柔度差曲率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模态柔度比结构的频率和位移模态更加灵敏,通过结构的前几阶模态就可以容易计算得到。文中提出了基于柔度差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3种方式计算所提指标,将得到的指标进行损伤敏感性对比,在简支梁设置一处、多处和支座处的损伤工况,在两跨连续梁设置多个和支座处的损伤,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模态柔度行均值计算的柔度差曲率最好,柔度列最大元素计算的指标次之,柔度对角元素计算的指标可以进行简支梁1处损伤,但对多处损伤有些模糊。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破坏过程是初始损伤不断演化发展和新的损伤不断形成的过程.通过试验确定了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形成的初始损伤,并据此对Jeeho Lee的塑性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乌江上某重力坝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损伤分析,并分别与不记入动水压力影响和不考虑应变率影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所得结论对混凝土坝的震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把单元刚度修正系数作为待识别参数,综合考虑了各结构参数对结构损伤的影响,并运用条件优化方法对单元刚度修正系数进行计算,计算了结构损伤时各单元的损伤因子,通过损伤因子即可对单元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经过实例运算验证了其对结构损伤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基于互相关系数和互相关峰值变化率的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方法.以随机振动结构的某一测点为参考点,计算其他各测点与参考点的加速度响应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将所有的最大值组成互相关峰值向量(Cross-Correlation Peak Vector,CCPV).以两组CCPV之间的互相关系数作为损伤因子对结构进行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