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刊首语     
乘着党的十六大的强劲东风,历史又驶入了又一个新的年轮。在2003年本刊除了继续本刊一贯的追求之外,还力求有一些新的特色。“三峡”是本刊长期坚持的一个特色板块,本期共刊出7篇文章,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同时又力求上升到学理的高度。如黄东东的《对开发性移民的法律解释》从法律的角度对开发性移民加以了重新阐释,其开阔的理论视野、直面现实的精神,及其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都推进了“三峡学” 学科建构的一个重要的维度。而“三峡文化”栏目中围绕三峡本土作家欧阳玉澄写三峡的长篇小说《巴水苍茫》的一组文章无疑也会加深对三峡历史…  相似文献   

2.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工程及其百万移民的深入展开,特别是三峡水库二期工程截流倒计时的临近,“三峡”及其“移民”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原来离散在各个学科领域、层面、场域的“三峡”研究,也呼唤着一种系统的知识“系谱学”的整合。正是基于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本刊继2000年第4期对“三峡学”的学术渊源、概念、内涵、范畴、特征、方法、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之后,又在本期组织了“意义与空间:‘三峡学’研究笔谈”,对“三峡学”的学术空间、时空范畴、研究意义等诸多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会对推动“三峡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9.
刊首语     
随着时光的飞轮把我们带向2001年岁末,本刊2001年第6期也按期与读者见面了,并力争为本刊第17卷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期“移民专题”中《开发性移民基本法律原则研究》不仅着眼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法律现实问题,而且力图从法理的角度提升出移民法律体系的一般规律,或许从这里会升华出超越三峡工程本身的“三峡学”的学术成果。“三峡旅游”既是三峡地区独特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在阳春月的明媚春光中,本刊2000年第3期和读者见面了。紧追我国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的阵阵号角,本刊也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库区,服务三峡的力度。“移民专题”,“西部大开发”,“三峡文化”,“三峡诗歌”与“三峡生态与环保”都是直接研究三峡的栏目。其中一些文章或者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与三峡腹地的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出三峡区域的具体发展思路,如“西部大开发”的两篇文章;或者力图突破一般现象的简单分析,而达3某种深度思考,如《重庆市。峡库区农村开发性移民项目难题解析入实际上,就是一些学科性文章也力求达到学科理论与三峡…  相似文献   

11.
人们说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但或许是感应着西部大开发的阵阵号角和二期移民的紧锣密鼓 ,在三峡这片热土上 ,盛夏中也涌现出了创新的高潮 !在本期奉献给大家的文章中 ,我们首先推荐《“三峡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一文 ,虽然“三峡学”的真正建立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但是它毕竟率先从概念、内涵、价值、特征、方法等诸多层面对“三峡学”给予了初步的界定 ,并为以后的研究勾画出了粗略的轮廓。其在“三峡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的筚路蓝缕之功将会为历史所铭记。“三峡文化”栏目中《巫山文化简论》也是富有原创性的 ,在大量实证材料的基…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迎着盛夏的酷暑,本刊2001年第4期与读者见面了。在挥汗如雨的高温中,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质量是期刊的生命。作为我们这样一家立足三峡地域的学报来说,本期“三峡文化”栏目推出的两篇文章都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论三峡民间美术的美学特征》对流衍在三峡民间的各类美术给予了理论的整合与美学的阐释,标志着该领域的新进展。“移民专题”中《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情况调查与分析》则对进入倒计时的三峡库区移民展开现在进行时的跟踪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而《邓小平的政治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则别开生面地对邓小平政…  相似文献   

13.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14.
邓晖 《科学世界》2014,(1):46-48
曾经被认为是植物的真菌,在分类学上已经独立为一个新的“界”,与动物、植物相对,学术界称之为“菌物”。对我们来说,最熟悉的可能是真菌的子实体,也就是各种各样的蘑菇。本刊2013年第10期《不可貌相的毒蘑菇》,已经介绍了其中有毒的部分种类。本期,我们再来介绍另外三类蘑菇。它们各个身价不菲,堪称“蘑菇三贵族”。  相似文献   

15.
本期《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文章(见第9页本刊记者杨书卷署名文章)谈到了中国“转基因稻米”商业化进程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议问题,鉴于此问题关系重大且争议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期“科技事件”专门对“转基因”问题继续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11月21日,会议内容转移到讨论本刊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上来。编辑部主任吴云汉同志代表编辑部向与会院长和编委汇报了刊物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他说,上次编委会议以来,刊物按编委会决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是增加了幅面,刊物由16开改为大16开,哲社版页码由64页增为80页。二是增设了一些新的栏目,如“成教院长论坛”、“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博览”、“文学大视野”等,进一步加强了刊物的学术性与辅导性。本刊联办院校的院长、书记带头写稿,发表了一批有较高水准的优秀论文。三是对刊物封面设计进行了改进,特别是两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三峡研究     
栏目主持人语:"三峡研究"作为本刊的特色栏目开办十多年来,一直得到三峡研究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三峡问题的研究随着移民工作的推进和库区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进程的推进,产生出了新的课题,研究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拓展和深化。本期刊出的"强化应急管理,构建和谐库区"一文,针对全球突发公共事件的变化特征,剖析了三峡库区特  相似文献   

19.
编后记     
本期“三峡库区经济文化开发研究”特色专栏仍推出5篇文章.任桂园的《三峡地区盐资源与巴族起源及社会流动的关系》是他的“三峡盐文化简论”系列文章之三.该文以三峡地区丰富的盐资源和悠久的开采历史立论,在综合与辨析了三峡地区远古巴人起源及其迁徙的诸说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地区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力创大溪遗址的先民即巴人祖先之新说,并进而整合出巴族各创社会流动之轮廓,力图解开这一扑朔离的巴族历史之谜.实际上三峡文化不仅体现为一种历史存在,更体现为一种活生生的现实,而且正因为它生长在我们身边,因而对我们也更加亲切,更有意义.程地宇的《追求永恒——魏靖宇抽象艺术论》与白苇的《谢声小创作谈》便是对现实的三峡文化现象的一种探讨,前文对奉节白帝城文馆所所长魏靖宇独特的沉木艺术加以了研究,后文对四川五一日化总公司工会主席、万县市文学院专业作家谢声显的小说创作加以了评论,虽然难免带有个人的局限性,但对三峡艺术与文学的理解与建设也是一种启迪.如何利用移民迁建的机遇,加速发展三峡库区的经济,是三峡库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王世傅《三峡库区乡镇迁建区农村移民之我见》以乡镇迁建为切入点,谈了自己的思考.我们期待着有更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期历史与文学  相似文献   

20.
对几个观念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在1998年第24期上组织了“突破与调整”的讨论,在本期上组织了“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何方先生这篇文章涉及的观念都出现在本刊的这两次讨论上。他谈的不仅比较全面,而且有新鲜的阐述,故作为“专家论坛”的单篇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