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科学史上,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在灵感的触发下成功的。1876年,门捷列夫为了找到当时已发现的36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苦苦深思。他把突破口放在元素的原子量上,但当时在这36个元素中,还隔着尚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困难也就更大。他做了63张卡片,在每张纸卡片上写下了已知元素的名称、主要性质以及原子量。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排列这些卡片希望能够发现一条控制所有物质的简单法则。一天晚上,他伏案睡着了,他梦见了卡片自动地组  相似文献   

2.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3.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二十年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但他对此研究仍然如痴如醉。曾有一次,他的友人来看望他时,见到他在办公室中走来走去,紧皱双眉,桌上还铺满了卡片。原来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已经几天没出办公室了。他尝试了各种可能的表格形式都不成功,但是他并不气馁。有一次,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缘故,门捷列夫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突然他被惊醒,因为他梦见了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梦中的那张表画了下来。门  相似文献   

4.
正将数十种元素规整到一张周期表,这不仅仅是某个时间点某个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而是自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提出元素周期表框架后,一代代科学家前赴后继投入到元素分类、预测、对新发现物质的特性阐述等工作的努力结果。在19世纪中叶,稀有气体、放射性、同位素、亚原子粒子和量子力学都还属于未知事物。  相似文献   

5.
说来可真有点奇妙有趣,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和凯库勒的苯环,都是在梦中得到的。门捷列夫自担任彼得堡大学的化学工程学代理教授以后,即对各种元素的次序该怎样排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就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后来,他找了几张厚纸,在上面打上格子,分别写上化学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和主要性质,并将它们剪成小卡片,一会儿作这样的排列,一会儿作那样的排列,希望通过排列它们的顺序,能够找出元素之间的某些内在联系。如此紧张地工作了三天三夜,仍然毫无结果,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他竟见到了一张日思夜想的元素表:每一横行都是按化…  相似文献   

6.
超重元素     
张志尧 《科学通报》1973,18(6):241-241
一、前言 1869—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律的时候,人们只发现了63个元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律排成了一张由九十几个元素组成的周期表,把第92号元素铀排在已知元素的最末一个。表中留出29个“空位”,并预言了这些尚未发现元素的性质。这一预言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所证实。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评价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预言指导发现新元素的科学意义时指出,门捷列夫“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7.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桌前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原故,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  相似文献   

8.
谜语一:一非地图二非画,教室寝室处处挂,衣食住行可容下,理化地质皆赖它。(谜底为:周期表) 谜语二:金屋。(谜底为:镓) 1876年5月,法国科学院公布了布瓦博德朗在闪锌矿(Zns)中发现了镓(Ga),同时并测得了一些数据。没几日,布瓦博德朗收到来自俄罗斯门捷列夫的贺信,内容除表示祝贺发现镓元素外,特别指出镓的密度4.7有误,而应在5.9-6.0。后布氏认真重测为5.94。仅这一项就足令布氏对门捷列夫佩服得“五体投地”。镓被门氏称为“类铝”元素,1869年他排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就让镓的位置空着,而且预测的一些数据,与布氏实测的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史上的任何一项新的理论和发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一百多年前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发表以后,对化学的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不仅解释了已知元素的化学性质,而且预言了许多新元素,最终把科学家引向创造人造元素的道路。这是《周期表通向人造元素的曲折道路》向读者所介绍的这一情况。《边缘化学》和《化学的激光革命》向读者介绍了化学的新进展以及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相结合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杜冰蟾的汉字全息码》一文,推崇全息码可与俄国大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媲美,希望有关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国内信息产业集团迅速采用全息码……云云。笔者读后疑窦丛生:这是科学的论证?还是主观的臆断? 众所周知,曾首先发表杜氏论文的《自然杂志》,早在1991年第4期就公开反思“在未经有关科研机构鉴定或专家审核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决定发表,并且还作了不恰当的评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同年11月24日的《光明日报》公布了专家关于全息码“一无特色,二无创新,不值得推广”的评审意  相似文献   

11.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以后,曾科学地预言未知元素达15种以上.因此,根据周期律的法则,他把尚未发现的元素都留下"空格",如同一位天才建筑师,门捷列夫在建造这座"元素大楼"时,已为未来的客人预备了一个又一个房间.  相似文献   

12.
修泽雷 《科学》1999,(10):59-60
自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律(1896年)以来,时至今日、已百年有余通过众多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元素周期表所显示的内容及其变化规律,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所熟悉和掌握.成为人们进行社会生产,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人们还发现.宇宙中的已知物质和天体,都是由表内已知元素所组成周期表内原子序数增长的方向,又与组成天体的物质演化趋势一致、这也为众人所共认。  相似文献   

13.
稳定岛简介     
30多年前科学家就预测到在元素周期表上存在着一个“稳定岛”,但是,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经之几十年的努力,却始终未能在实验上证实“稳定岛构存在。所谓“稳定岛”,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上一句性质特别稳定的超重元素,其中子数在184左右半衰期可以长达数年。之所以称其为“稳定岛”,是因为它们周围的元素都很不稳定,半衰期极短,前者就像一个岛屿一样存在于后者形成的海洋之中。超重元素也叫超铀元素,指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在铀之上的元素。由于它们的原子量都非常大,所以称其为超重元素。稳定岛简介  相似文献   

14.
元素周期表     
<正>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发布的最新版化学元素周期表(2018年12月1日),在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正式发布4个新元素中文命名后,中国化学会制作了最新的中文版化学元素周期表。最新版元素周期表包含118个元素,已全部填满7个周期。联合国已正式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相似文献   

15.
“门捷列夫……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与莱维利叶推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一事媲美.”这是恩格斯对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所作的评价.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发展而更臻于完善.今天,我们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时,元素周期律仍然具有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挑战张长青编译德国核能科学家正在向元素周期表极限推进。随着107和108元素在80年代初期相继被制造出来以后,德国著名的重离子研究协会(GSI)研究小组又在去年晚些时候合成了110和111元素。GSI研究人员确信,他们有望在1996年...  相似文献   

17.
最近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111号元素.111号元素的原子核内含有111个质子和161个中子,原子量为272,即原子量相当于氢原子重量的272倍,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与铜、银、金等金属处于同一纵列中,也同样具有金属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8.
正超重元素和原子核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是数十年来原子核物理和核化学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竞争最为激烈的前沿之一[1,2].新超重元素的发现,已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7行右端存在的空缺填满,并为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超重稳定岛的理论预言提供了实验证据.该理论预言,在核素图上跨过不稳定海洋,在中子数N=184和质子数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学家们把这种位于元素周期表第93号元素的超铀元素命名为镎。它来源于海王星一词,而海王星的轨道是在天王星轨道之外。化学界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第92号元素铀以后的元素在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不存在,重量更大的元素都是由人工合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被誉为“航空航天之芯”的铼,是一种比稀土还稀有的稀散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矿产资源。为了保障我国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领域关键原料的安全、争抢技术领先和确保长远发展,有必要深入开展铼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做好铼资源的战略储备。铼元素的发现1869年,门捷列夫在刚刚发布的元素周期表中预言了这一元素的存在,当时第七族还只有一个元素——锰。由于铼在地壳中的含量实在是太低了,而且缺少单独的矿藏,通常与其他金属伴生,难以开采和获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一直到1925年,德国学者沃尔特·诺达克(Walter Noddack)、伊达·诺达克(Ida Noddack)、奥托·伯格(Otto Berg)才从矿石中探测到这种元素,并从660 kg辉钼矿中提取了1 g铼,成为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拥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1950年左右,苏联和美国先后实现了铼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