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配制了K5、PVA含量不同的2种浆料配方,对这2种配方浆料的浆液性能、浆膜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分别使用这2种浆料对涤/棉混纺纱线进行上浆实验,对比分析了上浆后纱线的毛羽降低率、耐磨性能、增强率、减伸率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涤/棉混纺纱线上浆时加入新型浆料K5取代部分PVA后,其上浆性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酯浆料及其混合浆的浆液、浆膜性能,着重比较了国产聚酯浆料JP与国外聚酯浆料A、B的上浆性能.针对聚酯浆料JP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代PVA的配方作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酯浆料JP的上浆性能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它在涤纶纤维纱线上浆中可较大比例地取代PVA.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棉纱的特点,设计两组分别以K-2000和DS变性淀粉为主配制了2组浆料。分别对2组浆料及其交汇的性能及有关指标进行对比测试。并分别使用2组浆料对人棉纱进行上浆,对比分析上浆后纱线的毛羽降低率、增强率、减伸率等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以K-2000为主取代PV A的浆料配方可以改善人棉纱的上浆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PLA纤维纱线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为主浆料,PVA、聚丙烯酸为辅,蜡片为助剂,制定了3种经纱上浆配方,对其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和浆纱性能及其他指标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得出了PLA纤维纱线上浆的最佳工艺路线。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替代PVA ,既满足了PL A纤维纱线上浆要求,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针对汉麻/棉混纺纱毛羽多、弹性差、耐磨性低的特点,对27.9tex55/45汉麻/棉混纺纱进行了浆纱处理.选用主浆料为变性淀粉/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浆料及变性淀粉/马铃薯淀粉的淀粉浆料,利用正交分析法,讨论浆纱的工艺条件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汉麻/棉混纺纱线上浆可不用PVA浆料,而采用以变性淀粉/马铃薯淀粉+丙烯酸的浆料配方也可满足织造要求;一定范围内增加含固率和PVA有利于浆纱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纳米SiO2/淀粉浆料共混物上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改变纳米SiO2微粒对淀粉浆料的用量,采用小型浆纱机对纯棉经纱进行上浆实验,研究了无机纳米SiO2的用量对淀粉浆料上浆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淀粉浆料中添加纳米SiO2微粒之后,对提高淀粉的浆纱性能具有显著效果,当纳米SiO2微粒与淀粉的配比量为干重比0.5%时,其浆纱耐磨性最好,毛羽降低率最高,浆纱增强率最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制定出3种浆料配方并对浆液及浆膜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将3种浆料配方用于木棉/棉混纺纱线的浆纱实验,并测定不同配方浆纱的各项性能,从而得出适合木棉/棉混纺纱浆料配方为PVA1799(-30%),JS-2变性PVA(-20%),FZ-2变性淀粉(-50%).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的可行性,在淀粉浆液中加入复合增塑剂(甘油和尿素),研究增塑剂对浆纱性能的影响,并与含PVA的传统配方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含PVA的配方中,随着含固率的增加,浆纱强力变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小;含复合增塑剂浆料配方中,随着甘油比例增加,耐磨次数和强力提高、纱线弹性损失减少,而甘油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浆纱性能反而降低。最佳纯淀粉浆料配方为含固率8%、复合增塑剂占氧化淀粉质量百分比6%、甘油/尿素5/5,此时浆纱强力和耐磨性改善明显,减伸率为5.7%,纱线弹性保持好,可以满足后道加工的要求,即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常采用的浆液对粗纱的黏附力方法,未考虑粗纱的上浆率,不能准确反映浆料对纱线的黏附性.本文采用粗纱法分别将原淀粉与PVA、原淀粉与聚丙烯酸类浆料、原淀粉与变性淀粉以及不同聚合度PVA对粗纱的黏附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粗纱法测试浆液黏附力在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提出了采用比黏附力值进行评价浆料对纤维黏附性能的方法.文中的一些数据也可作为纺织企业对粗纱法运用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的毛羽,配制出2种浆料配方,并测试了浆液性能.分别采用配制出的2种浆料配方对棉/Outlast空调纤维混纺纱线进行浆纱实验,测试了不同配方浆纱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最优浆料配方为:磷酸酯淀粉40g,PVA30g,聚丙烯酸20g,油剂3g.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钢渣粉在沥青路面中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结合河南省冬季冰雪天气下路面的除冰情况,本文研究掺有聚酯纤维与钢渣粉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制备4种聚酯纤维掺量(0%、0.3%、0.4%、0.5%)AC-13沥青混合料开展复盐(掺量配比为NaCl:CaCl2:CH2COONa=1:1:2)冻融循环劈裂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纤维掺量为0.4%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最好;在最佳纤维掺量下制备5种替代率(0%、25%、50%、75%、100%)钢渣粉沥青混合料,采用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TSR)确定最佳钢渣粉替代率为75%,混合料水稳定性最佳;通过冻融腐蚀因子K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侵蚀性能,结果表明:聚酯纤维/钢渣粉沥青混合料的抗侵蚀性能最强,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次之,普通石灰岩沥青混合料最弱。通过电镜扫描(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探索钢渣粉/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界面粘附作用的改性机理。微观分析表明:掺量为0.4%的聚酯纤维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以及沥青、钢渣粉(75%的替代率)和矿粉三者存在界面能量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引入木质素纤维作对比,对两种纤维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弯曲梁流变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小梁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别对无纤维和掺加聚酯纤维、木质素纤维的沥青胶浆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其改善机制。结果表明,掺加纤维能显著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比木质素纤维混合料具有更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过氧化物酸性溶液复合改性处理壳聚糖粉末的方法制成壳聚糖浆液,并测试其黏度、黏附力和渗透性.通过壳聚糖浆液对涤纶细旦复丝上浆和浆丝性能的评定,表明壳聚糖液可用于涤纶细旦复丝上浆,能够增加复丝强力和耐磨性能;壳聚糖浆液在保持流动性符合上浆要求基础上,壳聚糖分子较少降解对上浆有益.  相似文献   

14.
对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的吸湿和放湿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该新型纤维和普通聚酯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湿、放湿回潮率,绘制出吸湿、放湿曲线,并得到2种纤维达到吸湿、放湿平衡的过程中回潮率对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蜂窝状微孔结构改性聚酯纤维的回潮率和初始吸湿和放湿速率远高于普通聚酯纤维的相应性能,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性能。  相似文献   

15.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从不同纤维的微观特性和纤维沥青胶浆的沉锤试验出发,通过3种级配的纤维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蠕变试验,分析了纤维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并从复合材料角度对纤维的加强和改善作用机理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中聚酯纤维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橡胶粉降噪微表处减振降噪机理,基于正交试验对橡胶粉降噪微表处路用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橡胶粉降噪微表处的配合比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微表处路面添加橡胶粉后可以通过增加阻尼的方式来减弱轮胎在路面上的振动,而且混合料表面形成多孔吸声结构来降低噪声,同时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改性乳化沥青配合比、橡胶粉掺量以及橡胶粉粒径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橡胶粉降噪微表处的抗车辙性能、抗水损性能以及降噪性能;根据各因素对各技术指标的贡献顺序对橡胶粉降噪微表处进行了配合比的优化:级配为①类型均匀级配,其中,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11.5%,外加水量为3%,水性环氧树脂掺量为10%,另外,橡胶粉的细度选择0.250 mm,掺量为3%。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RH浸渍管挠注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致密刚玉(FDC)和电熔白刚玉(FWC)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活性α-AI2O3微粉、电熔镁砂(FM)细粉对RH浸渍管浇注料施工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适量活性α-AI2O3微粉,能提高浇注料高、中、低温的力学强度,且对浇注的施工性能无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加入少量的电熔镁砂细粉,能调节浇注料的线变化率与低温强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对多次激光3D打印废弃的GH4169合金粉末颗粒进行二次改造,研究了送粉速率对粉末球化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粉末球化前后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送粉速率越小,单位质量粉末吸收过多的热量而导致其气化,颗粒表面“吸附小颗粒粉末”较多,球形粉末收得率很小;送粉速率越高,单位质量粉末吸收的热量不足以熔化所有粉末颗粒,出现部分的卫星球、包覆粉等缺陷,粉末球化率降低.球化处理后的粉末颗粒显微组织主要包括胞状晶、柱状晶和微晶.在适宜的等离子体球化工艺参数下,获得的粉末颗粒球形度极佳,流动性和松装比得到显著改善,粉末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轻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高温多雨地区铺筑出具有优良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对比研究将水泥和橡胶粉同时作为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作用效果,并通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附性试验确定合适的水泥掺量。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系统对比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和橡胶粉后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当水泥掺量为1.5%、橡胶粉掺量为20%时,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