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发生在海城、唐山和汶川的强烈地震事件的分析, 指出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问题, 主要在于前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探测和识别的困难。单一的小震前兆并不具有普遍的预报意义。如果根据多种前兆现象进行综合判断, 则可能对短期的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 地震前兆观测手段的选择可能更加重要。同获取地震前兆实体信息的地面常规观测手段相比, 获取孕震区虚体(光子、电磁波) 信息的空间遥感观测手段, 特别是其中的微波遥感观测手段, 具有视野大、时效快、同步性强以及全天候工作等诸多优点。在采用波束开关方法的条件下, 微波遥感观测能以很高的灵敏度发现大气以下孕震区微波辐射 的变化, 对于做出短期的临震预报可能更有意义。最后, 以物信论的观点探讨了微波遥感观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西北地区和四川汶川地区地震活跃高潮期成组强震活动的孕震区域与地电前兆异常区,分析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实践证明,成组强震在孕震过程中受地电前兆场时间、空间、强度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出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异常现象会出现在地震发生前.为地电前兆方法进行场的动态跟踪预报工作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以及能及早地预先知道将要发生地震的震级、震中和发震时刻,尽量减少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人民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一些较大地震发生之前,在未来的震中及其外围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平时未曾出现过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称之为地震异常或地震前兆。地震异常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有的地震异常仅靠人的感官几乎无法察觉,只能借助高精度的仪器设备才能检测。称其为地震微观异常,例如微震空间、时间分布异常、地电地磁异常及地壳形变异常等。有的地震前兆异常,在达到一定强度时人的感官即可观察到,或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即可观测出来,称其为地震宏观异常。由此可见,地震宏观异常指地震前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向S-粗集理论的元素迁移特性和地震前兆异常的区域差异、震前差异的特点,提出基于双向S-粗集的地震预测知识支持算法.首先,收集某地块边界中观测到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划分等价类.其次,求该地块经常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最后,求该地块某个地震前兆异常属性集的下、上近似,获得该地块某个地震主要的前兆异常.该算法能让地震专家在地震预测难题研究中,有效缩小前兆异常研究的范围.但该算法的实际应用,需待完善的地块边界地震异常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延边地震台所处的地质构造位置以及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深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出现的显著的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针对深源地震前地形变和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研究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应力应变的传递与演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证明前兆异常可能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应用,展示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乃是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和光明前景。通过对怀4井水氡异常的分析,发现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先梅 《科技资讯》2006,(12):11-12
油井前兆异常形态是复杂多样的,研究油井前兆异常的形态对判别异常和预报地震有着实际意义;本文根据油井前兆异常的变化方向、前兆异常观测对象、前兆异常主要特征对油井前兆异常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地震前兆研究新进展地震预测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极少数地震伴有"前震"发生,可以作预报,对绝大多数地震,一直未能记录到实地的、可重复观测的震前物理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地震前兆。美国赖斯大学华人科学家钮凤林、  相似文献   

9.
李先梅 《科技资讯》2006,22(8):183-184
油水井前兆异常是由于地层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致;油水井前兆异常对地震具有明显的反映能力,地震预报实践表明,利用这些异常可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大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其观测物理量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通过对嘉山地震台大地电场数据跟踪分析中的典型变化形态进行识别分析,有效剔除干扰,从而为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分析和运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有相同观测手段的台站在数据跟踪分析中提供参考实例,对异常核实中排查地震前兆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以来,临沧地区各级地震部门在横跨临沧地区的几条深大活动断裂带附近先后建立了6个地震监测台站,通过对临沧地区10多个台项的观测水段的综合分析,前兆群体非均匀度异常比单项前兆异常含有较多的近源短临信息,找出了相对准确的地震前兆资料综合异常指标,有可能对部分地震作出一定的预报。  相似文献   

12.
《杭州科技》2012,(5):65
应用数字化,地磁、形变、地电、流体等观测技术,依据预报要求建立台网,采集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等数据,准实时汇集处理。提取异常,遴选前兆相关参数,提供地震短临分析预报基础。目前我国已建成了1个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5个国家学科中心,31个区域前兆台网,600个地震前兆台,3套前兆流动观测系统,2个地震前兆台阵,  相似文献   

13.
1996年邢台地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都引起大范围的地下沙土液化。其中唐山地区发生的两次灾难性强地震,震后数分钟地表开始大面积沙土液化,喷水冒沙达效小时,引起地表开裂与下沉,并最终使建筑物成片倒塌。这是强地震引起的沙土液化造成的悲剧。沙土液化为什么会与地震紧密相关呢?地表中,饱和松散的沙土是由沙和水组成的复合体。沙粒靠粒间摩擦力维持其本身的稳定并承受压力。而水的突出的力学性质是体积不能压缩,能承受极大压力而改变形状(流动),但不能承受剪切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地震预报科学技术问题、前兆异常和本底异常及宏观异常现象的观测,指出了地震预报所面临的根本困难是前兆的如何正确观测和识别问题。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对构造带以及附近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的恰当评估,才能减少巨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地表潜热通量(SLHF)是反映地表蒸发能量大小的大气参数。国外学者分析近年若干沿海地区的强震时发现,沿海强震震中附近在震前出现了潜热通量异常,而远离海域的内陆地震并未出现潜热通量异常。本文以近10年发生在中国的1次沿海强震和3次内陆强震为例,进行了震前SLHF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发现震前3~10d,震中附近均出现了SLHF异常。该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且与区域内的主要活动构造带走向一致。因此,SLHF异常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大地构造活动性遥感监测指标,并为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强震提供有用的临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6.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青  刘兆友 《河南科学》2000,18(2):206-209
介绍了台站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及电磁波观测仪器基本情况。对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波异常对 10 0km范围内的M 13.0级以上地震及 30 0km左右Ms5 .0级以上地震和 10 0 0km左右的Ms6 .0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磁波异常是一种地震前兆短临异常 ,异常一般在震前几天到五十几天出现 ;异常幅度大 ,异常易于识别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结束之后或异常高值回落的过程中。濮阳台曾依据电磁波异常变化 ,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三要素均在预报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17年8月8日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Ms 7.0级地震事件, 分析AETA地震前兆监测设备上地震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 四川地区已安装的36个台站中, 有13个出现相关异常, 其中9个台站为密切相关。在异常台站中发现一种与日升日落几乎同步的电磁扰动均值波形(称为SRSS波), 有11个台站在震前出现该波形。采用 PCAETA算法对这11个台站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得到九寨沟防震减灾局AETA台站(104.25°E, 33.26°N)的波形震前震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条带, 2017年8月12日至11月20日冕宁防震减灾局AETA台站(102.17°E, 28.55°N)的AETA波形也出现震前异常条带。结果表明, AETA设备可在地震发生前捕捉到多点的密切相关的前兆异常, SRSS波的条带异常现象是比较明确的临震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18.
热红外遥感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实效,利用这一技术成功预报了一些地震,并对地震的前兆热信息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热红外异常发生的机制主要为地球放气说和应力致热学说.通过分析和总结临震热异常特征,介绍了几种热异常提取方法和判定方法,表明随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热红外遥感应能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2012年5月3日甘肃金塔Ms5.4级地震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1a左右,在金塔周边地区相继出现b值、C值、D值、地震活动度S、断层总面积、能量释放E、缺震等地震活动性指标异常,这些指标异常反映了5.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呈现增强的特征。祁连块体以北区域发生中强地震前兆观测资料无明显异常,因此对该区域做相关地震学指标分析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能够引起电离层扰动的各种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磁活动、大气波动、剧烈天气以及其它方面(例如地震、火山以及人类活动等);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一般步骤流程:地震事例筛选-电离层观测参量筛选-异常识别与提取-地震电离层前兆确认;介绍了目前地震影响电离层的三种可能途径:化学、机械波和电磁途径;总结了地震电离层前兆地基和天基监测手段;最后提出了地震电离层前兆研究的几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