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分形理论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福州市1988年的TM和2004年的ASTER影像进行解译,然后利用分形模型,计算出1988年和2004年各个地类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其中耕地、林地形态复杂程度上升,建设用地形状趋向简单化;水域一直比较稳定,耕地和林地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建设用地稳定性从1988年的最不稳定变化到2004年的最稳定. 相似文献
2.
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瑞婷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36-39
利用福州市2009年的TM影像,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运用分形理论求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大小的顺序为:水体>建筑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说明了水体和建筑用地的边界特征复杂,斑块破碎化程度大;相反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边界特征比较规则,斑块破碎化程度小。 相似文献
3.
为尽可能保持图像信息的完整,以更好地刻画纹理图像的整体特征,在分析了多分形的基本理论、表示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后,提出了基于多个无标度区的多分形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图像各个尺度所包含的信息,弥补了传统多分形分析方法因为只选择某一个无标度区计算,而丢失诸多图像信息的不足。运用基于多个无标度区的多分形分析方法对纹理图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对刻画纹理图像的整体特征及对分析复杂结构纹理图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城市土地利用热环境效应研究主要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热环境在空间上的内部关联性.该文引入分形理论方法,构建了半径维数,定量描述从热岛效应中心向四周低温辐射过程中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以武汉市为例展开案例研究.从分析结果来看,武汉市农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半径维数从大到小分别是2.343,2.333,2.218,2.304和1.715,说明建设用地对城市热环境表现为正效应,林地、农用地及水域表现为负效应,未利用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半径维数能够有效区分各种土地利用在空间结构上对热环境效应的聚集或缓解的作用效果,可以科学地指导政府部门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5.
6.
7.
应用多分形去趋势涨落分析(MF-DFA)方法, 研究了中国地区相对湿度和温度序列的多分形特征差异, 并对比分析了其对应的奇异谱3个参数(奇异谱宽度Δα、奇异谱不对称性Δαas和长程相关性α0)的特征。结果表明: 1) 相对湿度序列的多分形强度弱于温度序列; 2) 相对湿度序列多分形性强的地区与温度序列有较大差异, 前者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后者主要在华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3) 相对湿度序列的多分形不对称性强于温度序列; 4) 相对湿度序列的奇异谱均为左偏, 温度序列则基本是对称的; 5) 相对湿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大于温度序列。奇异谱的3个特征参数的组合完整地刻画了特定的长程相关特性, 相对湿度和温度序列多分形特征的不同, 揭示了其生成动力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重庆永川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增进对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理解,为相应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运用分形理论对2005-2015年重庆市永川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探讨,计算了永川区各类用地的分维数(D)和稳定性指数(S)。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永川区耕地面积减少严重,但仍为该区最主要的用地类型;从2010年起,林地面积增长迅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在永川区的落实初显成效;建设用地占地比例从2005年的7.87%上升到2015年的14.53%,分维数逐渐减小,建设用地的分异性差异减弱,稳定系数逐渐增大,空间结构趋于稳定状态;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研究时间段内变化不大。分维值和稳定性指数大小及变化能够较好较好地反映地利用结构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形理论是研究地学不规则现象的一种崭新方法.本文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借助分形理论对天目山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形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及居民地的斑块结构比较简单,处于较稳定状态;其它类型斑块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的我国干旱区土地利用格局研究—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甘肃省武威市为例,运用RS与GIS技术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机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单一,土地斑块密度非常稀疏.斑块面积变化差异最大的是农田和沙地两种类型.(2)2000年与1995年对比,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多样性有所上升,优势度相对下降,但是土地利用斑块的破碎程度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离度差异及时间上的变化较大.(3)居民点与工矿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形态比较规则、简单,复杂性较低,但是稳定性较强.农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尽管复杂性较强,但是稳定性很差.在时间上,该土地利用格局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复杂性基本上有所增强,但是稳定性基本上都是降低的.(4)该土地利用格局系统总体上趋于恶性发展.其时空演变具有复杂的原因,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复杂的区域背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其逐步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巴东县为研究区域,以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巴东县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东县建设用地总体上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但人均城镇用地和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13.
荒漠化地区县级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荒漠化、土地利用冲突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 采用改进的LUCIS冲突识别模型, 构建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倾向的3层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指标体系, 借助冲突判别矩阵, 识别出4种潜在冲突类型区: 用地优势区、冲突微弱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激烈区; 在此基础上, 又依据用地倾向强度级别组合, 细分为12种冲突类型。结果表明, 盐池县有58.90%的土地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等级以一般为主,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冲突和三类用地的相互冲突; 有6.82%的区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性高, 主要为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冲突、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间的冲突; 另有40.88%的土地属于用地优势区。结合野外实际调研及近十年政策和制度研读, 对冲突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各类土地利用冲突的权衡策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农业和生态3种类型用地潜在冲突识别及利益权衡方面进行了探索, 研究结果对维护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用地增长及其效益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市为例,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现状,将重庆各城市划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次区域中心城市3个等级;采用城市用地扩张系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用地增长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划分为快速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紧缩型、快速紧缩型等5种基本类型;采用一定时间跨度内的城市新增用地效益指数指标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用地增长效益状况,并将各城市用地增长效益划分为高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负效益递增及递减型、低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高荷载正效益递增及递减型等8种基本类型;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用地理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模型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构成和模型分类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当前广泛使用的模型从变化的程度、变化的方向和变化的空间形式分析等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商南县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的地形要素图的叠加,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计算出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商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集中在朝东、朝南坡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较低高程和起伏度较缓地块,耕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度高程和起伏度中等地块,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高高程和起伏度较大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随坡度的增大、高程的上升和起伏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闽清县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中地区闽清县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其主要的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选取18个候选驱动因子进行多尺度分析,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耕地改园地和林地改园地的变化驱动模型,探讨其驱动力因子的尺度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研究尺度发生变化,驱动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均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其中,模型的解释能力和主要驱动因子的制约作用,均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